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前倨后恭(1/2)
闯来偏殿的妇人当然不算熟人。
虽说老婆还是别人家的好,但对这位别人家的老婆,赵孝骞断然不敢起半点邪念。
那是赵煦的老婆,刘贤妃。
下午皇城司的人去刘贤妃的寝宫拿问张祥,寝宫内外的宫人顿时炸了锅,刘贤妃很快知道了此事。
正沉浸在丧子之痛的刘贤妃勃然大怒,派了龚井等宦官陪着张祥过来,谁知没等多久,就有宦官惊慌失措地跑回去告诉她,赵孝骞根本没买她的任何面子,将跟过去的龚井等宦官无差别杖刑。
不仅如此,张祥更是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刘贤妃愤怒了,小皇子薨逝后,周围的人包括赵煦在内,为了照顾她的情绪,在她面前都是小心翼翼,谁敢像赵孝骞这般不仅不给面子,反而欺上门来动她寝宫的人。
于是刘贤妃愤怒地打上门了。
听着殿外一声声尖利刺耳的责骂,赵孝骞坐在殿内,沉沉地叹了口气。
果然,接这桩差事简直是里外不讨好。
“里外”的意思是,宫里宫外。
赵孝骞没忘记,宫外还有个遂宁郡王赵佶,正在暗处像条草丛里的毒蛇一般死死盯着他呢。
刘贤妃打上门来,皇城司的人都不敢拦她,就这样任由她闯进了偏殿内。
赵孝骞坐在桌案后,一动不动眯眼打量她。
虽然与赵煦是宗亲兄弟,但他见刘贤妃的次数不多,以往都是在皇室祭祀宗庙的仪式上,或是赵煦单独召见赐宴的场合见过几次,彼此之间根本不熟,也就是能将容貌和名字对上号的程度。
此刻的刘贤妃穿着一身素白的宫裙,容颜清瘦憔悴,一双眼窝深深凹陷下去,眼眶泛红,目光愤怒。
见到桌案后稳如泰山安坐的赵孝骞,刘贤妃愈发怒不可遏,站在殿门外指着他道:“赵孝骞,你若要欺人,索性欺个彻底,莫拿下面的人逞威风,不如把本宫也一并办了吧!”
赵孝骞不得不起身行礼,沉稳地道:“臣拜见贤妃娘娘。”
“不必!本宫受不起你的礼!”
“臣奉旨办差,情非得已,贤妃娘娘恕罪。”
刘贤妃冷笑:“你莫拿圣旨压我,本宫知道你办差,但没想到办来办去,竟然办到本宫的头上,难不成你以为是本宫害死了亲生的儿子?”
“臣断无此意,贤妃娘娘误会了。”赵孝骞的情绪依然很稳定。
“你杖责龚井,刑讯张祥,本宫身边服侍的人一个没跑,都被你教训了,说来本宫还要感谢郡王殿下帮我管教下人?”
赵孝骞眉目不动,淡淡地道:“臣办事不容干扰,否则只能按规矩处置。”
顿了顿,赵孝骞又叹道:“贤妃娘娘,老实说,臣也不想接这桩差事,你应该知道有多棘手,娘娘若是觉得臣不能胜任,尽可去官家面前告状,请官家另请高明,臣感激不尽。”
被赵孝骞不软不硬顶了一句,刘贤妃不由一滞,神情有些悻悻。
小皇子薨后,刘贤妃悲痛欲绝,从赵煦这几日的态度她多少能猜到一点,恐怕小皇子的死并不简单,后来赵煦将赵孝骞急召回京,专门侦缉此案,刘贤妃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可她没想到赵孝骞首先对她寝宫的人动了手,更没想到赵孝骞其实根本不愿接这桩差事,这就搞得有点尴尬了。
朝廷官员办差,首选当然是有油水的肥差,像宫闱里的差事,基本都是官员们惶恐避之不及的,赵孝骞能接下这桩差事,大半看的是赵煦的面子,尽管他自己很不情愿。
结果不但没等到刘贤妃的道谢,反而被她责骂,确实有点伤人心。
刘贤妃听赵孝骞的语气,似乎想要撂挑子了,顿时心情有点复杂。
动她寝宫的人,本来应该生气的,可人家确实是在查小皇子的案子,尽心为天家夫妻办事,为她的儿子报仇,刚才她的这通责骂,反倒是不识好歹了。
二人就这样隔着老远,眼瞪着眼,许久没说话。
良久,刘贤妃悻悻一哼,道:“不知郡王殿下查本宫身边的人,可曾查出眉目?”
赵孝骞微微一笑,示意旁边的皇城司文吏将张祥的供状递给她。
刘贤妃接过,草草地扫了一下,一双杏眼顿时睁大,神情涌起不敢置信,愤怒和悲哀。
“张祥这狗贼,居然…他怎么敢!”刘贤妃急促喘气,原本苍白的脸孔涨得通红。
赵孝骞根本不理会她的情绪,语气冷冷地道:“贤妃娘娘,臣这桩差事吃力不讨好,怕是难以胜任,今日之后,臣打算向官家请辞,请官家另寻高人侦缉此案,得罪之处,请娘娘见谅。”
见赵孝骞果然撂挑子,刘贤妃顿时慌了。
前日赵孝骞奉诏回京,接下了差事,这才过去一天,就查到了线索,揪出了隐藏在她身边的内贼,这效率,这速度,只能说不愧是官家看重的砥柱之臣,不管把他放在任何岗位,都能发光发热。
这样的人才帮她侦缉小皇子一案,真的应该谢天谢地,此刻刘贤妃不由深悔刚才太冲动,刚见面就把关系弄僵了。
于是刘贤妃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语气也变得轻缓了许多。
“郡王殿下…,不,我也叫你‘子安’可好?子安,我不过是个妇道人家,常年居于深宫,不通人情世故,刚才一时失智胡言乱语,子安念在我经历丧子之痛,可怜我心智不清,还请莫与我计较,可好?”
刘贤妃抬袖
虽说老婆还是别人家的好,但对这位别人家的老婆,赵孝骞断然不敢起半点邪念。
那是赵煦的老婆,刘贤妃。
下午皇城司的人去刘贤妃的寝宫拿问张祥,寝宫内外的宫人顿时炸了锅,刘贤妃很快知道了此事。
正沉浸在丧子之痛的刘贤妃勃然大怒,派了龚井等宦官陪着张祥过来,谁知没等多久,就有宦官惊慌失措地跑回去告诉她,赵孝骞根本没买她的任何面子,将跟过去的龚井等宦官无差别杖刑。
不仅如此,张祥更是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刘贤妃愤怒了,小皇子薨逝后,周围的人包括赵煦在内,为了照顾她的情绪,在她面前都是小心翼翼,谁敢像赵孝骞这般不仅不给面子,反而欺上门来动她寝宫的人。
于是刘贤妃愤怒地打上门了。
听着殿外一声声尖利刺耳的责骂,赵孝骞坐在殿内,沉沉地叹了口气。
果然,接这桩差事简直是里外不讨好。
“里外”的意思是,宫里宫外。
赵孝骞没忘记,宫外还有个遂宁郡王赵佶,正在暗处像条草丛里的毒蛇一般死死盯着他呢。
刘贤妃打上门来,皇城司的人都不敢拦她,就这样任由她闯进了偏殿内。
赵孝骞坐在桌案后,一动不动眯眼打量她。
虽然与赵煦是宗亲兄弟,但他见刘贤妃的次数不多,以往都是在皇室祭祀宗庙的仪式上,或是赵煦单独召见赐宴的场合见过几次,彼此之间根本不熟,也就是能将容貌和名字对上号的程度。
此刻的刘贤妃穿着一身素白的宫裙,容颜清瘦憔悴,一双眼窝深深凹陷下去,眼眶泛红,目光愤怒。
见到桌案后稳如泰山安坐的赵孝骞,刘贤妃愈发怒不可遏,站在殿门外指着他道:“赵孝骞,你若要欺人,索性欺个彻底,莫拿下面的人逞威风,不如把本宫也一并办了吧!”
赵孝骞不得不起身行礼,沉稳地道:“臣拜见贤妃娘娘。”
“不必!本宫受不起你的礼!”
“臣奉旨办差,情非得已,贤妃娘娘恕罪。”
刘贤妃冷笑:“你莫拿圣旨压我,本宫知道你办差,但没想到办来办去,竟然办到本宫的头上,难不成你以为是本宫害死了亲生的儿子?”
“臣断无此意,贤妃娘娘误会了。”赵孝骞的情绪依然很稳定。
“你杖责龚井,刑讯张祥,本宫身边服侍的人一个没跑,都被你教训了,说来本宫还要感谢郡王殿下帮我管教下人?”
赵孝骞眉目不动,淡淡地道:“臣办事不容干扰,否则只能按规矩处置。”
顿了顿,赵孝骞又叹道:“贤妃娘娘,老实说,臣也不想接这桩差事,你应该知道有多棘手,娘娘若是觉得臣不能胜任,尽可去官家面前告状,请官家另请高明,臣感激不尽。”
被赵孝骞不软不硬顶了一句,刘贤妃不由一滞,神情有些悻悻。
小皇子薨后,刘贤妃悲痛欲绝,从赵煦这几日的态度她多少能猜到一点,恐怕小皇子的死并不简单,后来赵煦将赵孝骞急召回京,专门侦缉此案,刘贤妃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可她没想到赵孝骞首先对她寝宫的人动了手,更没想到赵孝骞其实根本不愿接这桩差事,这就搞得有点尴尬了。
朝廷官员办差,首选当然是有油水的肥差,像宫闱里的差事,基本都是官员们惶恐避之不及的,赵孝骞能接下这桩差事,大半看的是赵煦的面子,尽管他自己很不情愿。
结果不但没等到刘贤妃的道谢,反而被她责骂,确实有点伤人心。
刘贤妃听赵孝骞的语气,似乎想要撂挑子了,顿时心情有点复杂。
动她寝宫的人,本来应该生气的,可人家确实是在查小皇子的案子,尽心为天家夫妻办事,为她的儿子报仇,刚才她的这通责骂,反倒是不识好歹了。
二人就这样隔着老远,眼瞪着眼,许久没说话。
良久,刘贤妃悻悻一哼,道:“不知郡王殿下查本宫身边的人,可曾查出眉目?”
赵孝骞微微一笑,示意旁边的皇城司文吏将张祥的供状递给她。
刘贤妃接过,草草地扫了一下,一双杏眼顿时睁大,神情涌起不敢置信,愤怒和悲哀。
“张祥这狗贼,居然…他怎么敢!”刘贤妃急促喘气,原本苍白的脸孔涨得通红。
赵孝骞根本不理会她的情绪,语气冷冷地道:“贤妃娘娘,臣这桩差事吃力不讨好,怕是难以胜任,今日之后,臣打算向官家请辞,请官家另寻高人侦缉此案,得罪之处,请娘娘见谅。”
见赵孝骞果然撂挑子,刘贤妃顿时慌了。
前日赵孝骞奉诏回京,接下了差事,这才过去一天,就查到了线索,揪出了隐藏在她身边的内贼,这效率,这速度,只能说不愧是官家看重的砥柱之臣,不管把他放在任何岗位,都能发光发热。
这样的人才帮她侦缉小皇子一案,真的应该谢天谢地,此刻刘贤妃不由深悔刚才太冲动,刚见面就把关系弄僵了。
于是刘贤妃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语气也变得轻缓了许多。
“郡王殿下…,不,我也叫你‘子安’可好?子安,我不过是个妇道人家,常年居于深宫,不通人情世故,刚才一时失智胡言乱语,子安念在我经历丧子之痛,可怜我心智不清,还请莫与我计较,可好?”
刘贤妃抬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