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君臣不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边,赵煦终究还是黯然叹了口气。  

罢了,你爱咋咋。  

一位只知吃喝玩乐的亲王,除了偶尔干点有伤风化的事以外,还有什么缺点?  

重回銮驾,仪仗车马启行。  

赵煦独坐在銮驾内,脸色却更明媚开朗了几分。  

自赵孝骞赴任真定府以来,数月间捷报频传。  

赵煦与他商议的战略,原本以为要数年之久才见端倪,没想到赵孝骞刚上任就对辽国形成了军事上的压制,不仅两败辽军,歼敌七八万,还敢北渡拒马河,对辽国进行军事威慑。  

换了往年,谁敢这么干?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啊,可在赵孝骞的手里,偏偏就实现了,而辽国偏偏也认栽了。  

按照这样的进度和节奏,赵孝骞收复燕云十六州恐怕也不远了,赵煦现在要做的,便是无条件在后方支持他,让赵孝骞免于后顾之忧。  

赵煦又想起前些日朝堂上的议论。  

赵孝骞作为宗亲和臣子,与辽国交战只胜不败,朝中其实已有了窃窃非议,尤其是最近赵煦为彰赵孝骞之功,恩荫其父,封赵颢为“平章军国重事”,这可是一品官,尽管没什么实权,但位在宰相之上。  

父子俩官爵显赫,几乎已是人臣之巅,朝臣们怎能没有非议?  

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想尽各种办法钻营攀附,终其一生也只混了个三四品的官儿,一辈子差不多就到头了。  

而楚王父子却能平步青云,升官晋爵如同吃饭般简单平常,叫别的朝臣怎能不眼红嫉妒?  

朝中的许多非议后来渐渐形成了统一的声音,那就是,河间郡王赵孝骞出身宗亲,经略河北,更是手握重兵,麾下龙卫营几乎无敌于天下,连辽国都不敢轻捋其锋。  

如此逆天的本事,若赵孝骞心怀不忠,让麾下将士掉转过来对准汴京,大宋如何是好?  

赵煦听到这些非议时,心陡然一沉,但还是强忍住了。  

朝臣们的非议,赵煦心底深处有没有想过呢?  

他当然想过,他是皇帝,不是傻缺,臣子太厉害对国家来说或许是好事,但对皇帝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想想唐朝时的李靖,灭突厥功高盖主,李世民终究英明,还是给了李靖一个善终的结局,可是赵孝骞…  

赵煦该如何?  

此时正是对辽国用兵,扭转国运的重要关头,赵煦并非昏庸之主,难道会在这个时候对如此重要的臣子生出猜忌之心吗?  

当然,更令赵煦放心的是,赵孝骞麾下的龙卫营之所以无敌,是因为他们装备的火器,但火器弹药这东西,赵煦也有。  

他知道燧发枪的制造工艺,知道火药弹丸的配比秘方,如果赵孝骞真有不臣之心,汴京马上就能装备数万火器军队,足以抗衡龙卫营。  

这就是赵煦的底气。  

当然,底气也是赵孝骞给的,当初造出燧发枪和火药后,赵孝骞第一时间就将工艺图纸和秘方送给了赵煦。  

原本赵煦心中尚存一丝疑虑的,今日游园琼林苑也不是心情愉悦,而是出门散心,消磨心事。  

结果今日却教他看到了赵颢,也看到了赵颢荒淫无度的一面。  

不知为何,赵煦此刻仅存了一丝疑虑也消散无踪了。  

赵孝骞,本就是个没野心的人,他对赵煦从来都是坦然自若的,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地方,对这样的臣子,为何要猜忌?  

至于赵颢…  

赵颢就不必说了,典型的混吃等死的汴京老纨绔,但求他保重身体,将来尽量别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不然大小算是大宋皇室的一桩丑闻。  

这对父子对大宋忠心耿耿,赵煦居然对他们生出猜忌之心,现在赵煦想想都觉得有点好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