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城动荡(1/2)
随机推荐:
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赵孝骞的计划。
原本这个消息并不出乎意料,赵孝骞也算定了,杀韩维的事今日必会传到汴京。
只是它来得实在太巧了,正好卡在刘贤真即将认罪的当口。
如果赶在刘贤真认罪之后,杀韩维的消息才紧跟其后,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
两件事其实是因果关系。
因为刘贤真等汴京权贵们指使韩维等犯官圈占土地,残害农户,赵孝骞才会下令处斩韩维。
现在刘贤真没认罪,赵孝骞杀韩维反倒是坐实了,这让朝堂上包括赵煦和章惇在内的许多人突然陷入了被动。
瞒不住的事情,狡辩没有意义。
赵孝骞痛快承认了自己杀韩维,满殿文武又是一片哗然。
今日的朝会,实在是太刺激了。
牵扯到案子里的朝臣只觉得峰回路转,反转不停。
与案子无关的朝臣只觉得今日的大瓜保鲜且包甜,裤裤一顿狂炫。
坐在殿首的赵煦脸色难看,听赵孝骞亲口承认杀了韩维后,赵煦更是咬紧了牙,神情复杂地盯着他。
站在朝班内的章惇,曾布,许将,安焘等人,则果断地阖眼养神,事不关己保持旁观。
官家召见他们时确实做好了铺垫,而章惇他们也决定送官家一份人情,朝会上帮赵孝骞敲个边鼓,推波助澜一番,把刘贤真等人摁了。
可是现在的事态明显已脱离了掌控。
刘贤真他们还没认罪,赵孝骞却先爆雷了,章惇能怎么办?
他若还站出来帮赵孝骞圆场,这位宰相自己都得搭进去。
金殿上,刘贤真突然仰天大笑几声,双目赤红,眼神透着一股深深的劫后余生的庆幸,指着赵孝骞大声道:“赵孝骞,你擅杀官员,炮制伪证,构陷朝官…”
“殿上诸公皆在,请看当朝这位活生生的奸佞之臣!臣请官家明鉴,赵孝骞当论死罪,以正天下视听!”
旁边原本瘫软,吓得面无人色的陈涣,乔荣之二人的身体也仿佛被突然注入了一股能量,整个人都支棱起来了,起身立马附和刘贤真。
赵煦叹了口气,目光复杂地看着赵孝骞,道:“杀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你认了?”
赵孝骞坦然点头:“臣认了,是我下令当众斩首的。”
“为何不押解汴京,经三法司论罪?”赵煦问道。
“因为韩维等四十二人在真定府激起了民愤,如若不当众斩首,臣恐治下百姓被煽动,引发民乱,那时就不是杀几个官员能平息的了,所以臣决定用韩维等犯官的命,消弭一场大祸。”
赵煦叹了口气,目光移向章惇,苦涩地道:“子厚先生怎么说?”
章惇面无表情地道:“臣以为,河间郡王是否论罪,当交由三法司先审再判,当下应罢官免职,拿问下狱。”
这话很公正,不愧是宰相,挑不出任何毛病,殿内许多朝臣暗暗点头,然而群臣的脸色却大多有些黯淡。
赵孝骞如今已是大宋的英雄。
英雄回京,却涉罪下了大狱,从情感上来说,委实让人一时接受不了。
赵煦沉默半晌,也淡淡地道:“那就…先罢免赵孝骞签书枢密院事,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真定知府等官职,拿入大理寺监牢,由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诸部堂官会审,严查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被斩之案。”
直到此刻,赵孝骞仍然神情淡定,双手过顶自己摘下了长翅官帽,道:“臣愿听发落。”
殿内一片沉寂之时,刘贤真却笑了:“天不藏奸,忠就是忠,奸就是奸,赵孝骞,你擅杀朝官,构陷同僚,这是报应!”
赵孝骞静静地注视着他,突然也笑了:“刘贤真,我的罪自有三法司定论,但你,不会以为什么事都没有吧?”
“供状证据皆在,难不成你觉得自己没事?朝廷就真的不闻不问了?”
刘贤真笑声顿时一滞。
这时他才想起来,赵孝骞入狱是因为擅杀韩维等官员,可并不代表他刘贤真就是无辜的。
此时此刻,供状和证据可都还在官家手里呢,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所以,刚才自己笑得太大声了?
见刘贤真陈涣乔荣之三人脸色又僵硬起来,赵孝骞不由笑了。
自以为逃出了五指山,可是,佛还在。
这时章惇又面无表情地道:“官家,臣以为,此案牵扯甚深,赵孝骞杀朝官是事实,但刘贤真等三十余官员也不一定是无辜,此案所涉之人,当一并入狱,交由三法司严审。”
赵煦点头,朝刘贤真一挥袍袖:“一并拿下,会审后三法司将结果奏报于朕。”
殿外很快有禁军班直入内,按照供状上的名录,将刘贤真陈涣乔荣之等三十余官员全数拿下,押出殿外。
唯独对站在大殿中央的赵孝骞,禁军班直却没对他动手。
赵孝骞洒脱地笑了笑,再次看了一眼表情复杂的赵煦,然后转身昂然走出了殿外。
大殿外,已有禁军班直在等候,跟着赵孝骞的脚步朝宫门外走去。
大庆殿内,赵煦突然感觉心中一阵烦闷,这时也没了心情再议别的朝政,于是一挥袍袖,冷冷道:“今日散朝,诸事再议。”
群臣躬身行礼,赵煦意兴阑珊地起身,临走前,赵煦转身,深深看了章惇一眼。
章惇表情不变,保持垂头躬身的姿势,却突然将头压得更低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赵孝骞的计划。
原本这个消息并不出乎意料,赵孝骞也算定了,杀韩维的事今日必会传到汴京。
只是它来得实在太巧了,正好卡在刘贤真即将认罪的当口。
如果赶在刘贤真认罪之后,杀韩维的消息才紧跟其后,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
两件事其实是因果关系。
因为刘贤真等汴京权贵们指使韩维等犯官圈占土地,残害农户,赵孝骞才会下令处斩韩维。
现在刘贤真没认罪,赵孝骞杀韩维反倒是坐实了,这让朝堂上包括赵煦和章惇在内的许多人突然陷入了被动。
瞒不住的事情,狡辩没有意义。
赵孝骞痛快承认了自己杀韩维,满殿文武又是一片哗然。
今日的朝会,实在是太刺激了。
牵扯到案子里的朝臣只觉得峰回路转,反转不停。
与案子无关的朝臣只觉得今日的大瓜保鲜且包甜,裤裤一顿狂炫。
坐在殿首的赵煦脸色难看,听赵孝骞亲口承认杀了韩维后,赵煦更是咬紧了牙,神情复杂地盯着他。
站在朝班内的章惇,曾布,许将,安焘等人,则果断地阖眼养神,事不关己保持旁观。
官家召见他们时确实做好了铺垫,而章惇他们也决定送官家一份人情,朝会上帮赵孝骞敲个边鼓,推波助澜一番,把刘贤真等人摁了。
可是现在的事态明显已脱离了掌控。
刘贤真他们还没认罪,赵孝骞却先爆雷了,章惇能怎么办?
他若还站出来帮赵孝骞圆场,这位宰相自己都得搭进去。
金殿上,刘贤真突然仰天大笑几声,双目赤红,眼神透着一股深深的劫后余生的庆幸,指着赵孝骞大声道:“赵孝骞,你擅杀官员,炮制伪证,构陷朝官…”
“殿上诸公皆在,请看当朝这位活生生的奸佞之臣!臣请官家明鉴,赵孝骞当论死罪,以正天下视听!”
旁边原本瘫软,吓得面无人色的陈涣,乔荣之二人的身体也仿佛被突然注入了一股能量,整个人都支棱起来了,起身立马附和刘贤真。
赵煦叹了口气,目光复杂地看着赵孝骞,道:“杀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你认了?”
赵孝骞坦然点头:“臣认了,是我下令当众斩首的。”
“为何不押解汴京,经三法司论罪?”赵煦问道。
“因为韩维等四十二人在真定府激起了民愤,如若不当众斩首,臣恐治下百姓被煽动,引发民乱,那时就不是杀几个官员能平息的了,所以臣决定用韩维等犯官的命,消弭一场大祸。”
赵煦叹了口气,目光移向章惇,苦涩地道:“子厚先生怎么说?”
章惇面无表情地道:“臣以为,河间郡王是否论罪,当交由三法司先审再判,当下应罢官免职,拿问下狱。”
这话很公正,不愧是宰相,挑不出任何毛病,殿内许多朝臣暗暗点头,然而群臣的脸色却大多有些黯淡。
赵孝骞如今已是大宋的英雄。
英雄回京,却涉罪下了大狱,从情感上来说,委实让人一时接受不了。
赵煦沉默半晌,也淡淡地道:“那就…先罢免赵孝骞签书枢密院事,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真定知府等官职,拿入大理寺监牢,由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诸部堂官会审,严查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被斩之案。”
直到此刻,赵孝骞仍然神情淡定,双手过顶自己摘下了长翅官帽,道:“臣愿听发落。”
殿内一片沉寂之时,刘贤真却笑了:“天不藏奸,忠就是忠,奸就是奸,赵孝骞,你擅杀朝官,构陷同僚,这是报应!”
赵孝骞静静地注视着他,突然也笑了:“刘贤真,我的罪自有三法司定论,但你,不会以为什么事都没有吧?”
“供状证据皆在,难不成你觉得自己没事?朝廷就真的不闻不问了?”
刘贤真笑声顿时一滞。
这时他才想起来,赵孝骞入狱是因为擅杀韩维等官员,可并不代表他刘贤真就是无辜的。
此时此刻,供状和证据可都还在官家手里呢,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所以,刚才自己笑得太大声了?
见刘贤真陈涣乔荣之三人脸色又僵硬起来,赵孝骞不由笑了。
自以为逃出了五指山,可是,佛还在。
这时章惇又面无表情地道:“官家,臣以为,此案牵扯甚深,赵孝骞杀朝官是事实,但刘贤真等三十余官员也不一定是无辜,此案所涉之人,当一并入狱,交由三法司严审。”
赵煦点头,朝刘贤真一挥袍袖:“一并拿下,会审后三法司将结果奏报于朕。”
殿外很快有禁军班直入内,按照供状上的名录,将刘贤真陈涣乔荣之等三十余官员全数拿下,押出殿外。
唯独对站在大殿中央的赵孝骞,禁军班直却没对他动手。
赵孝骞洒脱地笑了笑,再次看了一眼表情复杂的赵煦,然后转身昂然走出了殿外。
大殿外,已有禁军班直在等候,跟着赵孝骞的脚步朝宫门外走去。
大庆殿内,赵煦突然感觉心中一阵烦闷,这时也没了心情再议别的朝政,于是一挥袍袖,冷冷道:“今日散朝,诸事再议。”
群臣躬身行礼,赵煦意兴阑珊地起身,临走前,赵煦转身,深深看了章惇一眼。
章惇表情不变,保持垂头躬身的姿势,却突然将头压得更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