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恐怖如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9月8日下午,嘉定情况开始变得愈发糟糕,54军军部下发的战报写得很清清楚。  

51师分兵在杨家行一线平行驻守,这与沈复兴当时的纵深驻守刚好相反。  

而日寇至少集结了两个旅团的兵力对王耀武进行猛攻,51师一日战损接近半!  

第37独立旅陈德伐补充上去不足半日,也折损近千人,西北军王修身率部在增援途中遇到日寇飞机舰炮袭击,仅有2000余人抵达,暂时充作后备。  

8支援军近半数都消耗在了杨家行,真真是一天报销一个师!  

在此前反击日寇的第66军教导旅情况也有了说明,因为日寇陆军参谋本部批准了特种弹的使用,教导旅夜袭的计划被迫改到了白天。  

而这次人海突击,也不是没有任何结果。  

至少在当天上午的冲击之后,日寇在杨家行左翼当天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教导旅最后撤出来的时候,仅余500多人,副旅长罗梓才牺牲。  

驻地指挥部内沈复兴将战报递给老王与廖耀湘、李鹤年,四人只剩下了叹息。  

老王摸了摸下巴:“师座,你这是打算继续打?我看几个新的营、连长都已经被你任命安排进第一旅了。”  

此言一出,众人恍然。  

为什么老杨带着伤兵与新兵撤到了江宁,而他们被留了下来。  

最关键的是,原来在租界医院的沈金生也跟着撤了下来。  

他运气很不错,度过危险期之后只要等身体恢复就行,不出意外两个月能重新战斗。  

廖耀湘将桌上杂物推开,拿来地图:“目前日寇在吴淞到浏河一线铺开了在5个师团又两个支队,总兵力接近12万人。”  

“根据之前的战报,罗店方面还有5个师,浏河方面是税警总团与保安团,北线满打满算只有7万部队,刘行这里一线2个残师又3个旅撑死3万部队,还多是残部。”  

“10万对12万,距离援军抵达至少还有三日!”  

“放弃杨家行,主守罗店、刘行、蕰藻浜一线才是正理,但要我指挥,这仗该撤了,打不了。”  

沈复兴倒是有不同意见:“我补充一下,到目前为止,日寇在这片海滩上损失了至少2万以上的人马,而且根据情报,他们的部队还没有完全登陆,不少大队、联队打残了都需要修整,能战之兵最多只有56万。”  

“呃您说的对,但我们难道不也是这种情况吗?胡琏与我们可是都撤出了战斗的。”廖耀湘不太服气。  

沈复兴却一摆手:“不争这个,现在我想组建一支独立团,随时准备支援杨家行,这两天晚上我一直心绪不宁,感觉很不好。”  

“时间不够吧,各部都要磨合。”李鹤年有不同意见。  

沈复兴不同意这个说法:“就这两天,我打算以第一团为核心班底,加上新补充的1000老兵、第6穿插连,组建一个2000人的独立团,作为全师标杆,也作为全师的拳头!”  

“以往作战,武器平均分配看起来很合理,但第6穿插连与夜不收的战功告诉我们,兵在精不在多,火炮也应该集中使用。”  

廖耀湘眼睛一亮,那天晚上,他打的有多爽只有自己知道。  

弹幕徐进、步坦协同,虽然是规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是他指挥过的,最酣畅淋漓的一场战斗了。  

光是战后的日记他就写了好几页,这两天自我复盘的时候,还是止不住的悸动。  

“有道理,除了掷弹筒,这次补充的30门迫击炮、8门野战炮、9门战防炮就应该一起使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廖耀湘补充。  

老王想了想:“那就让夜不收来负责侦查连?”  

李鹤年倒吸一口凉气:“轻机枪配给第6穿插连主攻,张大的师直属火炮团全力配合,夜不收负责侦查,这.要是只遇到一个大队的鬼子怎么办?”  

沈复兴冷笑一声:“独立团的任务就是攻坚,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等下,团长人选呢?”廖耀湘与李鹤年同时出声。  

“进来吧!”沈复兴早有腹稿,只见门外走进来一位同样白白胖胖的军官。  

就在众人不解之间,廖耀湘却站了起来:“这阙汉迁学长?”  

“廖副师长何苦嘲笑于我,沈师长与霍军长一起在军部拍桌子力保你的副师长,这个故事可是传遍了全军上下啊。”阙汉迁一脸苦笑,学弟升得这么快,他是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说不眼红那是假的,可看到战报,却又羡慕不起来。  

这都是九死一生换来的啊!  

沈复兴早已起身:“我从霍军长那暂时借调来了阙团长,打完仗,可是要还的哟。”  

阙汉迁早已立正行礼:“第7师在淞沪打下赫赫威名,阙某,沾光了。”  

老王与李鹤年无所谓的还礼,不管来的是谁,沈复兴都少不了他们。  

“拔云(阙汉迁),我让王参谋长给你介绍一下情况,以你的资历,该升旅长了,这次是个好机会,我跟霍老哥都很看好你。”沈复兴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无限感慨。  

一个“万全准备”阙汉迁,一个“畅通无阻”廖耀湘,如今两人联手,真不知道是自己的幸运还是不幸。  

但沈复兴唯一有信心的是,这是国战!!!  

随着老王将商议好的配置说完,阙汉迁有些傻眼:“长长官,这是一个团还是一个旅?要打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