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民国29年春,危机始来(1/2)
许久没有下雨的桂南大地,在春节前还是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
南宁、宾阳等地无家可归的难民们只能蜷缩在屋檐、墙角之下,一家人拥挤在一起,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民国29年春节,苦苦熬着。
家没了,亲人没了,曾经的笑容也消失了。
那些在街上巡逻的士兵,却仿佛对此熟视无睹。
宾阳公署的官员们也只是潦草登记了之后,将此事上报。
小雨中,也有不少街坊邻居们聚在一起,开始了自救,几家人拼在一起,将废墟中的木板、砖块搭建出小小的避风港。
但更多的人,却是在绝望地看着老天,愤怒这世道不公。
沈复兴独自行走在宾阳街头,第5军已经接到修整的命令撤退,但此时,部队的后勤基地已经搬到了迁江,山路泥泞,加之下雨,部队几乎被围困在山区。
此时,街上只有沈复兴与小满两人。
“阿叔,他们太可怜了,我们能做些什么吗?”沈小满有些不忍,这些百姓看上去太惨了。
如果是在豫北,税警总团打完仗第一件事情是修复百姓的民居,第二件事情是修建灾民安置点,第三件事情就是向士绅清缴欠的税款。
如此一来,民生可以得到极大的保障。
几乎每过一地,真正做到了民众竭诚欢迎。
虽然只有片瓦避雨,一口饭吃,但生活已经看到了希望。
再看这里,没有日寇的时候,是全国模范省。
现在呢?
沈复兴叹了口气:“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健公不会坐视不理的,除非”
“除非什么?”小满眼中全是忧虑,马上过年了.这也太惨了。
“除非他无暇顾及!”
沈复兴话刚说完,宾阳警备司令部的车就停在他的身边,一名军官模样的人下车:“沈参赞,可找到你了,接上级命令,请您移步柳州。”
“谁的命令?”沈复兴皱眉,张发奎?白崇禧?
“侍从室的。”
军官毕恭毕敬回答,眼前的男人可是几乎一力逼退第23旅团的男人,都在说如果不是补给线切断,他们这支部队恐怕真的会彻底扭转战局。
说不定还能反击南宁!
而不是现在,哪怕是在宾阳,各种物资也几乎运不进来。
沈复兴听到侍从室,想来是委员长要开战后检讨会了。
惯例!
也不知道开了这么多次,到底有什么用。
2月6日沈复兴几经辗转,在大年30的除夕夜前一日赶到了柳州。
这时候,桂南的局势有了巨大改变。
尽管近卫旅团与第23旅团重创我军,但安藤利吉还是被解除职务,调本岛转入预备役。
一个旅团玉碎的战绩,哪怕是败了机械化的第5军,还是不能让大本营满意。
在兵力逐渐捉襟见肘的现在,每一支部队都极为宝贵。
新兵训练几个月就要被送上战场补充,各地的占领军需要补充,一个十万人的县城,仅仅只有两个中队驻守。
如果他们正在筹备的金陵伪政府不能快速成立,恐怕部分地区就要开始撤军了。
在任命陆军教育总监后宫淳中将为第21军司令官后,同步成立华南派遣军,后宫淳中将担任首任司令官。
下辖驻守广东的第18师团、第38师团与第104师团加之驻守南宁的第21军,合计兵力15万人。
但这15万大军分散各处,按道理讲确实有机会将他们击溃、歼灭。
可现在的重心已经不在这里了。
沈复兴在柳州见到了提前来布置场地的张治中,由于林蔚调任桂林行营,张治中已经成为了新的侍从室第一主任。
尽管经历过淞沪会战的不愉快,但委员长对他的信任还是毫不掩饰。
见到张治中后,沈复兴知道委员长自己没来,还在重庆。
他没有给其他人好脸色,这仗已经够憋屈了,还要他写什么狗屁报告,将工作丢给参谋后,沈复兴直接乘坐火车回到桂林,登上俞飞鹏安排的飞机回到重庆。
这一举动,在很多人眼中是动用特权,公器私用。
不少在这场桂南会战打了败仗的将领恨不能立马去打小报告!
但对于沈复兴来说,凭什么不用特权?
一帮虫豸,有本事也去杀小鬼子!
消息传到委员长耳中,他却只是安心地笑笑:“维安有脾气很正常,随他去吧。”
2月7日晚紧赶慢赶,沈复兴还是回到了位于黄山的沈宅。
夜已经深了,饭菜也不知道热了几回。
但沈母与俞程就这么静静地等着,自从沈复兴发了电报说要回家过年,全家人便都在等着他。
看着门口缓缓停下的黑色轿车,站在门口的沈母很想上去迎接打仗归来的儿子,但想了想,还是回头喊了一声:“程程!”
沈复兴才跨入院子,俞程就抱着小嘟宝冲了出来,沈母牵着穆小白笑得很开心。
“我回来了!”
千言万语,最后也只是化为这一句话。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温暖的灯光,温暖的家人,拎着大包小包的沈小满也被小白牵着进了屋。
沈复兴这才注意到,小白似乎是刻意抱了他之后才奔向小满的。
“以后,可能要注意一些了,得跟程程也说说。”
12点准时重庆的爆竹声响起,但更多的家庭却是挂
南宁、宾阳等地无家可归的难民们只能蜷缩在屋檐、墙角之下,一家人拥挤在一起,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民国29年春节,苦苦熬着。
家没了,亲人没了,曾经的笑容也消失了。
那些在街上巡逻的士兵,却仿佛对此熟视无睹。
宾阳公署的官员们也只是潦草登记了之后,将此事上报。
小雨中,也有不少街坊邻居们聚在一起,开始了自救,几家人拼在一起,将废墟中的木板、砖块搭建出小小的避风港。
但更多的人,却是在绝望地看着老天,愤怒这世道不公。
沈复兴独自行走在宾阳街头,第5军已经接到修整的命令撤退,但此时,部队的后勤基地已经搬到了迁江,山路泥泞,加之下雨,部队几乎被围困在山区。
此时,街上只有沈复兴与小满两人。
“阿叔,他们太可怜了,我们能做些什么吗?”沈小满有些不忍,这些百姓看上去太惨了。
如果是在豫北,税警总团打完仗第一件事情是修复百姓的民居,第二件事情是修建灾民安置点,第三件事情就是向士绅清缴欠的税款。
如此一来,民生可以得到极大的保障。
几乎每过一地,真正做到了民众竭诚欢迎。
虽然只有片瓦避雨,一口饭吃,但生活已经看到了希望。
再看这里,没有日寇的时候,是全国模范省。
现在呢?
沈复兴叹了口气:“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健公不会坐视不理的,除非”
“除非什么?”小满眼中全是忧虑,马上过年了.这也太惨了。
“除非他无暇顾及!”
沈复兴话刚说完,宾阳警备司令部的车就停在他的身边,一名军官模样的人下车:“沈参赞,可找到你了,接上级命令,请您移步柳州。”
“谁的命令?”沈复兴皱眉,张发奎?白崇禧?
“侍从室的。”
军官毕恭毕敬回答,眼前的男人可是几乎一力逼退第23旅团的男人,都在说如果不是补给线切断,他们这支部队恐怕真的会彻底扭转战局。
说不定还能反击南宁!
而不是现在,哪怕是在宾阳,各种物资也几乎运不进来。
沈复兴听到侍从室,想来是委员长要开战后检讨会了。
惯例!
也不知道开了这么多次,到底有什么用。
2月6日沈复兴几经辗转,在大年30的除夕夜前一日赶到了柳州。
这时候,桂南的局势有了巨大改变。
尽管近卫旅团与第23旅团重创我军,但安藤利吉还是被解除职务,调本岛转入预备役。
一个旅团玉碎的战绩,哪怕是败了机械化的第5军,还是不能让大本营满意。
在兵力逐渐捉襟见肘的现在,每一支部队都极为宝贵。
新兵训练几个月就要被送上战场补充,各地的占领军需要补充,一个十万人的县城,仅仅只有两个中队驻守。
如果他们正在筹备的金陵伪政府不能快速成立,恐怕部分地区就要开始撤军了。
在任命陆军教育总监后宫淳中将为第21军司令官后,同步成立华南派遣军,后宫淳中将担任首任司令官。
下辖驻守广东的第18师团、第38师团与第104师团加之驻守南宁的第21军,合计兵力15万人。
但这15万大军分散各处,按道理讲确实有机会将他们击溃、歼灭。
可现在的重心已经不在这里了。
沈复兴在柳州见到了提前来布置场地的张治中,由于林蔚调任桂林行营,张治中已经成为了新的侍从室第一主任。
尽管经历过淞沪会战的不愉快,但委员长对他的信任还是毫不掩饰。
见到张治中后,沈复兴知道委员长自己没来,还在重庆。
他没有给其他人好脸色,这仗已经够憋屈了,还要他写什么狗屁报告,将工作丢给参谋后,沈复兴直接乘坐火车回到桂林,登上俞飞鹏安排的飞机回到重庆。
这一举动,在很多人眼中是动用特权,公器私用。
不少在这场桂南会战打了败仗的将领恨不能立马去打小报告!
但对于沈复兴来说,凭什么不用特权?
一帮虫豸,有本事也去杀小鬼子!
消息传到委员长耳中,他却只是安心地笑笑:“维安有脾气很正常,随他去吧。”
2月7日晚紧赶慢赶,沈复兴还是回到了位于黄山的沈宅。
夜已经深了,饭菜也不知道热了几回。
但沈母与俞程就这么静静地等着,自从沈复兴发了电报说要回家过年,全家人便都在等着他。
看着门口缓缓停下的黑色轿车,站在门口的沈母很想上去迎接打仗归来的儿子,但想了想,还是回头喊了一声:“程程!”
沈复兴才跨入院子,俞程就抱着小嘟宝冲了出来,沈母牵着穆小白笑得很开心。
“我回来了!”
千言万语,最后也只是化为这一句话。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温暖的灯光,温暖的家人,拎着大包小包的沈小满也被小白牵着进了屋。
沈复兴这才注意到,小白似乎是刻意抱了他之后才奔向小满的。
“以后,可能要注意一些了,得跟程程也说说。”
12点准时重庆的爆竹声响起,但更多的家庭却是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