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姚广孝(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路来到宋濂家门口,本想递上拜帖,却发现宋濂次子宋璲在门口迎接。  

马钰也不禁暗赞,宋濂还真是很讲礼节啊。  

他的长子在老家,次子宋璲随他在京中。  

可不要小瞧了这位宋二公子,别看年轻,凭借书法诗词已然闯出了不小的名声。  

在原本的世界,他被誉为明初第一书法家,明朝第一小篆大家。  

是一位标准的才子。  

可惜,被他侄子宋慎给坑死了。  

宋濂派他到门口迎接,足见对马钰的重视。  

两人寒暄了两句,就一起来正堂见到了宋濂。  

宋璲应该是有急事,将他带到之后就离开了。  

宋濂解释了一句:“这孩子沉迷书法近乎痴,马公子多包涵。”  

马钰总感觉这话有点像是在炫耀,不过也能理解。  

谁家有个这么优秀的孩子,不想拿出来显摆一下的啊。  

他自然不会不识趣,就跟着夸了几句。  

又寒暄了几句之后,马钰率先开口,充满歉意的道:  

“此来除了拜访先生,还有一件事情想要向您道歉。”  

宋濂好奇的道:“哦?”  

马钰说道:“关于仁字的写法,其实上古时期有多种写法。”  

“现行的‘二人’与我说的‘身心’皆为其中之一。”  

“之前多有隐瞒,还请先生恕罪。”  

宋濂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件事情,此事我早已知晓。”  

“虽然老夫没有研究过文字变迁,却也知道秦始皇书同文之策。”  

“先秦时期天下四分五裂,很多文字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写法,仁字有多种写法也属正常的。”  

“所以你说的‘身心’并不算错。”  

“况且,文字的书写方式并不重要,它所传达的含义才是最重要的。”  

“先秦时期既然有‘身心’这种书写方式,那就说明当时仁字有自我修养之意。”  

“这才是最终重要的。”  

“你能将此告知老夫,对老夫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我唯有感激,哪敢有不满之意。”  

马钰敬佩的道:“先生真乃君子也,在下羞愧、敬服。”  

宋濂谦虚的道:“你家长辈才是真正的君子啊,可惜无缘相见。”  

之后两人以‘仁’字为契机,开始谈论对儒学的理解。  

宋濂从‘仁’乃个人境界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儒学,主要是论语的新理解。  

末了,宋濂又说道:“之前对夫子所言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始终有些无法理解。”  

“既然君子当克己复礼,又为何因为年龄而放纵自己呢?”  

“现在才算是明白此言深意。”  

“境界到了一言一行皆为仁,自然无需再恪守成规。”  

“一言一行皆为道,又怎么会逾矩呢。”  

马钰自然只有听的份儿,心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就单纯的学问来说,宋濂不愧是明初第一文人。  

当然,今天他过来可不是为了听宋濂讲课,也不是为了吹捧他。  

借着这个话茬,他故作恍然大悟道:  

“难怪不同的人问仁于孔子,他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  

“难怪我家长辈曾经说过,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孔子。”  

宋濂眼睛一亮:“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孔子?此言大善也。”  

“孔子已达仁之境,我等庸人只能窥其一斑。”  

“每个人看到的他,自然就是不同的。”  

“你家长辈能说出此言,可见已近仁矣。”  

眼见时机成熟,马钰装作一副迟疑的样子,说道:  

“可是我家长辈曾经说过,当今儒家与孔子渐行渐远矣。”  

宋濂愣了一下,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为何?”  

马钰想了想,说道:“孔子的学问乃为己之学,他提出的种种道德标准,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自己做好了,然后身体力行的去影响其他人。”  

“可是现在的儒家,却惯于拿孔子的思想要求别人指责别人。”  

“自己三妻四妾家财万贯,却指责百姓贪婪不贞洁。”  

“对此我家长辈用八个字来形容,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宋濂脸色更加严肃:“天下儒生众多,难免会有些害群之马。”  

“然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谨守本心…你家长辈有些以偏概全了。”  

马钰故作疑惑的道:“可是当今儒生惯用孔孟思想要求他人,也是事实啊。”  

宋濂解释道:“儒家秉圣人之道教化众生,既然是教化,自然就要有标准。”  

“孔孟二位圣人的思想就是标准。”  

“你不也说过,孔孟为本吗。”  

马钰点点头,接着又说道:  

“论语是教导世人成为君子的书籍,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工具。”  

“可是现在的儒家,却把工具当做唯一真理,要求世人一言一行必须符合其意。”  

“岂不是离道越来越远了?”  

闻听此言宋濂脸色大变,说论语是工具,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他却又不能发作。  

因为马钰的用词很严谨,孔子留给后人的工具。  

谁敢说不是?  

再加上方才他们一直在讨论,仁是一种内心境界。  

那么书籍自然就是通往那个境界的道路。  

如果他因此批判马钰,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到了这会儿他终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