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截留公主(2/2)
敬,起居也照顾得很周到,但耶律南仙天生的淡漠性格,不善与人交道,两人同一车厢多日了,其实还是算不上熟悉。
见宫女小心询问,耶律南仙终于抬眼。
檀唇微启,吐气如兰,耶律南仙的嗓音悦耳却清冷。
“何事?”耶律南仙问道。
宫女小心地道:“今日午间,奴婢见殿下并未用膳,可是膳食不合殿下胃口?殿下想吃点什么,尽管吩咐奴婢。”
耶律南仙淡然道:“不饿。”
心不在焉地掀开车窗的帘子,耶律南仙看着车外原野上的皑皑白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不由幽幽叹息。
听说中原汉朝时,也有一位被皇帝送出去和亲的女子,名叫王昭君。
此时此景,诚如彼时彼景,那位王昭君的心情,想必与她一样吧。
两个国家的分合纵横,居然要依靠女子的和亲,岂不可笑?
这样的联姻,难道真能长久?真能维持两个国家的利益?
耶律南仙嘴唇微微一勾,似乎在自嘲命运,又好像在讥讽男人们天真的想法。
不过无所谓了,耶律南仙并不打算反抗辽帝和家族的安排,就算她不和亲,自己的终生大事也由不得她做主,终究还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陌生人。
既然都是陌生人,嫁给谁并不重要。
她只是个弱女子,无力反抗世俗的强势,只能随遇而安。
但愿,嫁给西夏国主后,能给她一隅方寸之地,容她此生平安度过,女人这一辈子潦潦草草凑合过去,很快的。
盯着车外皑皑白雪出神,耶律南仙又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
命运已是这般了,她已什么都不在乎,包括自己的生命和荣辱。
队伍行进很慢,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儿,道路却越来越泥泞,每行几里车轮便陷进泥泞里,一番折腾后才能继续前行。
艰难前行的千人队伍里,西夏使臣李金真此刻一颗心却悬得老高,神色越来越不安。
从上京出发五日了,他选择的路线是必须先赶到大同府,然后借道大宋境内的一段路,经大宋的西北防线入西夏。
选择这条路线别无选择,辽国上京到西夏国都兴庆府,尽管地图上可以不必借道大宋。
可实际上两个城池之间的直线路程太难走了,有的地方甚至是一片荒漠或高原峻岭,无路可走,唯有借大宋的驰道才能走得比较轻松。
今日此时,队伍已进入到大宋的境内了,越往前走,李金真的心情越感到不安。
辽夏和亲的事,大宋是知道的,当初给赵孝骞送礼时,李金真就坦然说过。
当时赵孝骞对西夏一碗水端平,两头讨好的外交伎俩不置可否,但现在护送和亲的辽国公主出嫁,李金真很难判断赵孝骞是什么态度。
不予评判,不代表他赞同。
尤其是前几日听说宋辽又发生了一场大战,辽国一败涂地,宋军正是气势如虹之时,老实说,李金真都觉得西夏国主与辽国和亲,实在是不合时宜。
不过与辽国和亲是他的使命,使命是不容更改的,李金真只好按原计划,硬着头皮护送辽国公主上路。
“但愿,那位郡王殿下通情达理,睁只眼闭只眼放我过去吧…我只是一只小蝼蚁,千万不要搞我啊!”李金真暗叹口气道。
然而,今日注定不是黄道吉日,诸事不宜,冲犯太岁。
李金真的念头还没散,便听队伍里有人惊呼:“前面密密麻麻的是什么?”
李金真一惊,急忙抬头望去,眯眼观察半晌,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是,是骑兵…”
漫天风雪里,两千余骑兵静静地伫立在空旷的平原上,恰好截在西夏使团队伍的必经之路上。
队伍立马停了下来,人群里充斥着惊惶不安的气氛。
远处的两千骑兵皆着黑甲,威武且神秘,为首一名将军突然高高扬起了手,两千骑兵迅速拨转方向,以左右中三路朝送亲队伍包抄而来。
骑兵离得近了,李金真终于看清了这支骑兵的旌旗,心情如坠深渊。
是宋军!
旌旗上绣着硕大的字,全是中原汉字,一个大大的“张”字迎风招展,猎猎舞动。
李金真的脸颊狠狠抽搐了几下,眼神绝望地看着那面旌旗越来越近。
赵孝骞,果然不是通情达理的人!
见宫女小心询问,耶律南仙终于抬眼。
檀唇微启,吐气如兰,耶律南仙的嗓音悦耳却清冷。
“何事?”耶律南仙问道。
宫女小心地道:“今日午间,奴婢见殿下并未用膳,可是膳食不合殿下胃口?殿下想吃点什么,尽管吩咐奴婢。”
耶律南仙淡然道:“不饿。”
心不在焉地掀开车窗的帘子,耶律南仙看着车外原野上的皑皑白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不由幽幽叹息。
听说中原汉朝时,也有一位被皇帝送出去和亲的女子,名叫王昭君。
此时此景,诚如彼时彼景,那位王昭君的心情,想必与她一样吧。
两个国家的分合纵横,居然要依靠女子的和亲,岂不可笑?
这样的联姻,难道真能长久?真能维持两个国家的利益?
耶律南仙嘴唇微微一勾,似乎在自嘲命运,又好像在讥讽男人们天真的想法。
不过无所谓了,耶律南仙并不打算反抗辽帝和家族的安排,就算她不和亲,自己的终生大事也由不得她做主,终究还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陌生人。
既然都是陌生人,嫁给谁并不重要。
她只是个弱女子,无力反抗世俗的强势,只能随遇而安。
但愿,嫁给西夏国主后,能给她一隅方寸之地,容她此生平安度过,女人这一辈子潦潦草草凑合过去,很快的。
盯着车外皑皑白雪出神,耶律南仙又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
命运已是这般了,她已什么都不在乎,包括自己的生命和荣辱。
队伍行进很慢,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儿,道路却越来越泥泞,每行几里车轮便陷进泥泞里,一番折腾后才能继续前行。
艰难前行的千人队伍里,西夏使臣李金真此刻一颗心却悬得老高,神色越来越不安。
从上京出发五日了,他选择的路线是必须先赶到大同府,然后借道大宋境内的一段路,经大宋的西北防线入西夏。
选择这条路线别无选择,辽国上京到西夏国都兴庆府,尽管地图上可以不必借道大宋。
可实际上两个城池之间的直线路程太难走了,有的地方甚至是一片荒漠或高原峻岭,无路可走,唯有借大宋的驰道才能走得比较轻松。
今日此时,队伍已进入到大宋的境内了,越往前走,李金真的心情越感到不安。
辽夏和亲的事,大宋是知道的,当初给赵孝骞送礼时,李金真就坦然说过。
当时赵孝骞对西夏一碗水端平,两头讨好的外交伎俩不置可否,但现在护送和亲的辽国公主出嫁,李金真很难判断赵孝骞是什么态度。
不予评判,不代表他赞同。
尤其是前几日听说宋辽又发生了一场大战,辽国一败涂地,宋军正是气势如虹之时,老实说,李金真都觉得西夏国主与辽国和亲,实在是不合时宜。
不过与辽国和亲是他的使命,使命是不容更改的,李金真只好按原计划,硬着头皮护送辽国公主上路。
“但愿,那位郡王殿下通情达理,睁只眼闭只眼放我过去吧…我只是一只小蝼蚁,千万不要搞我啊!”李金真暗叹口气道。
然而,今日注定不是黄道吉日,诸事不宜,冲犯太岁。
李金真的念头还没散,便听队伍里有人惊呼:“前面密密麻麻的是什么?”
李金真一惊,急忙抬头望去,眯眼观察半晌,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是,是骑兵…”
漫天风雪里,两千余骑兵静静地伫立在空旷的平原上,恰好截在西夏使团队伍的必经之路上。
队伍立马停了下来,人群里充斥着惊惶不安的气氛。
远处的两千骑兵皆着黑甲,威武且神秘,为首一名将军突然高高扬起了手,两千骑兵迅速拨转方向,以左右中三路朝送亲队伍包抄而来。
骑兵离得近了,李金真终于看清了这支骑兵的旌旗,心情如坠深渊。
是宋军!
旌旗上绣着硕大的字,全是中原汉字,一个大大的“张”字迎风招展,猎猎舞动。
李金真的脸颊狠狠抽搐了几下,眼神绝望地看着那面旌旗越来越近。
赵孝骞,果然不是通情达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