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狙击药仙门(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位金钟禅师,是大昭玄寺在外的“行僧”之一。  

神窍高手!  

心性手段都十分出色。  

加上沙门功法的特殊性,能硬撼寻常通玄大师!  

而大昭玄寺之所以派出这位沙门天骄,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大隋皇室和合欢派,设计坑杀玄女道有生力量;一方面也是为了谋夺南疆异火。  

莽和尚说,  

那处山谷里的奇异火焰是南疆特殊气局孕育而成的!  

在沙门,  

八凶玄火又被称作“八凶嗔火”,“八凶明王焰”。  

是西域烂陀寺炼成明王身所需的主要材料。  

所以大昭玄寺才会派出大昭玄寺的行走,为其寻找“八凶嗔火”,用沙门秘法可以炼成“拙火”,威力惊人。  

而莽和尚前往南疆,  

正是为了破坏金钟的行动。  

从模拟记忆中抽出思绪,陆山开始琢磨起来。  

首先,  

莽和尚和冬雷公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而且,  

八凶玄火好像也是南疆五族敬奉的神物。  

是不是也能把南疆本地部族牵扯进来?  

算了…  

八凶玄火陆山也想要。  

牵扯太多势力进来固然可以浑水摸鱼,但也容易把自己陷进去。  

主要还是让袁青腰那边配合行动吧。  

定下方针,  

陆山拿出飞信玉牌发信息道:“我算过了。”  

洛南伽:“怎么说?”  

陆山:“凶多吉少。”  

袁青腰问:“那…要呼请支援吗?”  

她确实很看重门派内的品评,但如果这事会危及到陆山…和她们的身家性命,她也不介意动用门派力量。  

陆山想了想回道:“暂时不用。”  

他还不想自爆马甲。  

而且在模拟中佛门没有出动门派力量,调拨到南疆的也最多也就神窍层次的高手。  

通玄高手都没有。  

之所以会这样,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距离北方很远,南疆本地的情况又十分复杂。  

另一方面,  

也应该和上次陈平安私自调拨军中天象有关。  

在陈平安被陆山斩杀后,  

玄女道就动用自身在朝堂里的力量对镇北王一系发起弹劾。  

弹劾镇北王拥兵自重,私自调拨军中天象回关内!  

有意图谋反之嫌!  

后来是镇北王自辨:那是陈平安为兄报仇,才恳请与之交好的天象高手与之同行!  

这才勉强把私调军中天象这事糊弄过去。  

即便这样,  

镇北王也被扣上了督察不力,公器私用的罪名。  

被宰相和吏部削掉一层爵位和一年俸禄。  

惩罚的力度不大,  

算是给北境的一个警告。  

但如果短期内再犯…  

就算朝中部分势力有心包庇,也圆不过去了。  

所以,  

这次派遣到南疆执行任务的主力人选是合欢派和大昭玄寺的和尚。  

北境参与其中的,  

就只有镇北王麾下的私兵死士。  

死士嘛,  

作为消耗品或许手段狠辣,战力不俗。  

但大体来说突出一个“物美价廉”。  

所以,  

只要运作得当,这次对方设伏的力量还是能应对的。  

唯一的意外因素,  

就是大昭玄寺的佛子!  

很难处理!  

陆山压下思绪,回道:“事不宜迟,我们今晚就动身。”  

二女:“好!”  

定下计划,陆山把马刀寨的事宜大致安顿好。  

让肖阿一和肖妙龄挑出可靠人手管理山寨,他则带着十四位劫奴远赴铜丰府。  

历经两天一夜,陆山终于带领华麾下高手抵达铜丰府。  

还和原计划一样,陆山藏在暗处,袁青腰和洛南伽则在明处搞事情。  

而且,  

为了堵追药仙门的人,陆山特意比袁青腰他们发提前两天抵达铜丰府。  

果然!  

陆山抵达铜丰府的时候,药仙门的人还没撤离!  

他可是特意在洞口县待了快十天才过来的啊!  

十天了,  

药仙门要撤离早就撤离了。  

偏偏要等袁青腰他们都来,他们才做出一副刚撤离姿态,想要吸引袁青腰他们追击。  

而且,  

袁青腰她们赶来途中都没收到过消息,就说明…  

铜丰玄女道的下辖势力中,  

有人叛变了啊。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有意思。  

陆山通过飞信玉牌和袁青腰他们商量好后,就隐匿行踪准备行动。  

第四天!  

袁青腰他们抵达铜丰府!  

在袁青腰他们了解情况的同时,铜丰药仙门分舵的人开始有条不紊的撤离。  

他们在分舵活动留下的痕迹,  

将成为最好诱饵!  

铜丰城,药仙门分舵内。  

一位面容姣好,气质阴柔的男人正在焚烧分舵记事簿。  

他叫韩奉,  

荆岭东药仙门分舵舵主。  

神窍修为!  

他战力一般,喜欢动脑子。  

他正在烧的簿本里记载了铜丰分舵和当地,合欢派以及呼啸山庄等各地宗门交易的详情。  

如果流露出去,  

足够很多人倒霉了。  

当然,  

记事簿和账簿早就抄好备份送到总舵那边去了。  

留在这里的原始簿本不过是用来做诱饵的。  

想到这里,  

韩奉嘴角不自觉翘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