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主动请罪(2/2)
赵煦拿起供状和证据,一页页地翻阅,越看越恼火,脸色渐渐变得铁青,呼吸也急促起来。
供状没有争议,皆是韩维等人在法场上即将被斩首时亲笔所写,上面有他们的签名画押。
证据也没有问题,都是李清臣连同九县知县,经过数日搜集固定之后,呈给赵孝骞的,真定府上下官吏皆有签名,算是一份联名状诉。
赵孝骞一边说,一边悄悄观察赵煦的脸色。
见他呼吸急促,脸现怒意,拿着供状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成拳,将平整的供状诉纸捏得皱巴巴的,赵孝骞觉得差不多到火候了。
“官家,韩维王垣等人打着朝廷设立新县,迁徙农户的旗号,却为汴京权贵私自圈地,将士们用命打下的四百里疆土,却成了权贵们的囊中之物。”
“不仅如此,韩维等人残害真定府农户,有不服不愿者,被韩维派人当场打杀,臣做过统计,韩维这些官员到真定府后,共计残杀农户四百余人…”
赵孝骞这时也露出了愤怒之色,加重了语气道:“官家,四百多条人命啊!他们都是安分守己的农户,都是官家治下的子民!”
赵煦猛地拍桌,浑身气得颤抖不已,双目赤红充血,定定地注视着供状,咬牙切齿地道:“韩维,王垣这些人…该死!该杀!”
随即赵煦望向赵孝骞,眼中亦充满了愤怒:“你是真定知府,是本地的父母官,韩维等人横行不法,残害人命,你为何不将他们拿问,押回汴京受死?你突然回汴京只是为了告状么?”
“一军主帅,一地主官,偌大的权柄给你,你的杀伐果断呢?你的霹雳手段呢?”
赵孝骞突然面朝赵煦双膝跪下,伏地道:“臣回汴京并非为了告状,而是向官家请罪!”
“请什么罪?”
“臣请擅专妄杀之罪,韩维王垣等四十二名犯官,臣已在真定府当着数万百姓的面,当众斩首了,臣回汴京只带来了四十二颗首级。”
赵煦震惊地看着他,脸色苍白了一瞬间。
“你…把他们全杀了?”
“是,全杀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真定府十六万百姓都在看着我,我若不杀他们,民愤无处宣泄,恐将生出民乱,事情就闹得更大了。”赵孝骞坦然自若道。
赵煦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眼神里的震惊之色仍未消退。
这个消息太震撼,他还没缓过神。
未奉朝廷诏令,擅自斩首官员,这可是骇人听闻的大事,若传了出去,汴京朝堂会炸锅的。
沉默良久,赵煦叹道:“朕就知道,能然你赵子安千里迢迢赶回汴京的,怎么可能是小事,你刚才还说什么闯了点‘小祸’,赵子安,敢问你这是小祸吗?”
“四十二名官员,你说杀就杀了,谁给你的胆子?未经大理寺审断,未经刑部御史台和政事堂复核,什么流程都没有,就这样一刀砍下去,哪怕是朕,都不敢如此无法无天!”
赵孝骞垂头道:“臣的错,是过程违法,臣因此而请罪,但臣杀他们这件事没有错,臣至今无悔。”
赵煦无力地叹道:“朕刚才不严谨,刚才说他们该死,该杀,但不是让你在真定府杀,他们的罪名坐实,押回汴京后也是死路一条,你就不能忍一忍么?”
赵孝骞嘴角露出古怪且讥诮的笑意,淡淡地道:“他们若回到汴京,便会无罪了,官家你应该懂的。”
赵煦闻言一滞,脸色迅速变得灰败。
他是大宋之主,朝堂上那些龌龊腌臜之事,他当然不陌生。
赵孝骞没说错,韩维等人若被押回汴京,真就无罪复职了。
供状没有争议,皆是韩维等人在法场上即将被斩首时亲笔所写,上面有他们的签名画押。
证据也没有问题,都是李清臣连同九县知县,经过数日搜集固定之后,呈给赵孝骞的,真定府上下官吏皆有签名,算是一份联名状诉。
赵孝骞一边说,一边悄悄观察赵煦的脸色。
见他呼吸急促,脸现怒意,拿着供状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成拳,将平整的供状诉纸捏得皱巴巴的,赵孝骞觉得差不多到火候了。
“官家,韩维王垣等人打着朝廷设立新县,迁徙农户的旗号,却为汴京权贵私自圈地,将士们用命打下的四百里疆土,却成了权贵们的囊中之物。”
“不仅如此,韩维等人残害真定府农户,有不服不愿者,被韩维派人当场打杀,臣做过统计,韩维这些官员到真定府后,共计残杀农户四百余人…”
赵孝骞这时也露出了愤怒之色,加重了语气道:“官家,四百多条人命啊!他们都是安分守己的农户,都是官家治下的子民!”
赵煦猛地拍桌,浑身气得颤抖不已,双目赤红充血,定定地注视着供状,咬牙切齿地道:“韩维,王垣这些人…该死!该杀!”
随即赵煦望向赵孝骞,眼中亦充满了愤怒:“你是真定知府,是本地的父母官,韩维等人横行不法,残害人命,你为何不将他们拿问,押回汴京受死?你突然回汴京只是为了告状么?”
“一军主帅,一地主官,偌大的权柄给你,你的杀伐果断呢?你的霹雳手段呢?”
赵孝骞突然面朝赵煦双膝跪下,伏地道:“臣回汴京并非为了告状,而是向官家请罪!”
“请什么罪?”
“臣请擅专妄杀之罪,韩维王垣等四十二名犯官,臣已在真定府当着数万百姓的面,当众斩首了,臣回汴京只带来了四十二颗首级。”
赵煦震惊地看着他,脸色苍白了一瞬间。
“你…把他们全杀了?”
“是,全杀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真定府十六万百姓都在看着我,我若不杀他们,民愤无处宣泄,恐将生出民乱,事情就闹得更大了。”赵孝骞坦然自若道。
赵煦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眼神里的震惊之色仍未消退。
这个消息太震撼,他还没缓过神。
未奉朝廷诏令,擅自斩首官员,这可是骇人听闻的大事,若传了出去,汴京朝堂会炸锅的。
沉默良久,赵煦叹道:“朕就知道,能然你赵子安千里迢迢赶回汴京的,怎么可能是小事,你刚才还说什么闯了点‘小祸’,赵子安,敢问你这是小祸吗?”
“四十二名官员,你说杀就杀了,谁给你的胆子?未经大理寺审断,未经刑部御史台和政事堂复核,什么流程都没有,就这样一刀砍下去,哪怕是朕,都不敢如此无法无天!”
赵孝骞垂头道:“臣的错,是过程违法,臣因此而请罪,但臣杀他们这件事没有错,臣至今无悔。”
赵煦无力地叹道:“朕刚才不严谨,刚才说他们该死,该杀,但不是让你在真定府杀,他们的罪名坐实,押回汴京后也是死路一条,你就不能忍一忍么?”
赵孝骞嘴角露出古怪且讥诮的笑意,淡淡地道:“他们若回到汴京,便会无罪了,官家你应该懂的。”
赵煦闻言一滞,脸色迅速变得灰败。
他是大宋之主,朝堂上那些龌龊腌臜之事,他当然不陌生。
赵孝骞没说错,韩维等人若被押回汴京,真就无罪复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