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至亲可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偏就给他留两只后掌,考验一下吃货的功力。  

二人道别,马车启行,一支大约百人的禁军队伍跟随护送。  

这支百人队伍是陈守的麾下,赵孝骞必须保证苏轼回京的安全,虽说已是大宋境内,但很难说辽人会不会在路上设下埋伏,毕竟苏轼活着可是重重打了耶律洪基的脸。  

送走了苏轼,赵孝骞回到城内郡王府。  

李清臣却已等在门外,见赵孝骞骑马归来,李清臣急忙上前。  

“苏学士都走了,你不会还来蹭吃的吧?”赵孝骞语气不善。  

这几日李清臣打着跟苏轼讨论文学的旗号,每天频繁出入郡王府,却根本没聊什么文学,反而是到了饭点便眼巴巴地盯着王府厨房方向,幸福地揣测今日郡王府吃啥…  

大约是郡王府的饭菜实在太可口了,李清臣吃上了瘾,赶都赶不走。  

有时候赵孝骞真的很想报警…  

“苏学士咋不多住几日,下官与他谈论诗词文章颇为投契,受益良多,还想与他多谈论几日呢…”李清臣遗憾地咂嘴。  

赵孝骞冷眼瞥着他,你这模样像是谈论诗词文章的样子么?口水都特么快流下来了。  

随即李清臣哂然一笑,道:“无妨,殿下也是名满天下的‘赵半阙’,下官日后经常与殿下谈论诗词文章,必然也受益…”  

赵孝骞冷冷道:“不管饭。”  

李清臣立马道:“那算了,下官公务繁忙…”  

“来人,送客!”  

“慢!慢着!”李清臣急忙道:“下官今日有正事。”  

“说。”  

“河北西路都转运使韩维,汴京户部侍郎王垣,二人已在真定城馆驿等候多日,欲拜见郡王殿下。”  

赵孝骞皱眉:“转运使韩维,户部侍郎王垣?不熟,不想见。你帮我接待一下便是。”  

李清臣苦笑道:“殿下不能不见啊,这二位可是汴京所遣,身负皇命的。”  

“他俩来真定府干啥?”  

“殿下和麾下将士不是打下四百多里的疆土么,朝廷诸公商议后,决定在真定府以北,拒马河以南这四百多里的土地上设立新县,同时勘定丈量耕地,迁徙农户和流民等诸事宜。”  

赵孝骞有点不耐:“他俩办好自己的差事便是,见我干啥?”  

李清臣苦笑道:“官场迎来送往,皆是人情世故,殿下作为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见一见他们总归也是应当应分的吧?”  

赵孝骞叹气,这偏远的边城居然也要讲人情世故,没活路了。  

“你就跟他们说,说本郡王不善与人交际,天性内向,而且脸皮奇薄,出门都跳窗,不好意思走门…”赵孝骞一本正经地道。  

李清臣愕然睁大了眼:“殿下,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不善交际,天性内向,还神特么“脸皮奇薄”…  

赵孝骞叹了口气,烦躁地挥手:“见吧见吧!今晚府上设宴,他们但凡稍有良知,就不能空手而来。”  

李清臣喜不自胜,别的不说,今晚他又能蹭上一顿美食了。  

黄昏时分,有客登门。  

河北西路都转运使韩维,户部侍郎王垣相携而至,来到郡王府外。  

赵孝骞没有亲自迎接,二人的身份和官阶,没资格让郡王殿下亲自出门相迎。  

李清臣把自己当成了半个主人,将二人领进郡王府正堂。  

三人入堂后,下人奉上茶水点心,三人聊了一阵,赵孝骞作为主角和主人,这才姗姗而来。  

入堂后,三人急忙起身见礼,赵孝骞含笑颔首招呼。  

转运使韩维大约四十多岁,在大宋时期,转运使可是实权官职,而且权力不小,最初在唐朝末年,朝廷为了分割制衡各地藩镇节度使的权力,才设立了转运使一职。  

从官名来看,似乎转运使只管漕河陆路运输等事宜,可实际上转运使却是当地的行政大员,举凡军政民生等诸事,转运使皆可过问。  

如果实在不明白转运使究竟有多大的权力,不妨想想唐朝末年设立这个官职的初衷,人家是为了跟手握重兵的藩镇节度使打擂台的,就问你牛不牛逼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