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宫闱暗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父母双全的人,或许不太理解袅袅的做法。  

明明生活无忧,却偏偏花钱在这偏远又危险的边城郊外住下,目的却是为了寻找亲人,尽管希望非常渺茫,可她还是坚定地住了下来。  

无依无靠的人迫切需要亲情的心理,外人是不容易引起共情的,只觉得这种行为很傻。  

赵孝骞没有劝她,甚至鼓励她继续寻找下去。  

寻找亲人的漫长过程里,那一丝渺茫的希望能够支撑她的余生过得不那么痛苦,就已足够了。  

“你是在真定府附近被遗弃的?”赵孝骞问道。  

袅袅点头:“是的,你知道宋辽边境很复杂,宋人辽人,无论军队还是平民,都在边境内外踏足。”  

“而我,正好被路过的辽人捡到,后来就被人抚养,不得不学习琴棋书画和歌舞,成了辽国的一颗棋子…”  

袅袅苦笑:“至今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宋人,还是辽人。”  

赵孝骞眼睛眨个不停,中过影视剧的毒的他,开始脑补袅袅离奇的身世。  

豪门恩怨?辽国公主?父母出身尊贵,却被政敌追杀,为了保护刚出生的女儿,不得不将她抛弃…  

某天他和袅袅正过着简朴平淡的日子,突然一群黑衣人登门,见面就对她跪拜,口称“公主”或“郡主”。  

然后不出意料的三年之期已到,家主已除掉政敌,恭请公主或郡主回归都市…啊不,回归上京。  

而他呢?  

大宋宗亲,当朝郡公,如果袅袅真是辽国公主,他就独自背一扇门板跟她回上京,到她家门口,把门板狠狠倒插在她家大门外,从此成功打入敌人内部。  

接下来又是一出精彩的“赘婿”剧情,先低调,被女方家人各种欺负,最后大宋来人,神奇的是,照样是一群黑衣人,跪在自己面前说,三年之期已到,请郡公回归汴京。  

牛逼起飞之前,那些欺负他的女方家人当然不能放过,果断吊起来点天灯…  

剧情太精彩,赵孝骞都快沉浸进去了,脸上露出清澈的微笑。  

趴在他胸膛上的袅袅见他笑容古怪,不由狠狠掐了他一下。  

赵孝骞愕然:“你干啥?”  

“你又在想什么龌龊事?”袅袅瞪着他道。  

“你咋知道我想的事情很龌龊?”  

“因为你的表情很龌龊!”袅袅气呼呼地道:“刚得到我,你的心思却在想别的女人了!”  

说着袅袅龇牙,露出两排洁白的贝齿:“快说,你刚才在想谁?”  

赵孝骞迟疑了一下,道:“不知当讲不当讲…刚才我在想你娘。”  

袅袅震惊:“我…娘?”  

“是的,你打断我的思路前,我正在考虑把你娘点天灯,顺便搭上你爹…失礼了。”赵孝骞诚实地道。  

袅袅:“……”  

沉默半晌,袅袅突然爆发了,像只小雌虎似的扑上来,开始对他无情地撕咬扭打。  

许久后,两人又累了。  

赵孝骞看着胸前和胳膊上的无规则牙印,像被一群流浪狗追杀了五条街,顿时累觉不爱。  

“分手吧,我累了。”赵孝骞又恢复了贤者的睿智和冷静。  

袅袅有气无力地道:“等我缓过来再收拾你。”  

“分手,房子归你,我净身出户。”赵孝骞强调道。  

“净身可以,不准出户。”袅袅微笑,一双美眸弯成月牙儿:“还有,房子本来就是我的!”  

刚才咬得很解压,此刻袅袅的心情奇佳。  

“你今日来找我,是想我了吗?”  

赵孝骞突然清醒过来,看着她严肃地道:“对了,差点忘了大事,我今日找你,是为了带你走,咱们回真定城。”  

“为何?”  

“辽国调动五万兵马,即将兵临真定府,真定府辖下的范围都很凶险,你住在此处随时会被辽军屠戮抢掠,所以你必须搬走。”  

袅袅惊愕地道:“宋辽要开战了?”  

“是的。”赵孝骞盯着她的眼睛,严肃地道:“这时候你别作了啊,这件事敢跟我唱反调,我真会狠狠收拾你,把你吊起来抽。”  

袅袅脸蛋儿一红,白了他一眼,嘟嚷道:“什么古怪的爱好…”  

“好了好了,我又没说不走,反正你说要给我一个家,以后你在哪里,我便在哪里,死也不分开。”  

“大可不必,我刚刚已决定跟你分手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你我江湖再…”  

话没说完,袅袅又扑了上来,张嘴就要咬。  

“混蛋!大混蛋!以前我为何没看出你是这么一个大混蛋呢!”  

“住嘴!我要还手了啊!”赵孝骞大怒:“回手掏!”  

真定府战云密布,一触即发。  

遥远的汴京城,却仍是歌舞升平,士大夫举杯邀月,百姓奔波于生计。  

千里之外的战争,就算臣民们知道了,也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上午时分,楚王赵颢走进了延福宫,在宦官的领路下,走进了庆寿殿。  

庆寿殿是向太后的寝宫。  

从名分上来讲,向太后是赵颢的皇嫂,赵颢是太后的小叔子。  

这位小叔子最近有点奇怪,所作所为令太后颇为困扰。  

神宗先帝在世时,赵颢与后宫的关系不算太疏远,但对这位皇嫂还是敬而远之的。  

后来神宗驾崩后,太皇太后掌握朝政,这位太皇太后对赵颢特别宠爱,毕竟亲生的。  

赵煦年幼未能掌权,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