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扩充地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了?”  

沈复兴点头:“没错,这次不光是我们,而是两边的联合行动,安南这地盘太大了,我想让他们往中间再挤一挤。”  

“那法属印支总督府那边怎么交代?”杨耀祖还是有些担心。  

沈复兴轻声安抚:“这个我已经想好了,以交趾自治区的形式,加入法属印支,这样巴黎那边,布雷维耶总督也有个交代,该卖的橡胶大米,继续卖,再过几个月就好了。”  

杨耀祖眼睛微眯,似乎是在担心自己的地位。  

这时候坐在后面的几个长老也纷纷出声:“这不妥吧?他们要的橡胶价格太低了,不如维持现在的局面,也不用卖他们橡胶,各国都会来收,还能卖个好价钱。”  

“就是啊,其实不往北打,现在这地盘,够养活1000万人的,这可是一年三熟的交趾啊。”  

“是啊是啊,2万多子弟,才训练半年,怕是不能作战吧?”  

沈复兴知道,这些家伙尝过权利的滋味,如今不想放弃了。  

他缓缓起身,一边压低语气一边走向杨耀祖等人:“你们在担心什么?到底是你自己的地位,还是这百万华人的地位?”  

见沈复兴突然发难,几乎没有任何政斗经验的杨耀祖一下子慌了神,竟然被沈复兴的气场死死压住。  

说句不合时宜的,沈复兴不止肩上扛着几百万百姓,不是杨耀祖这种含着金钥匙培养出来的家主。  

见到他这幅模样,还有后面保守的几个长老,沈复兴声音愈发冰冷:“你们是不是以为,我是借着委员长同乡,娶了俞家姑娘才走到今天的纨绔子弟?”  

“我是民国26年扛的枪,带着500乡族子弟南征北战,从淞沪打到豫北,兼领安南事务司、外交部欧美事务司,黄山官邸闯荡出来的铁骨头,硬汉子!”  

“死在我手上的小鬼子,我自己都数不过来,说一句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半点不为过!”  

“豫北抗洪,小鬼子炸开河堤,我带着十数万军民站在卫河边上,老天爷跟着要下雨,我便把那面大旗插在河堤上,堤在人在,看它敢不敢来!”  

沈复兴突然再向前一步,在杨耀祖面前俯身,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说道:“便是真来了,那又如何?龙王爷都得给我趴着,它敢越过卫河,我沈复兴就活劈了它!”  

话说到这里,几个长老早已吓得噤若寒蝉,杨耀祖更是额头冒冷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此事,我已经决定,你若是不做,那就换个能做的来!”  

扑通——!  

杨耀祖听到这话,竟然直接跪了下来。  

而沈复兴只是微微扬起下巴,垂眸冷眼看着对方。  

“我我做!”杨耀祖说完这话,仿佛浑身失去了力量一般。  

确实,尝过了权利的滋味,想要冒险与放弃,非常困难。  

但沈复兴今天就教会了他们,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除了3000明华人组成的老营,凤阳营、税警3团,还有新招募的可都在他沈复兴的掌控之下。  

说句不要脸的,这西贡明天他沈复兴说要改成念北,也没人能说个不字!  

白大爷着这一切,只是冷笑。  

有些人,在自己地盘作威作福惯了,竟然敢质疑沈小子的决策?  

他打自北伐出来闯荡开始,就没见过沈小子那样的主儿,目的明确,做事就本着一个原则:天下为公!  

你杨耀祖跟他较劲?  

提鞋都不配!  

沈复兴冷眼看了杨耀祖一眼:“后勤这块,我不希望出任何纰漏,军事这块”说到这里,沈复兴转身微笑着看向白远樵:“有劳白大爷费心了。”  

白远樵立马起身:“您只管放心,徐团长练兵很有一套,加上我那2000兔崽子,收拾些猴子不算事。”  

“嗯,明天还有一船迫击炮送到,记得去码头接收。”  

说完,沈复兴径直离开,留下徐彬安抚对方。  

但一走到门口,沈复兴的脸色就变了:“我不想跟蠢货合作,如果我离开后,这个杨耀祖还是这般愚蠢,从4大家族里挑一个懂事听话的也可以。”  

白远樵笑着点头:“你自己怎么不来?”  

“这不是还拿着明华人做宣称么?法兰西还没亡国呢,别这么着急!”沈复兴拍了拍白远樵的肩膀,便带着杨晓武与警卫登船赶赴河内,那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安排。  

三天后沈复兴抵达河内,趁着夜色进入安南事务司。  

刚走进办公室,孔宣与宋邦彦就已经拿着一堆文件已经在那等着他,大半年的历练已经让两个纨绔子弟成熟多了。  

孔宣率先汇报:“副司长,重庆的电报,英吉利那边要我们与日和谈,否则就要切断滇缅公路,理由是我们没有投反对票。”  

沈复兴点起一支烟:“虚张声势,就那破公路,运进来的还没消耗的物资多。”  

孔宣笑了笑,继续汇报:“但伦敦的意思,可能是禁运石油,要拉着荷属东印度一起,这就比较棘手了。”  

沈复兴轻轻敲了敲桌子:“我记得荷兰是不是宣称中立?”  

“是的,低地三国都宣称中立,包括丹麦、瑞士、瑞典等国都是。”孔宣已经将这些数据都记住了,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嗯,我记得那个地方叫做旧港宣慰司吧?”  

孔宣眼珠子一转,回忆了一番:“确实,就是旧港宣慰司,如今还有100多万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