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北上北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9月1日此时距离中元节刚刚过去没几天,郑县的大街小巷还有不少缝隙插着地香,这是沈复兴从宁波带回来的习俗。  

龙湖的河面上还飘着荷花灯,这些都是在这苦难时期活着的人们对已逝之人的哀思。  

重庆的委员长还在紧急召唤智囊团,商讨要不要对德宣战的事宜。  

这时候王世杰差点气得跳起来:大哥,你是不是忘了人家苏德刚刚签了互不侵犯条约呢!  

而咱们还拿着莫斯科2.5亿美元的援助,况且还有1.3亿在路上。  

这要是宣了,咱们两国的关系如何界定?怎么相处?  

所以,能宣么?  

不能够啊!  

但此时的委员长已经有了换一个大哥的想法,毕竟开战到现在,虽然给了2.5亿美元贷款,但后续的支持简直就是挤牙膏。  

赢了就拖,输了就加急,这忽冷忽热的态度,跟特么海王养鱼似的。  

反而是华盛顿那边,小型工厂与材料源源不断进来,虽然量不大,但人家胜在稳定。  

最后还是王宠惠拿出沈复兴的话来搪塞:整军备战,镇之以静。  

说的没错,最后还是落到了百师大战上来,这时候就要证明你是有足够能力被拉拢的。  

而不是即将被日寇摁在地上打没的,万一那边金陵另立伪政权加入呢?  

可郑县的反应却完全不一样,税警总团的地下指挥部内,阴暗的环境并没有让这里的人们冷静下来。  

一场热火朝天的讨论正在展开,廖耀湘也时不时传回电报,与大家沟通自己的心得。  

粗制的欧洲地图被摆在了会议长桌的中间,廖肯指着但泽口水四溅:“北面两路集群打通但泽走廊,直接从北面南下,打到华沙也不过150公里!”  

沈金生很是不屑,指着东普鲁士的地图:“扯淡,你这是当波兰都是猪么?我肯定集中兵力防御东普鲁士,要是你主力不在这,说不定这块飞地我能先给你吃了!”  

杨守义叼着烟:“你们那,都太年轻!要是我指挥波兰军队,守住南北两翼,直接向柏林进军,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切你别看波兰军力公认的世界第六,但也就够防守,不可能有什么进攻的能力,半年,最多半年!”贾幼慧思来想去,这仗有得打。  

倒是戴安澜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白远樵:“白大爷,您怎么看?”  

突然被点名,白远樵只好起身:“说嫩多都没用,我就问,这波兰有多少兵?”  

老王拿着公共数据说道:“约百万大军,1000辆装甲车、4000门火炮,900架飞机吧,明面上的。”  

白大爷在地图上手指一路划过去,感叹一声:“边界线太长咯,南北一起来。”  

嘭——!  

白大爷突然伸出双拳在胸前一击,所有人心头都是一震。  

“哪都要守,那就哪都是弱点,直接包了饺子,沾点醋,这仗,防守的吃亏!打不久”  

说完,白大爷懒洋洋地又坐了回去。  

沈复兴与戴安澜两眼顿时放光,沈复兴是惊讶于白大爷这狠毒的眼光,而戴安澜则是想到了接下来的反扫荡作战。  

戴安澜想到就直接开口:“老大,咱们这样,商丘、菏泽、濮阳还有邯郸,部队一线排开,实际上沿着黄河北岸主攻,拿下濮阳,先把河南境内收复了。”  

“这次,兄弟们配合辅助,这濮阳,就由我来主攻!”  

沈复兴一听,看向老王。  

老王立马默默测算了一下:“秋收在即,就食于敌,这个时机特别好,如果能赶在9月底之前结束,说不定还能抢下濮阳的粮食。”  

等老王说完,王博推了推眼镜,语气半点不客气:“这个时候,别找我要民夫,没有!天大地大,秋收最大,只有骡马,其他你们自己想办法!”  

众人表情一僵,这不是白扯么?  

没有民夫,后勤拿什么保证?就靠辎重连那么点人?  

戴安澜翻了个白眼:“这是就食于敌,光复故地,这一年来,收留了多少难民,难道我们不清楚?怎么可能没人!”  

王博连表情都没变,就是坐在那里淡淡开口:“没人!”  

白大爷见戴安澜吃瘪,便凑上去说几句好话:“博啊,你看,这古代游牧民族南下,往往都是秋天,咱朝廷不还得出兵?那时候也是秋收不是?”  

“日寇没有南下,你们可以10月份再打,到时候民夫不足,你来找我!”王博机械般扭过头,冷声回道。  

嘶——!  

众人没想到王博连白大爷的面子都不给,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那可是白大爷!  

沈复兴见场面不对,只能亲自上前:“我的王县长,王布政使,佯攻的部队,出一半,给衍功的第6团续上补给就行,我看过,这一路也就160里地,不远!”  

说着,沈复兴冲其他人使眼色。  

大家纷纷点头:“就是,本土作战,不是大跃进。”  

“对啊,百多里路,我们争取打快些。”  

戴安澜更是主动站出来:“十日,十日拿下濮阳,绝不多打!”  

王博嘴角浮起一抹冷笑,还是毫无表示,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任何变化。  

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止他的秋收大计!  

戴安澜急了:“七日!七日之内一定拿下濮阳!”  

其他人脸色也有些不好看,虽然知道秋收在即,但这样不配合,也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