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败退追击(1/2)
随机推荐:
燕云,析津府外,蛇头山战场。
战事已经快到尾声,胜负毫无悬念。
这场仗宋军也是有伤亡的,在耶律淳疯狂的指挥下,四万辽军同时发起冲锋,最终还是冲破了宋军的第一道阵线。
种建中果断下令后撤到第二防线,继续射杀辽军。
但第一道防线冲破时,许多宋军将士猝不及防遭到了辽军的第一波杀戮。
从两国将士的体质上来说,不得不承认的是,宋军将士的体质确实比不上辽军,北方游牧民族剽悍的不要命的打法,近身肉搏时宋军将士确实也落了下风。
辽军骑兵冲破第一防线后,宋军将士当即死伤上千,但他们很快反应过来,换了刀剑与辽军肉搏厮杀。
近身厮杀后,战场的场景愈发惨烈残酷,双方将士纠缠在一起,拼死互戮,伤亡数字陡然增剧,战场上处处残肢断臂,以及双方将士凄惨的死状。
种建中作为主将,辽军突破第一防线时他仍然面无表情,只是淡定地下令退守第二防线。
退守的距离和时间,是留下了一部分宋军将士与辽军近身厮杀,被他们舍生忘死争取来的。可以说,这部分宋军是被牺牲的。
“慈不掌兵”的意义,只有在战场上才能亲身体会得到。
当一万余宋军退回第二防线时,与宋军厮杀的辽军才察觉到,接着,第二轮射杀开始了。
这一次,辽军彻底胆寒,他们还想冲破第二防线,就意味着要付出更惨重的伤亡代价,每一步都要踏着袍泽和敌人的尸身鲜血。
这样的情势下,突破第一防线的辽军竟然又开始出现了逃兵。
很多人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了,胜利太渺茫,而自己的死亡却是大概率的,这种考验人性胆魄和意志的情势下,出现逃兵并不奇怪。
这世上终究没有那么多视死如归的勇士,更多的是凡夫俗子。
正在第一防线与宋军激烈厮杀的辽军,很多人突然杀到一半掉头就跑,一边跑一边崩溃地嘶吼,督战的将领上前砍翻了许多逃兵,可仍然阻止不了规模渐大的溃败逃窜。
而退守到第二防线的宋军,在将领的指挥下,立马开始对鏖战于第一防线的辽军开始了齐射。
一阵阵熟悉的枪响,无数辽军中弹倒地,聪明的辽军果断地趴在地上躲避宋军的子弹,然而第一防线上残余的宋军却不肯放过他们,手起刀落又收割了无数人命。
近身刀剑的厮杀,远距离的火力击杀,刚突破第一防线的辽军已支撑不住,无论将领如何呵斥斩杀,溃逃已无可阻挡。
惨烈的肉搏战之后,以辽军撤出第一防线为结局。
宋军将士再次冲上前,重新占领了第一防线,并继续对溃逃的辽军齐射。
远在辽军后军的耶律淳脸色灰暗地长叹口气。
这样的结果并未出乎他的意料,早在开战之前,耶律淳便有了心理准备。
宋军的火器,对执冷兵器的辽军形成的碾压之势,是人力无法改变的。
事实证明,用人海添油战术确实奏效,辽军付出无数人命的代价后,确实突破了第一防线,可那时的辽军,已然是强弩之末,根本守不住战果,终究还是败局已定。
看着如潮水般败退的辽军将士,以及宋军阵内一片片枪响收割人命,耶律淳双目赤红,死死地咬着牙,心痛愤怒几近癫狂。
沙场老将的理智令他不得不冷静下来,耶律淳无法过多苛责将士们的败退,他很清楚辽军将士已经尽力了。
如今面对宋军的火器,辽军将士几乎是以一种与神对抗的心理,能有勇气拿起刀剑冲锋,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辽军全部败退回来,耶律淳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冷着脸下令。
“传令,收拢全部将士,各归建制,全军原地休整,一个时辰后对宋军发起第二次冲锋。”
看着聚拢在帅旗下的辽军将领们,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有的甚至崩溃大哭,耶律淳却如铁石心肠,厉声吼道:“都打起精神,陛下严旨在此,我们已没有退路!”
“一个时辰后,继续发起冲锋,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辽军将领们见耶律淳态度如此强硬,不由恨恨一跺脚,转身便整顿麾下将士去了。
耶律淳深吸了口气,刚才话虽然说得强硬,但他已在思考后路了。
辽国朝堂的策略错误,不该由耶律淳来买单,他也不想买这个单。
但是耶律洪基下旨严令,耶律淳不得不遵。
对宋军发起冲锋,是他作为臣子的本分,牺牲无数辽军将士,也是他不得不向上京朝堂摆出的姿态,证明我已经尽力了,我没有怯战避战,我像一个勇士一样坚持到了最后。
但耶律淳很清楚,此战败退的结局是注定的,没人能改变。
一个时辰后,辽军发起的第二次冲锋,是他作为臣子能做到的极限。
第二次冲锋后,他可以坦然下令后撤,退回析津府固守待援,此战的经过送进上京,耶律洪基也无法责怪他督师不力。
辽军败退后,将领们收拢了溃败的兵马,清点人数后,报上耶律淳面前。
第一次冲锋,辽军共计伤亡近两万。
其中大部分是在冲锋途中被宋军的火器射杀,还有一部分是突破第一防线后近身厮杀战死,更有一部分则是临阵脱逃,不知所踪。
看着这惨烈的数字,耶律淳一
燕云,析津府外,蛇头山战场。
战事已经快到尾声,胜负毫无悬念。
这场仗宋军也是有伤亡的,在耶律淳疯狂的指挥下,四万辽军同时发起冲锋,最终还是冲破了宋军的第一道阵线。
种建中果断下令后撤到第二防线,继续射杀辽军。
但第一道防线冲破时,许多宋军将士猝不及防遭到了辽军的第一波杀戮。
从两国将士的体质上来说,不得不承认的是,宋军将士的体质确实比不上辽军,北方游牧民族剽悍的不要命的打法,近身肉搏时宋军将士确实也落了下风。
辽军骑兵冲破第一防线后,宋军将士当即死伤上千,但他们很快反应过来,换了刀剑与辽军肉搏厮杀。
近身厮杀后,战场的场景愈发惨烈残酷,双方将士纠缠在一起,拼死互戮,伤亡数字陡然增剧,战场上处处残肢断臂,以及双方将士凄惨的死状。
种建中作为主将,辽军突破第一防线时他仍然面无表情,只是淡定地下令退守第二防线。
退守的距离和时间,是留下了一部分宋军将士与辽军近身厮杀,被他们舍生忘死争取来的。可以说,这部分宋军是被牺牲的。
“慈不掌兵”的意义,只有在战场上才能亲身体会得到。
当一万余宋军退回第二防线时,与宋军厮杀的辽军才察觉到,接着,第二轮射杀开始了。
这一次,辽军彻底胆寒,他们还想冲破第二防线,就意味着要付出更惨重的伤亡代价,每一步都要踏着袍泽和敌人的尸身鲜血。
这样的情势下,突破第一防线的辽军竟然又开始出现了逃兵。
很多人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了,胜利太渺茫,而自己的死亡却是大概率的,这种考验人性胆魄和意志的情势下,出现逃兵并不奇怪。
这世上终究没有那么多视死如归的勇士,更多的是凡夫俗子。
正在第一防线与宋军激烈厮杀的辽军,很多人突然杀到一半掉头就跑,一边跑一边崩溃地嘶吼,督战的将领上前砍翻了许多逃兵,可仍然阻止不了规模渐大的溃败逃窜。
而退守到第二防线的宋军,在将领的指挥下,立马开始对鏖战于第一防线的辽军开始了齐射。
一阵阵熟悉的枪响,无数辽军中弹倒地,聪明的辽军果断地趴在地上躲避宋军的子弹,然而第一防线上残余的宋军却不肯放过他们,手起刀落又收割了无数人命。
近身刀剑的厮杀,远距离的火力击杀,刚突破第一防线的辽军已支撑不住,无论将领如何呵斥斩杀,溃逃已无可阻挡。
惨烈的肉搏战之后,以辽军撤出第一防线为结局。
宋军将士再次冲上前,重新占领了第一防线,并继续对溃逃的辽军齐射。
远在辽军后军的耶律淳脸色灰暗地长叹口气。
这样的结果并未出乎他的意料,早在开战之前,耶律淳便有了心理准备。
宋军的火器,对执冷兵器的辽军形成的碾压之势,是人力无法改变的。
事实证明,用人海添油战术确实奏效,辽军付出无数人命的代价后,确实突破了第一防线,可那时的辽军,已然是强弩之末,根本守不住战果,终究还是败局已定。
看着如潮水般败退的辽军将士,以及宋军阵内一片片枪响收割人命,耶律淳双目赤红,死死地咬着牙,心痛愤怒几近癫狂。
沙场老将的理智令他不得不冷静下来,耶律淳无法过多苛责将士们的败退,他很清楚辽军将士已经尽力了。
如今面对宋军的火器,辽军将士几乎是以一种与神对抗的心理,能有勇气拿起刀剑冲锋,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辽军全部败退回来,耶律淳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冷着脸下令。
“传令,收拢全部将士,各归建制,全军原地休整,一个时辰后对宋军发起第二次冲锋。”
看着聚拢在帅旗下的辽军将领们,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有的甚至崩溃大哭,耶律淳却如铁石心肠,厉声吼道:“都打起精神,陛下严旨在此,我们已没有退路!”
“一个时辰后,继续发起冲锋,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辽军将领们见耶律淳态度如此强硬,不由恨恨一跺脚,转身便整顿麾下将士去了。
耶律淳深吸了口气,刚才话虽然说得强硬,但他已在思考后路了。
辽国朝堂的策略错误,不该由耶律淳来买单,他也不想买这个单。
但是耶律洪基下旨严令,耶律淳不得不遵。
对宋军发起冲锋,是他作为臣子的本分,牺牲无数辽军将士,也是他不得不向上京朝堂摆出的姿态,证明我已经尽力了,我没有怯战避战,我像一个勇士一样坚持到了最后。
但耶律淳很清楚,此战败退的结局是注定的,没人能改变。
一个时辰后,辽军发起的第二次冲锋,是他作为臣子能做到的极限。
第二次冲锋后,他可以坦然下令后撤,退回析津府固守待援,此战的经过送进上京,耶律洪基也无法责怪他督师不力。
辽军败退后,将领们收拢了溃败的兵马,清点人数后,报上耶律淳面前。
第一次冲锋,辽军共计伤亡近两万。
其中大部分是在冲锋途中被宋军的火器射杀,还有一部分是突破第一防线后近身厮杀战死,更有一部分则是临阵脱逃,不知所踪。
看着这惨烈的数字,耶律淳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