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扩编,觊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场会战来得快,结束得也快。  

没有一个人会想到,郑洞国竟然直接乘火车闯入了商丘会战的战场。  

当那一列架满了机枪的火车头驶入商丘站,马长胜与杜飞都傻眼了。  

两人几乎经过一番血战才占领了火车站,但跟眼前的家伙比起来,好像还差了那么点。  

更别提两人看到郑洞国本人跳下火车头,更是张大了嘴巴,有些不敢置信。  

马长胜更是怀疑:“是不是只要电过,人就会变得不一样?”  

第2师官兵在拂晓前下车,接力投入战斗。  

坦克一营与二营不甘示弱,驾驶着还能启动的27辆坦克,为第2师官兵开路。  

原来,接到命令的郑洞国一个发狠,集中全师轻重机枪在前两节车厢,利用火车的车厢装甲与车头装甲作为掩护开路,剩余的士兵就直接在后面休息。  

出发前,他已经做好了牺牲一个营的准备,没想到火车站竟然被直接拿下了。  

有了生力军的加入,剩下的就是秋风扫落叶了。  

而察觉情况不对的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立马在天亮后挥师北上,一边顶着宋希濂的追击,一边与第9联队残部一起向北突围。  

到了白天,52军第25师张耀明一起加入追击,第16师团在彻底被包围前,逃亡曹县,直奔菏泽而去。  

至此,由总裁亲自指挥的会战获得大捷!  

税警1团、第7师、第200师一部、第71军与第52军合计近7万大军击败第16师团,顺利打通陇海线。  

我军伤亡总数超过7000余人,歼灭日寇70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无算。  

特别是第16师团的战车因为来不及搭建浮桥,竟然被抛弃在了商丘,17辆95式轻型战车,12辆94式超轻型战车都被留在了商丘。  

但这场会战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这些,而是8门150毫米榴弹炮.  

堆积如山的物资与缴获,接近一比一的战损,放到哪里都是值得大肆宣传的。  

这时候沈复兴就特别佩服徐祖诒,这一手钟馗驱鬼,真是神了。  

不过三日,商丘大捷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  

总裁亲自掌舵商丘会战,挽狂澜于既倒,救五战区于水火只是一战,沈复兴、廖耀湘、邱清泉与宋希濂、郑洞国集体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而总裁竟然也给自己颁发了一枚,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此役过后,第五战区一部沿陇海路向西撤退,边撤边拆掉沿路所有铁轨。  

一路从淮河向西撤入安徽山区,避开日寇锋芒。  

同样拆毁了所有铁轨!  

如此一来,日寇打算借道平汉线南下的计划彻底失败,尽管占领了徐州区域,但铁路的损失,并不是一个徐州可以弥补的。  

没办法,大本营只能下令,拆除部分国内铁轨,发动10万民夫,先行修复津浦线,然后沿长江西进,直逼武汉!  

而作为预备兵的结城,就在这时候被要求放下武器,参与到铁路的建设中。  

此刻的他并不清楚自己的妻子桃乃木香萘已经出现在了金陵的慰安队伍中,由他的前辈、战友们照顾着,总是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日寇这边暂停了进攻,开始调兵遣将,准备物资,筹备对于武汉的进攻。  

汉口的参谋本部,在经历了由喜转惊又转喜了之后,也同样开始了武汉会战的计划。  

只有沈复兴,默默地率领税警1团与第6穿插营,拖着4门150毫米重炮回到郑县。  

此时,郑县、开封与兰封已经重新回到了沈复兴的绝对掌控。  

第一战区因为武汉会战的影响,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司令长官从薛岳的25个师变成了卫立煌的1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税警团。  

作战区域为平汉线与陇海线西段,东边以兰封东北30公里外的国防线为分界线,北面以长治盆地为分界线。  

至此,沈复兴获得了大量休息的时间,开启了内政发展模式。  

这次波及六省大战,终于告一段落。  

双方的重心开始逐渐向长江集结,形成新的作战格局。  

而为了一次拿下武汉,日寇这次投入超过30万规模的超级派遣军,准备一鼓作气解决支那事变。  

第14师团、半岛师团与关东军被同步调集南下。  

日寇无力同时进行两场会战物资,更加匮乏了。  

他们需要大量的石油、橡胶与粮食!  

小鬼子在东北找了几年,什么都没有发现,而随着战争的进程,粮食也开始逐渐出现了供应问题。  

到了5月底,东京发生了一件事情。  

出租车被禁止了,因为国内的燃油储备已经来到了警戒线以下,哪怕是空军出动的频次,也开始严重下降。  

1938年15月,从大洋彼岸进口的废钢已经达到了战前的9倍,内阁已经发出了“铁钢饥馑”的警告。  

重达13.5吨的八九式中型坦克生产率只有53,而95式轻型坦克的生产率也仅仅打到了67。  

在这种情况下,海军部、陆军部对于资源的争夺已经开始变得愈演愈烈。  

而5月份在半岛与本土发生的旱灾,更是加剧了粮食的问题。  

本土已经开始禁止单纯食用白米,要求东京各地的民众食用杂粮,取代原有的饮食习惯。  

虽然在淞沪会战、金陵会战、徐州会战取得了全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