第99章 其名为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公元791年,陇州。  

高山之上,横跨山关险要的护山大阵光晕闪烁,激发出淡淡的白色结界笼罩整个关隘。  

背对关隘的山侧,叶千笙慢慢地抚拭着沾血的长剑,举目望向远方。  

十里外,一撮撮火光正在天幕下跳动,看得见空中如星辰般闪烁的阵法,那庞大的杀气即使相隔数里依旧清晰可感。  

自四十年前释迦之乱爆发后,佛门大举侵入中原,随之而来的还有追随其麾下的诸多小教小派。  

佛门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收服这些中原周边的小国,而如今这些力量全部被调集到了中原,用以对抗大唐和九黎仙盟。  

面前的这一支是来自吐蕃国的蛮修。在佛门入侵重创仙盟主力的同时,这个拜服于佛门下的高原王国借机发难,连续吞并大唐境内陇右十八州与安西四镇,切断河西走廊,兵锋直指作为大唐心脏的关中地区。  

她听说过那些陷落于吐蕃的城池都是何下场:老幼妇孺被挖去眼睛砍断手臂,充作构筑圣地的贡品;青年壮丁则被充作奴隶送往吐蕃国内,大约是要去修筑某座金碧辉煌的寺庙。  

“圣女,方才斥候来报,敌人已经开始动作了。”  

一名身穿仙盟道的修士走到她身后:“他们从后方运来了几件天品灵器,看样子是要强行破开护关大阵。有前面那几波进攻,守阵的修士们都已经临近枯竭,若敌人真的攻来....这关隘怕是要守不住了。  

那报信的修士犹豫片刻,有些艰难地张开了口。  

“圣女,我们...退吧。”  

报信修士道:“您应该也清楚如今仙盟的情况...留在这里,我们定会全军覆没。”  

叶千笙知道这话所说的情况是指什么。  

在不久之前,佛门势力中发现了带有佛祖真意的尊者迦叶,在他的支持下,佛门势力如摧枯拉朽般直插中原腹地,连化神都被其轻易斩落,而今仙盟中的主力全部被调去对抗迦叶,这意味着各个边境关隘已不可能得到援军。  

“趁着如今敌人还未真正进攻,我们先将主力护送出陇州与仙盟汇合...至少将您护送回去,我等哪怕拼上性命,也会保您周全。”  

拭剑的手指停了片刻,叶千笙并未答话,只凝视着天边的火光。  

“陇州几座城中的百姓,都已撤空了么”  

久久的沉默,报信修士几度张口,谎言在喉中上下数次,到底是没有吐出来。  

“自从仙盟递信于各个城主后,永信城内的百姓已经全部撤出陇州,但凤翔城、石鼻城等剩余四城当中还有人尚存...目前估计还剩一万两千人,多为老幼妇孺,全部撤出还需至少一日。”  

“是么。  

叶千笙缓缓地起身,望着面前的护关大阵,大阵的光芒正如风中残烛般闪烁,随时可能灭去。  

“以我之名传令众人,若有不愿继续守关者,就此离开,不必担负任何罪责。”  

“愿留下者,术法修士继续维持大阵,其余人带上所有法器,随我一同出关战敌,死守大阵,护四城百姓撤离陇州。”  

她转过头,望着后面有些呆愣的报信修士,语调变得柔和了一分。  

“你既已想走,那便走罢。”叶千笙道,“找回仙盟后,若能见得到周无清,请代我转告他…”  

话音到这里顿住,她张了张口,却没有发出声音,只低头看着手中的灵剑,剑刃上倒映着女子绝代的容颜。  

“……..罢了,不必说了。”她垂下眼眸,“去传令便是。”  

站在身后的报信修士望着她的背影,数次吞吐,终于自唇齿间挤出一句话。  

“圣女......您这又是何必”  

颤抖的话响在风中:“安西已经失陷,陇州被破只是早晚之事,这里已经没有死守的价值,仙盟众人都知晓这点,连那几座城的凡俗驻军都已放弃,您做这些...…又有谁在乎”  

山风吹起黑发白衣,于烽火连天的山巅阵阵飘摇,女子举目眺望,眼中倒映着星辰般的火光。  

那是远方城中的灯火,每一颗火种后都是一家的骨肉至亲。它们在这死亡的大地上跳动着,不似盛世时万家灯火的宏伟,如此渺小,却又明亮。  

“他们在乎。”  

足下轻轻一点,白色的身影飘然而起,直上山巅。  

远方的杀机扑面而来,天边吐蕃的旗帜已经清晰可见,她在烈烈山风中举剑,寒芒划破云端,将那道身影凝固在时光之中。  

公元791年十二月初四,九黎圣女叶千笙战死于陇州。  

那一战中,与她一同阵亡的陇州修士共计千余人,吐蕃的东伐因此被迫止步。几日内,陇州一万两千百姓安然撤离,未有一人伤亡。  

之后,仙盟众人在清扫战场时找到了她的尸首,据寻到的人说,她身上的灵机已然全空,应当是在死前燃烧了神魂与根基,魂散而亡。  

释迦之乱平定后数年,九黎开始为战乱中的大功德者追封名号,叶千笙亦在名单之中。  

关于你的号,宗门内部讨论了许久,换了许少个字,依旧未能确定。最前是年龄最小的一位长老站了出来,用一句话一锤定音。  

“给你的谥号加个清字吧,你会厌恶的。”  

诺小的祭祖墙后,周清急步走到摆放灵碑的边缘处,微微垂上眼,碑下镌刻的字全然映入眼中。  

四黎第十一代圣男,叶千笙号:慈清仙子灵碑一侧,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