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浑洲府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陡然生发的恐怖地震,竟然不是自然产生,而是源自于一股极强的超凡之力!  

而现在,这一股超凡之力,正在以两百公里的时速,向着景迁直冲而来!  

相隔十数里,他便感受到了那如渊如海的恐怖威压!  

这是一头横跨天际的紫色龙蟒,身躯庞大得令人心悸,一眼望去,竟似没有尽头。  

它的肉身直径赫然超过了三百丈,单说那一颗蟒头,还要比身躯宽出一倍。  

它的鳞片闪烁着冷冽的光,蕴含着山岳般的沉重,随着它的驰行,鳞片间发出令人胆寒的摩擦声响,如同远古的战鼓,在空气中回荡。  

龙蟒的双眼,如同两轮幽深的寒潭,透射戮神寒光,仿佛能看穿世间一切虚妄。  

它的呼吸,化作狂风,席卷着周围的一切,尘土飞扬,天地间一片混沌。  

当它移动时,大地为之颤抖,景迁所感受的恐怖地震,便是由此而生。  

当这恐怖龙蟒直冲而来,景迁感到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巨大恐惧,刺激的他浑身颤抖,可他却偏偏没有躲闪!  

哪怕他的意识,被这龙蟒威压,几乎要崩溃了。  

可他居然就这么硬顶着,站直了身躯,挺直了脊梁!  

一道极其标准的伏龙桩,被他本能的站出了一股昂扬意气。  

仿佛他真的要将这龙蟒拿住了一般!  

巨大的风压,几乎要将他给吹翻在地。  

可他就是一步没退,直至这恐怖的龙蟒,从他的身边贴身划过。  

直到此时,他才大致看出,这条龙蟒的身长超过了十里!  

原来,那一条景迁曾经以为的干枯河道,不过是这条龙蟒,在游过之时,留下的蟒道罢了!  

而饮龙盘所在的石台,避开了蟒道所在,让这龙蟒,与景迁恰好擦肩。  

龙蟒沿着蟒道穿行,直至越过了浑洲海市,一头扎入了那天坑之中。  

它继续穿行,随即便降临到了洞穴码头。  

而后,龙蟒张开巨口,对着那条浑河吞吸而去。  

无量海水顺着这一条浑河灌向了巨蟒体内。  

所谓的“饮龙”,竟然真的是字面意思!  

龙蟒饮河,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直饮的这堰塞湖水位下降了一半。  

而那湖中的大小船只,也是倒了血霉,水位的下降,致使不少船只,被迫搁浅,甚至东倒西歪。  

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船只之上,升起了奇特的法力灵光,护住了自身周全。  

这些是入了品的宝船。  

不过,湖里的船躲闪的快,还不算最倒霉的。  

那些本身正处在浑河之上,从岛外向着码头驶来的船只,才最值得同情!  

一共三艘船只,避无可避,只能在绝望中,被龙蟒给吞入了腹内。  

整支船队,只有一位炼就了白象法相的大和尚,见势不妙,提前下船跑路。  

可当他亲眼目睹自家的船队,被这巨蟒吞入腹中之后,整个人也是彻底破防。  

如此大的损失,即便是一位龙象修士,都扛不住责任!  

这龙蟒喝够了浑河之水,便调转头,原路返回而去。  

只留下身后的一片狼藉,在浑河之水的默默浇灌下,逐步恢复正常。  

还活着的人,无不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每一次“饮龙”,对于所有活跃在地穴码头之上的人来说,都是一场避无可避的生死考验!  

所谓的“饮龙”之损耗,主要便是为了赔偿龙蟒活动之时,所造成的损失。  

再看那龙蟒,悠然而行,直至停在了饮龙台前,张开了庞然巨口,意欲吞噬天地。  

而在它的面前,有一个小小的面具身影,丝毫未曾闪避!  

景迁强忍住遁入须弥中躲避的念头,完全凭借自身的个人意志,与这龙蟒的威压抗衡。  

脚下的伏龙桩,扎的更加紧实了!  

而他放眼望去,这张开来的龙蟒口中,有一座面积很是不小的衙门。  

此处,便是浑洲神朝之核心,府衙之行在!  

三千年前,有龙蟒为祸一方,幸得神人降世,擒龙消灾,削陆为岛,烧灶起炉,建起了这六品的命岛,才有了后来的浑洲地界,锦绣山海。  

眼前这头六品的紫瞳龙蟒,便是历史照进了现实,是浑洲一切的起源。  

蟒口张开,显露出了浑洲府衙所在,没过多久,便有一身着青色官袍的富态修士,施施然的走了出来!  

他顺着龙蟒的信子,走到了距离石台百米之处,猛然一跃,便走到了景迁的面前。  

只见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景迁,开口说道:  

“你便是井家那小子吗?”  

“胆子倒是不小,没被龙蟒的气势吓退。”  

“不过,你胆敢敲响这饮龙盘,可知这龙蟒一路行来,在岛上所造成的一切破坏,皆需要由敲盘之人承担损耗,这可是千金之财。”  

“你若是拿不出这钱,可就要以命相抵了!”  

这胖子语气不善,可景迁也是丝毫不慌,只见他回复道:  

“大人容秉,小子出身井氏,先祖曾任浑龄号管带。”  

“按小子家族所传,先祖曾预留一次敲响饮龙盘的机缘,给不肖子孙充做后盾,小子不敢欺瞒,大人一查便知。”  

这位富态修士闻言不由得眉头微皱。  

他的修为已达八品龙象境,看起来好似人畜无害,可一旦认真起来,自有威势散发。  

“既然如此,那你随我去见房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