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上抗辽(2/2)
下出手,此战必胜!”
赵孝骞失笑道:“就承老人家吉言,咱们再与辽人战一回。”
老人叹道:“老朽年轻时,也曾入过行伍,在代州跟辽人打过几场,那时咱们的王师…兵败如山倒啊!”
“老朽以为这辈子已见不到大宋扬眉吐气的一天了,没想到殿下横空出世,给咱宋人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握着赵孝骞的手愈发用力,老人神情悲苦,语气渐重:“殿下,宋辽这些年,可知我大宋多少好男儿死在辽狗刀下?”
“殿下,今时不同往日,老朽只盼殿下对阵辽人时,下手不要容情,当年的一笔笔血债,就拜托殿下讨还了。”
说着老人后退两步,又朝赵孝骞跪拜下来。
“汴京百姓恭送殿下与将士们北上杀贼,此战必胜,一洗屈辱!百万黎民静候捷报,盼大军凯旋!”
百姓们纷纷跪倒,齐声附和。
赵孝骞搀扶起老人,抿了抿唇。
环视密密麻麻的百姓,赵孝骞长揖一礼,缓缓道:“这一战,我愿为诸位父老争一个太平年景。”
“必胜!”
大军出征,旌旗蔽日,漫天招展的旗帜下,是密密麻麻的行军队伍。
队伍安静从容地行走,前锋骑兵百里外开道,后军的民夫押运辎重,赵孝骞骑马在中军缓行。
陈守贾实等禁军护侍着赵孝骞,他的身旁还多了一位熟人。
熟人正是萧光敬,此时的他仍是西域胡商的打扮,唇上两撇八字翘胡看起来犹为可笑。
萧光敬本来打算在汴京多游玩几日,但却被赵孝骞强行带走了。
两国即将开战的当口,一个辽国纨绔居然有闲心游玩,不管他属于哪一头的,都不合时宜,留他在汴京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必须带走。
此时的萧光敬骑在马上,眼睛却死死盯着周围将士们挎带的燧发枪,神情颇为意动,看样子对燧发枪很感兴趣。
“宋辽形势扭转,其实就是靠这种火器,对吗?”萧光敬忍不住问道。
赵孝骞想了想,道:“对,但不全对。”
“啥意思?”
“武器确实先进了,但重要的是拿武器的人,大宋百年屈辱,是因为屡战屡败,把军队的精气神打没了。”
“而我麾下的将士们,因为先进的武器打了几场胜仗,精气神回来了,如果有一天他们手里先进的武器不管用了,你信不信,他们凭这一口不屈之气,拿着刀剑照样能打胜仗。”
萧光敬懂了,但好像又没懂。
赵孝骞微笑解释道:“你们辽人一贯看不起宋人,说我们宋人没骨气,没血性,所以这些年频频寇边,动辄杀戮抢掠,肆无忌惮得罪我大宋。”
“其实,我宋人的血性只是在沉睡,它只需要几场胜仗就能唤醒,等到它醒了,辽人就会发现,宋人动起手来是多么的残暴不仁,戾气深重,以后你会慢慢看到的。”
赵孝骞说话的语气很平静,语速也很缓慢,但萧光敬却不知为何,后背一阵发凉。
“呃,过不了几年,我怕是做不了辽人了,以后我和父亲还有整个萧家,都算是宋人了吧。”萧光敬尴尬地道。
赵孝骞微笑着瞥了他一眼,道:“只要你和萧家没有歪心思,老实本分做好你们自己的事,将来做了宋人,也能保你全家世代风光。”
萧光敬听出了他话里的警告意味,急忙道:“是是,子安兄放心,前一阵是我和父亲犯了糊涂,保证以后不再犯了,以后踏踏实实为大宋为子安兄做事,绝不再生二心。”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萧兄,大军到了相州,你必须先行一步赶回辽国上京,跟你父亲传个话。”
“子安兄尽管吩咐。”现在的萧光敬已经变得很乖巧了。
“告诉你父亲,宋军接下来不管有任何动作,你父亲都要在辽帝面前一力坚持原来的战略战术不变,这场仗,我需要你父亲的暗中策应,能做到吗?”
萧光敬用力点头:“能!”
“我不信!你发个肠穿肚烂的毒誓先。”
赵孝骞失笑道:“就承老人家吉言,咱们再与辽人战一回。”
老人叹道:“老朽年轻时,也曾入过行伍,在代州跟辽人打过几场,那时咱们的王师…兵败如山倒啊!”
“老朽以为这辈子已见不到大宋扬眉吐气的一天了,没想到殿下横空出世,给咱宋人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握着赵孝骞的手愈发用力,老人神情悲苦,语气渐重:“殿下,宋辽这些年,可知我大宋多少好男儿死在辽狗刀下?”
“殿下,今时不同往日,老朽只盼殿下对阵辽人时,下手不要容情,当年的一笔笔血债,就拜托殿下讨还了。”
说着老人后退两步,又朝赵孝骞跪拜下来。
“汴京百姓恭送殿下与将士们北上杀贼,此战必胜,一洗屈辱!百万黎民静候捷报,盼大军凯旋!”
百姓们纷纷跪倒,齐声附和。
赵孝骞搀扶起老人,抿了抿唇。
环视密密麻麻的百姓,赵孝骞长揖一礼,缓缓道:“这一战,我愿为诸位父老争一个太平年景。”
“必胜!”
大军出征,旌旗蔽日,漫天招展的旗帜下,是密密麻麻的行军队伍。
队伍安静从容地行走,前锋骑兵百里外开道,后军的民夫押运辎重,赵孝骞骑马在中军缓行。
陈守贾实等禁军护侍着赵孝骞,他的身旁还多了一位熟人。
熟人正是萧光敬,此时的他仍是西域胡商的打扮,唇上两撇八字翘胡看起来犹为可笑。
萧光敬本来打算在汴京多游玩几日,但却被赵孝骞强行带走了。
两国即将开战的当口,一个辽国纨绔居然有闲心游玩,不管他属于哪一头的,都不合时宜,留他在汴京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必须带走。
此时的萧光敬骑在马上,眼睛却死死盯着周围将士们挎带的燧发枪,神情颇为意动,看样子对燧发枪很感兴趣。
“宋辽形势扭转,其实就是靠这种火器,对吗?”萧光敬忍不住问道。
赵孝骞想了想,道:“对,但不全对。”
“啥意思?”
“武器确实先进了,但重要的是拿武器的人,大宋百年屈辱,是因为屡战屡败,把军队的精气神打没了。”
“而我麾下的将士们,因为先进的武器打了几场胜仗,精气神回来了,如果有一天他们手里先进的武器不管用了,你信不信,他们凭这一口不屈之气,拿着刀剑照样能打胜仗。”
萧光敬懂了,但好像又没懂。
赵孝骞微笑解释道:“你们辽人一贯看不起宋人,说我们宋人没骨气,没血性,所以这些年频频寇边,动辄杀戮抢掠,肆无忌惮得罪我大宋。”
“其实,我宋人的血性只是在沉睡,它只需要几场胜仗就能唤醒,等到它醒了,辽人就会发现,宋人动起手来是多么的残暴不仁,戾气深重,以后你会慢慢看到的。”
赵孝骞说话的语气很平静,语速也很缓慢,但萧光敬却不知为何,后背一阵发凉。
“呃,过不了几年,我怕是做不了辽人了,以后我和父亲还有整个萧家,都算是宋人了吧。”萧光敬尴尬地道。
赵孝骞微笑着瞥了他一眼,道:“只要你和萧家没有歪心思,老实本分做好你们自己的事,将来做了宋人,也能保你全家世代风光。”
萧光敬听出了他话里的警告意味,急忙道:“是是,子安兄放心,前一阵是我和父亲犯了糊涂,保证以后不再犯了,以后踏踏实实为大宋为子安兄做事,绝不再生二心。”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萧兄,大军到了相州,你必须先行一步赶回辽国上京,跟你父亲传个话。”
“子安兄尽管吩咐。”现在的萧光敬已经变得很乖巧了。
“告诉你父亲,宋军接下来不管有任何动作,你父亲都要在辽帝面前一力坚持原来的战略战术不变,这场仗,我需要你父亲的暗中策应,能做到吗?”
萧光敬用力点头:“能!”
“我不信!你发个肠穿肚烂的毒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