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谁来守金陵?(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临时指挥部。  

尽管在各国代表的要求下,对于金陵的轰炸已经暂停许久。  

可日寇第10军与申城派遣军的继续进军,还是让这些大使馆开始了搬迁。  

7天后,金陵将不再受到豁免。  

与其说两人被召见,不如说是沈复兴被召见。  

汽车沿着梧桐大道没有驶向紫金山脚,而是意外地来到了中山陵。  

严密的警卫中,整个中山陵早就被清场,李宗仁、何应钦等一众大佬竟然都在。  

“维安、建楚,你们快点。”  

平实的灵桥牌普通话响起,最前面拄着木杖的老头子朝他们招了招手。  

两人对视一眼,急忙跟在队伍的后面,缓缓向着中山陵而去。  

这时候的中山陵已经经过修缮,从山路上的梧桐树就可以看出,金陵方面对先总理的陵寝还是很上心的。  

那当然!  

美龄宫就在旁边,环境能差么?  

走着走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就慢慢退到了他身旁:“维安啊”  

沈复兴一扭头就看到俞飞鹏,想到自己之前刚放的鸽子,心中便是一阵突突,他勉强挤出笑脸:“俞叔.”  

“哦?身体不错么?呵呵!”  

呵呵?  

“还在吃药,前几天肺部有些感染.”沈复兴开始胡扯。  

这种家族联姻什么的,能推就推,谁知道哪家养坏的高贵小姐,他可吃不消。  

到时候打着他沈复兴的名义,在后方违法乱纪怎么办?  

自己名声事小,被荼毒的百姓,去哪里说理去?  

见沈复兴开始鬼扯,俞飞鹏悄悄在他耳边嘀咕了一句,然后快速跟上大部队。  

沈复兴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未婚的话,委座与宋部长都很难信重你啊。”  

这话有问题吗?  

没有!  

同乡?  

那咋了?  

黄陆浙一,你就占了一个浙。  

没有师生情谊,没有北伐情谊,没有拥立之功,以后怎么继续委任大事?  

看看人家老头子怎么拉拢人的?  

结拜!  

你会说,这个年代了,谁特么还玩这个?  

诶,这你就错了,老头子的结拜兄弟超过10人。  

就连现在在他身边,两次反目的李宗仁都是他的结拜兄弟.  

而他自己,也是通过政治联姻,绑上了资本的大船。  

如今,面对领军的将领,充分信任的,也只有黄陆浙一了。  

至于冯玉祥与李宗仁这样的,属于合作伙伴。  

这,就是属于他的政治手段。  

结拜、联姻,还有重用反对他的人!  

李宗仁也好、冯玉祥也罢,甚至三次反对他的唐生智,如今都是一级上将军衔了!  

半晌,沈复兴叹了口气,快步跟上众人,来到先总理陵墓前祭拜。  

老头子在山顶望着金陵城有感而发:“日寇咄咄逼人,如今才入11月,吴福线与湖州防线已经危如累卵,你们说,这金陵,要不要守啊?”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先开口。  

“德邻啊,你有什么看法?”  

李宗仁微微低头,似乎在此地有些愧疚:“从军事上讲,我不赞同守金陵,得不偿失.”  

沈复兴暗笑,这是话里有话,给自己留后路呢。  

第二个问的是已经升任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后者有样学样,桂系绝对不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见调子有些跑偏,灵桥牌普通话也显得有些不悦:“金陵,乃是先总理陵寝与国都所在,断不能不战而退,维安与建楚刚刚举行了盛大的入城意识,若是一枪不发就走,如何给民众、给天下、给先总理交代?”  

我去!  

沈复兴顿时敬佩不已,这政治手段.  

是啊,教导总队与税警总团都入城了,然后你说不守了?  

这天下会怎么金陵方面?国际上会怎么看?  

高啊!  

改任参谋总长的何应钦立马点头:“委座所言甚是。”  

军令部长徐永昌同样表示:“一切以委座的意见执行。”  

两个马屁精,所有人都在心中暗骂。  

这时候,老头子突然开口:“孟潇啊,你以为如何?当年,你可是最坚定追随先总理的人。”  

哐当,还没开口,一顶大帽子就戴了上来。  

所有人不自觉地又看了一眼身后的先总理陵寝,都在暗骂,这地方能开会??  

唐生智有些无奈,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一直以来都是。  

但这次,真不是什么攫取政治资本的好机会。  

可偏偏在这里,对于一向信佛的人,却说不出拒绝的话,于是乎,他站了出来:“日寇正准备离开申城攻打金陵,南线更是已经到了湖州,至此大敌当前,金陵如不牺牲一两大将,对不住先总理的在天之灵!”  

在心里,他已经准备好了推荐罗卓英与桂永清任正副首长,死守南京。  

作为曾经雄踞一方的军阀霸主,这点心机手腕还是有的。  

老头子见状点头:“看来,这个金陵,还是要守的嘛,但此时还没有定论,明天的国防会议再商量。”  

众人一阵默然,都不想接这个烂摊子。  

金陵不比申城,北靠长江,日寇照样可以三位一体来攻,进退没有纵深,不可能守得住。  

这时候,思考中的沈复兴听到了有人喊他:“维安啊,大战在即,你先去参谋本部学习几天,做个兼职的小参谋。”  

沈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