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井家正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浑河之水到此便平缓了起来,在那地穴之中,形成了一个堰塞湖。  

依靠着这湖泊,建造有一处巨大的港口码头,供来往船只停靠。  

景迁放眼望去,至少有接近五百艘大小船只,停靠在这片大湖之中。  

自己脚下这小舟,只不过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艘。  

他驾船前进,进入到了一处闲置的码头之上停好,迈步走到了岸上。  

感受着脚下坚实的土地,他一时之间都有些恍惚了!  

海上漂泊的日子新奇而又刺激,让他相当的融入。  

可这种脚踩实地的踏实感,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拒绝的!  

码头之上,有不少服务来往船只的脚夫。  

景迁随手唤过来一位,开口说道:  

“你去许氏船坞,喊人来把这船收走,跟他们说清楚,修理的费用,从我的押金里面出。”  

说罢,他随手甩出了一枚红铜刀币,给到那脚夫。  

对方千恩万谢的接过来,一路小跑,向着码头的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在这个世界,凡人的人力根本不值钱,这一枚刀币,顶的上他小半年的收入了。  

景迁安排好这艘破船,便头也不回的向着码头深处走去。  

这井氏堂堂龙象世家,海事房战舰管带的子嗣,竟混的如此拉胯!  

出海一趟,竟然连船都是靠租的,也是出乎景迁的预料。  

他安步当车,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他虽说第一次来到浑洲岛,却装的是一副本地人的样子。  

对于这码头的环境,以及行进的路线,他详细的跟阿宝确认过不下十回。  

眼下,记忆之中的描述,和现实情况逐步对应,帮助他顺利的找到了目的地。  

只见在这码头的出口,有一道黑石铸就的关卡,阻隔着码头与外界。  

关卡之中,有四处凉亭,办理进出浑洲岛的通关事宜。  

景迁任意找了一处凉亭,走上前去,掏出了一块儿刻有“井”字的铜牌,对着坐在凉亭中人,晃了一眼,便径直穿过凉亭,走出了这洞穴码头。  

手中这铜牌,得自井冉的储物簪子!  

井氏再怎么落魄,也是水师子弟,前任战舰管带的嫡亲。  

对于服务于码头的这些个凡人来说,是惹不得的大人物!  

是以,根本无人上前阻拦景迁。  

只不过,景迁走后,那凉亭中人唤过来了一个脚夫,开口说道:  

“速去通知钱家人,井家那面具小子回岛了!”  

那脚夫点了点头,随即离开了。  

景迁继续前行,果真如阿宝所说,这码头连通地上的,只有一条地道。  

所有来到浑洲岛之人,都必须穿过这三十里地道,才能重见天日。  

对于景迁而言,当他第一次见识到这一条地道之时,也是无比的震惊!  

阿宝没有说清楚,只说是一条地道而已。  

可展现在景迁面前的,哪里是地道能够形容的?  

这分明是个无比巨大的天坑!  

只见一条直径足有五里宽的巨大隧道,斜着向上方钻去。  

因为它太过宽阔,哪怕是相隔着三十里,天光也能透过这一处隧道,撒到这地穴之中。  

景迁沿着这条巨大的隧道缓步前行,隧道内壁由坚硬的黑石组成,却被磨的光滑无比,显得异常坚固,壁上偶尔还闪烁着几点微弱的荧光。  

他走在一条雕刻的整整齐齐的黑石阶梯之上,身边行人如织,神色匆匆。  

景迁融入人流,向天坑之外爬去。  

三十里地道对于这人人养元的世界来说,不算多长。  

走在阶梯之上的各色行人,皆是健步如飞,三步并做五步。  

景迁控制着自身的速度,紧跟人流,也不过只用了大半个时辰,就爬出了隧道。  

而呈现在它眼前的,又是一副奇景!  

这条地下通道,竟然直接将景迁上岛之时,看到的那一座万米高山给打穿了。  

走出通道,他便出现在了高山的背面。  

而在他的面前,有一条与地下通道等宽的干枯河道,向浑洲岛的本岛之内,延伸而去,一眼望不到河道尽头。  

景迁顺着河道放眼望去,本岛之上,是一望无际的浑洲平原,与茂盛的雨林植被。  

而在地道与河道的连接之处,坐落着一座小村子。  

这座小村子,是所有人登上浑洲岛的第一站,也是景迁此行的首要目的地!  

在阿宝的介绍之中,浑洲之地,岛屿星罗棋布,可真正有人类生存的,只有十五座点起了命灶的岛屿。  

各个命岛之间,相隔甚远,彼此独立,互不统属。  

岛与岛之间交流不畅,物资与人员的交换,完全依赖于眼前这一座小村子。  

而在景迁的理解之中,刚才那个黑石关卡,属于浑洲岛的海关。  

眼前这一处村子,就是浑洲岛的保税区或者免税店。  

在浑洲府衙的隔绝之下,这一座小村子,独立于浑洲岛的本岛而存在。  

岛上的普通人,未经许可,无法常驻在小村子之中。  

其他的命岛中人,来到浑洲岛之后,大部分活动范围,也会被限制到眼前的小村子之中。  

这一座被称为浑洲海市的小村子,垄断了一十五座命岛之间所有的贸易交流,在整个浑洲岛屿之间声名赫赫。  

十五座命岛之上,足有几千万人族生活。  

只需要简单的计算便能知晓,这一处覆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