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辽军重甲(1/2)
随机推荐:
兵败请罪的奏疏写完,耶律淳反复看了几遍,确定情真意切到耶律洪基都不舍得杀他了,才长舒一口气。
走出门,令亲卫快马将奏疏送去上京。
而耶律淳则留在飞狐兵马司,现在的他不敢回上京,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上京的君臣慢慢消化这件事。
万一出乎他的意料,耶律洪基还是要杀他,耶律淳也有足够的时间逃跑。
门外,飞狐兵马司大小官员皆静立在院子里,噤若寒蝉地垂头等着耶律淳。
官员们是最早知道兵败的消息的,也亲眼看见耶律淳狼狈地逃回兵马司,四万大军出征,回来时仅只剩了数十骑,兵马司的官员们天都塌了。
这两天耶律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官员们不敢惊扰,但还是悄悄把兵败的消息送去了上京,直到今日耶律淳出来,官员们才松了口气。
耶律淳的身份尊贵,虽说在兵马司里没有实际的官职,不过现在他是最大的官儿。
“兵马司驻地还剩多少人马?”耶律淳沉声问道。
一名官员上前躬身:“飞狐兵马司本部兵马一万五千余,前日析津府援兵刚至,有两万,皆是骑兵。”
耶律淳摇摇头,这点兵马自保都够呛。
“我军与宋军决战前,朝廷调拨了援兵,上京的援兵还在路上?”
“是,斥候来报,上京援兵距飞狐兵马司还有一日路程,距此大约一百里左右。”
耶律淳眼神阴鸷地环视四周,缓缓道:“本王刚得到密报,有一支宋军乔装成我辽军的模样,秘密潜入飞狐兵马司附近,现在本王要调兵一万,将这支乔装的宋军歼灭!”
官员们一惊,宋军竟乔装潜入了?为何他们一点风声都没察觉到?
耶律淳接着道:“这支乔装的宋军,就是逃回兵马司的那两三千辽军,那场决战,我大辽的勇士皆英勇战死,并无一人逃走,那些所谓逃回来的,全都是宋军假扮的!”
“可恨尔等还将他们收容,竟没有任何盘查,为官怠惰至此,简直是大辽的耻辱!”
官员们急忙躬身请罪。
耶律淳眼神闪过凶光,重重一挥手,道:“现在,马上调动兵马,布下埋伏,将那支宋军引到伏击圈里,全部射杀,不要活口!”
一名官员小心地问道:“郡王殿下,咱们用什么理由引宋军进伏击圈?”
“上京朝廷安抚决战幸存的大辽勇士,给每人发放兵饷,令他们不必着甲,不必执兵,一个时辰后于兵马司北校场集结。我军埋伏于四周,听号令而击。”
“是!”
官员们匆匆告退,忙着调动兵马去了。
耶律淳站在院子里,眼神冷漠地仰头望向苍穹。
根本没有所谓的乔装宋军,这支逃回来的辽军,是货真价实的辽军。
但他们必须死。
耶律淳不确定皇太孙被俘一事,这些逃回来的辽军知不知情,不管知不知情,杀了他们才是最好的选择。
杀掉逃回来的辽军是小事,他的心中不会泛起一丝波澜,现在耶律淳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
“耶律衷。”耶律淳扭头唤道。
数十名亲卫里,一名相貌端正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此人是耶律淳的同族远亲,自小被他带在身边栽培,深得耶律淳的信任。
耶律衷站在他面前躬身,表情虔诚且纯粹,如同被神灵召唤的信徒。
耶律淳阖眼沉思,片刻后缓缓道:“你去一趟宋军大营,面见赵孝骞,谈一谈皇太孙的事。”
“任何条件都可以谈,我只要皇太孙平安归来。”
耶律衷一声不吭地单膝跪下,抚胸行礼后转身离去。
耶律淳盯着他的背影,眼中渐渐浮上忧色。
这一次,是他主动把脖子和刀伸过去,请赵孝骞宰割,但愿赵孝骞下手不会太狠,耶律淳只是辽国的郡王,不是皇帝,他能拿出来谈的筹码实在不多。
宋军大营,帅帐。
斥候站在赵孝骞面前,一脸崇敬地看着赵孝骞翻阅军报。
赵孝骞翻看两眼,又看了看铺在桌案上的地图,地图对照军报,确定地理位置。
“飞狐兵马司已集结了三万余辽军?”赵孝骞皱眉。
斥候禀道:“是,其中一万余是飞狐兵马司本部常驻兵马,还有两万是从析津府调来的援兵,估摸是耶律淳决战之前调动的,但没来得及会合,辽军便已兵败。”
赵孝骞盯着地图,喃喃道:“一拨又一拨儿,没完了…”
宋军折损了一万,兵员还未补充,将士们多少都带着伤,此时不宜再战。
若飞狐兵马司这三万余辽军再次进犯,赵孝骞大约只能选择撤退。
兵家之事,不必讲什么气节和尊严,赵孝骞是务实主义者,打得过就往死里揍,打不过就跑,没什么丢人的。
回头积蓄了力量,觉得自己又行了,再折回去往死里揍。
宋辽一战,其实也突显出了燧发枪的缺点,赵孝骞还打算留出时间和空间改进一下。
斥候见赵孝骞沉思,又禀道:“郡公,据上京方向斥候禀报,上京也有一支两万人的辽军兵马开赴至飞狐兵马司,明日可至。”
“这两万人的兵马不同寻常…”
赵孝骞看着他:“怎么不寻常?”
“两万辽军里,其中有一支重甲骑兵,人数大约两千人左右,是辽国精锐中的精锐。”
兵败请罪的奏疏写完,耶律淳反复看了几遍,确定情真意切到耶律洪基都不舍得杀他了,才长舒一口气。
走出门,令亲卫快马将奏疏送去上京。
而耶律淳则留在飞狐兵马司,现在的他不敢回上京,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上京的君臣慢慢消化这件事。
万一出乎他的意料,耶律洪基还是要杀他,耶律淳也有足够的时间逃跑。
门外,飞狐兵马司大小官员皆静立在院子里,噤若寒蝉地垂头等着耶律淳。
官员们是最早知道兵败的消息的,也亲眼看见耶律淳狼狈地逃回兵马司,四万大军出征,回来时仅只剩了数十骑,兵马司的官员们天都塌了。
这两天耶律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官员们不敢惊扰,但还是悄悄把兵败的消息送去了上京,直到今日耶律淳出来,官员们才松了口气。
耶律淳的身份尊贵,虽说在兵马司里没有实际的官职,不过现在他是最大的官儿。
“兵马司驻地还剩多少人马?”耶律淳沉声问道。
一名官员上前躬身:“飞狐兵马司本部兵马一万五千余,前日析津府援兵刚至,有两万,皆是骑兵。”
耶律淳摇摇头,这点兵马自保都够呛。
“我军与宋军决战前,朝廷调拨了援兵,上京的援兵还在路上?”
“是,斥候来报,上京援兵距飞狐兵马司还有一日路程,距此大约一百里左右。”
耶律淳眼神阴鸷地环视四周,缓缓道:“本王刚得到密报,有一支宋军乔装成我辽军的模样,秘密潜入飞狐兵马司附近,现在本王要调兵一万,将这支乔装的宋军歼灭!”
官员们一惊,宋军竟乔装潜入了?为何他们一点风声都没察觉到?
耶律淳接着道:“这支乔装的宋军,就是逃回兵马司的那两三千辽军,那场决战,我大辽的勇士皆英勇战死,并无一人逃走,那些所谓逃回来的,全都是宋军假扮的!”
“可恨尔等还将他们收容,竟没有任何盘查,为官怠惰至此,简直是大辽的耻辱!”
官员们急忙躬身请罪。
耶律淳眼神闪过凶光,重重一挥手,道:“现在,马上调动兵马,布下埋伏,将那支宋军引到伏击圈里,全部射杀,不要活口!”
一名官员小心地问道:“郡王殿下,咱们用什么理由引宋军进伏击圈?”
“上京朝廷安抚决战幸存的大辽勇士,给每人发放兵饷,令他们不必着甲,不必执兵,一个时辰后于兵马司北校场集结。我军埋伏于四周,听号令而击。”
“是!”
官员们匆匆告退,忙着调动兵马去了。
耶律淳站在院子里,眼神冷漠地仰头望向苍穹。
根本没有所谓的乔装宋军,这支逃回来的辽军,是货真价实的辽军。
但他们必须死。
耶律淳不确定皇太孙被俘一事,这些逃回来的辽军知不知情,不管知不知情,杀了他们才是最好的选择。
杀掉逃回来的辽军是小事,他的心中不会泛起一丝波澜,现在耶律淳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
“耶律衷。”耶律淳扭头唤道。
数十名亲卫里,一名相貌端正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此人是耶律淳的同族远亲,自小被他带在身边栽培,深得耶律淳的信任。
耶律衷站在他面前躬身,表情虔诚且纯粹,如同被神灵召唤的信徒。
耶律淳阖眼沉思,片刻后缓缓道:“你去一趟宋军大营,面见赵孝骞,谈一谈皇太孙的事。”
“任何条件都可以谈,我只要皇太孙平安归来。”
耶律衷一声不吭地单膝跪下,抚胸行礼后转身离去。
耶律淳盯着他的背影,眼中渐渐浮上忧色。
这一次,是他主动把脖子和刀伸过去,请赵孝骞宰割,但愿赵孝骞下手不会太狠,耶律淳只是辽国的郡王,不是皇帝,他能拿出来谈的筹码实在不多。
宋军大营,帅帐。
斥候站在赵孝骞面前,一脸崇敬地看着赵孝骞翻阅军报。
赵孝骞翻看两眼,又看了看铺在桌案上的地图,地图对照军报,确定地理位置。
“飞狐兵马司已集结了三万余辽军?”赵孝骞皱眉。
斥候禀道:“是,其中一万余是飞狐兵马司本部常驻兵马,还有两万是从析津府调来的援兵,估摸是耶律淳决战之前调动的,但没来得及会合,辽军便已兵败。”
赵孝骞盯着地图,喃喃道:“一拨又一拨儿,没完了…”
宋军折损了一万,兵员还未补充,将士们多少都带着伤,此时不宜再战。
若飞狐兵马司这三万余辽军再次进犯,赵孝骞大约只能选择撤退。
兵家之事,不必讲什么气节和尊严,赵孝骞是务实主义者,打得过就往死里揍,打不过就跑,没什么丢人的。
回头积蓄了力量,觉得自己又行了,再折回去往死里揍。
宋辽一战,其实也突显出了燧发枪的缺点,赵孝骞还打算留出时间和空间改进一下。
斥候见赵孝骞沉思,又禀道:“郡公,据上京方向斥候禀报,上京也有一支两万人的辽军兵马开赴至飞狐兵马司,明日可至。”
“这两万人的兵马不同寻常…”
赵孝骞看着他:“怎么不寻常?”
“两万辽军里,其中有一支重甲骑兵,人数大约两千人左右,是辽国精锐中的精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