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3章 仁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倒不是张好古一直都在惦记着狗皇帝皇庄的地。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狗皇帝不把吃进去的土地给吐出来,自己怎么安顿百姓?  

再者说了,只是让你把京畿地区的土地给吐出来。  

又不是让你全都拿出来。  

狗皇帝八万三千八百顷土地。  

一倾是一百亩。  

换句话说,他至少有八百三十八万亩地。  

这些,全都是狗皇帝的内帑。  

还带头不交税。  

这样自己这个户部尚书真的很难办。  

日后自己要推行新政,摊丁入亩,你这个狗皇帝不得带头?  

“皇上!”  

张好古继续道:“从前臣上折子,说是要拓荒,开荒,臣以为如今大明的百姓,臣民,已经是没有任何立锥之地,若要开荒,倒是还有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朱由校反倒是好奇了。  

“九边!”张好古缓缓的开口道。  

九边?  

朱由校不由得微微一愣:“九边拓荒?”  

张好古点点头道:“九边拓荒,至少可以养活我大明数百万流民!”  

“这不可能!”朱由校当机立断的否定道:“九边如何拓荒?这兵荒马乱的,蒙古人,建奴随时都有可能入关!”  

“皇上,这就是臣要说的!”  

大明并不是没有地,只是九边的土地并没有开荒出来,若是我们操练新军,致使蒙古人和建奴不敢入关,把九边的荒地给士兵分了如何?在这之前,皇上,不如这样,皇庄的地,就算是户部跟皇上您借的!”  

朱由校:“…”  

张好古的意思他明白了,绕不开了,这小子就是要逼着自己把土地给拿出来。  

九边倒是真的有田地,也还算是肥沃。  

但是,为什么不开荒。  

能开荒早他妈的开荒了?  

你好好的在九边耕地,时不时的蒙古人过来抢劫一下,再来时不时建奴再来抢劫一番。  

怎么耕地?  

张好古说夺回来,说自己的皇庄的土地算是借的。  

万一借了不还怎么办?  

还是老问题。  

一边是自己的私库,一边是大明的苍生和百姓。  

朱由校也感觉有些煎熬。  

“此事,容朕三思!”  

沉思了许久,朱由校缓缓的开口道。  

张好古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咄咄逼人,让朱由校好好的思考一下。  

“皇上,无论如何,这新军还是要组建的!”臣,先来办理此事?”  

朱由校点点头:“好,师傅去吧!”  

等到张好古离开之后。  

魏忠贤这才小心翼翼的开口道:“皇爷,张师傅怎么能让皇爷把皇庄拿出来呢?真的把这些土地给了百姓,那皇爷您的内帑可就…”  

一边说着,魏忠贤也在观察朱由校。  

他感觉张好古是在作死。  

居然琢磨着分皇庄的土地。  

此时此刻,也是试探试探,朱由校对张好古的态度,朱由校对张好古是什么态度,也同样是决定了他对张好古的态度。  

“可是,百姓如果没有土地,那是会饿死的啊!”  

朱由校看了一眼魏忠贤:“魏伴伴,你也是穷人出来,你不是说你也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么?不好受啊!”  

魏忠贤脸上的表情凝固了,而后立刻哭丧着脸开口道:“皇爷,你可是说道老奴的心坎里去了,这这没有土地,就没有粮食,那可是要饿肚子的!”  

“朕的内帑是内帑!”朱由校叹息了一声:“朕也不希望看到百姓受苦,朕跟他们聊天,草根,树皮,这都是好东西!”  

“他们说最饿的时候,就去吃人的尸体!”  

“还有人说把自己的女儿卖给了青楼,有人喜欢雏儿,才十岁!”  

朱由校絮絮叨叨,似乎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魏忠贤有些看不懂朱由校了。  

这家伙好像是完完全全被张好古给带跑偏了,开始忧国忧民了,开始关心百姓的生死了。  

之前不这样啊,他不是最喜欢木匠活计么?  

他不是恨不得自己的内帑的财富越多越好吗?  

之前稍微吹捧一下,他就很开心的没心没肺的单纯孩子,怎么忽然间开始变的多愁善感起来了?  

“魏伴伴,你也下去吧!”  

朱由校摆了摆手:“朕,想要一个人静一静!”  

魏忠贤脸上的表情微微的凝固了一下,而后道:“老奴告退!”  

出了暖阁魏忠贤还没走几步,就听到了一个声音:“老哥!”  

魏忠贤微微一愣就看到张好古笑眯眯的朝着自己打招呼。  

“张老弟!”  

魏忠贤凑了上来客客气气的开口道:“怎么还没走远?”  

走的比较慢,见到老魏你出来,打个招呼!”  

魏忠贤也知道张好古其实就是在等自己,现在两人关系极好,之前还自诩是冯保和张居正,魏忠贤自然也是把张好古视作自己的党羽。  

巧了么这不是,张好古也把魏忠贤当成自己的党羽。  

不过,魏忠贤把自己当主,而张好古也认为自己才是那个说话算话的。  

“皇上如何!”  

张好古问道。  

“皇上心很乱,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在永定县的故事!”  

魏忠贤倒也不隐瞒,道:“老弟,老哥哥我可是对你佩服的紧,居然让皇上把皇庄的地给分了,你可知道,这干系到内帑,皇上要用银子的时候,若是没了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