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风雪故人(1/2)
随机推荐:
站在辽国的角度,真定府官场大乱,继而被清洗,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大宋越乱,辽国进犯的胜率越高。
纵是奇才如赵孝骞,终归是精力有限的,此时的他忙着处理真定府内部的事,辽军若是骤然突袭,恐怕赵孝骞也会手忙脚乱。
尤其是,这次真定府官场的清洗,还牵扯了诸多大宋军中的将领,如此一来,宋军的军心必然不稳,将士不哗变都算客气了,哪里还有动力拿起刀剑作战。
不得不说,辽国朝堂君臣的想法很靠谱,合情又合理。
按照正常的推理,真定府确实应该很乱,赵孝骞此时确实也应手忙脚乱。
辽军趁机突袭进犯,比以往的胜率高了好几成。
耶律洪基权衡过后,心里那一丝不踏实的感觉终于渐渐消失,脸上重新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他感觉他又行了。
“快马告之耶律淳,把真定府发生的事据实以报,告诉他,兵贵神速,在赵孝骞没有处置完真定府内部的事以前,马上发起进攻,一个月之内,占领真定城。”
“若战事顺利,朕会再拨兵马,直到占领真定九县,再挥师代州,剑指宋国太原府。”
耶律洪基脸上的微笑越来越深,刚才那一阵不踏实的感觉,此刻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身为辽国皇帝,怎么会如此高看宋国那个年轻人?
就算他再厉害,终究只是一个人,太渺小了。
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国运气数的,这一次辽国要用刀剑告诉宋国,就算他们造出了什么火器,但这天下终究还是辽国说了算,老老实实继续给辽国纳岁贡吧。
“臣领旨。”耶律斡特剌恭声道。
耶律洪基突然想起一件事,道:“宋使苏轼还在上京么?”
“是的,他还在上京,仍住在馆驿里。”
耶律洪基皱眉:“朕已发兵宋国,两国已没有什么可谈的,他为何还不走?”
“臣也不知,但听同僚说,苏轼在馆驿里每日纵酒声色,而且…咱们辽国有许多官员和读书人登门拜见,人人皆以得苏轼一句点拨为荣,上京的权贵和美女对他竟趋之若鹜,追捧不已。”
耶律洪基眉头皱得更深了,有一种活吞了苍蝇的感觉,很不适,犯恶心。
“他赖在上京到底想作甚?”耶律洪基有些怒意了。
耶律斡特剌也有点犯恶心,道:“这些日子,上京几家青楼有名的花魁,还有几位权贵家的千金,据说都与苏轼有了一夕之欢…这老匹夫,欺人太甚!”
接着耶律斡特剌露出恶狠狠的表情,沉声道:“陛下,苏轼赖着不走,不如一把火烧了馆驿,陛下再修书一封,告诉宋国皇帝,就说宋使死于意外,寥寥说几句抱歉便是。”
耶律洪基摇头:“不可,苏轼终归是使臣,杀使臣后果太严重,此例不可开,朕正式递一份国书给他,请他早早归去吧。”
见耶律斡特剌仍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耶律洪基不由好奇道:“你为何对苏轼如此痛恨?你家千金也被他…”
耶律斡特剌急忙道:“臣并无女儿,臣只是…”
说着耶律斡特剌不知为何虎目含泪,猛男啜泣:“臣中意的一位青楼花魁,数日前的夜晚,也偷偷溜进了馆驿求欢…”
耶律洪基惊愕地看着他,视线穿过他的头顶,他看到了魂萦梦牵的一片青青大草原…
“你…受委屈了。”耶律洪基同情地叹息道。
“臣不委屈,因为苏轼根本没睡她。”
耶律洪基再次惊愕:“为何?”
耶律斡特剌悲愤地道:“因为苏轼看不上她,碰都没碰她,就把她打发走了,臣心心念念的美人儿,他竟弃如敝履,根本不屑碰她,简直是奇耻大辱!…老匹夫不得好死!”
耶律洪基呆怔地看着他,半晌没说话。
怎么说呢?
绿了,又没完全绿,但比被绿了更耻辱。
看着眼前猛男啜泣的耶律斡特剌,耶律洪基心中一阵嫌弃。
我大辽的知枢密使事,竟是这么个撸瑟儿,抢个娘们儿都不如宋国一个文弱的老头,丢死人了!
“没用的废物,滚!”
北方的天气干燥且寒冷,大雪过后,地上的雪松松软软的,但迎面的寒风却如钢刀刮面,刺得肌肤生疼。
赵孝骞和陈守贾实等人骑着马,在去往北郊横岭堡的路上踟躇前行。
膝盖高的雪地,马儿也走得很艰难,几乎是一步一步地挪着,每迈出一步,都要使劲抬高马蹄,骑队行走的姿势看起来怪怪的,像一群刚做完团购节育手术的牲畜。
赵孝骞浑身包得严实,脸上也蒙着厚厚的布巾,只露出一双眼睛,睫毛上也挂满了霜花儿。
抬头看了看这该死的天气,又看了看遥远的目的地,赵孝骞叹了口气。
明日就是除夕了,又是一年过去,想想自己穿越至今,两年的除夕都是在外度过,无法与家人团聚。
去年是因为宋夏之战,他领着龙卫营,在西夏国境内与将士们过年。
今年又是如此。
而今日,眼看要过年了,他却还要辛苦跋涉,去找一个该死的女人。
养尊处优的楚王世子,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命苦了?
正在悲怨自己的命运,贾实却突然抬手指着远处一片模糊的民居,语气欢欣地道:“世子,前方便是横岭堡了。”
一个时辰的
站在辽国的角度,真定府官场大乱,继而被清洗,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大宋越乱,辽国进犯的胜率越高。
纵是奇才如赵孝骞,终归是精力有限的,此时的他忙着处理真定府内部的事,辽军若是骤然突袭,恐怕赵孝骞也会手忙脚乱。
尤其是,这次真定府官场的清洗,还牵扯了诸多大宋军中的将领,如此一来,宋军的军心必然不稳,将士不哗变都算客气了,哪里还有动力拿起刀剑作战。
不得不说,辽国朝堂君臣的想法很靠谱,合情又合理。
按照正常的推理,真定府确实应该很乱,赵孝骞此时确实也应手忙脚乱。
辽军趁机突袭进犯,比以往的胜率高了好几成。
耶律洪基权衡过后,心里那一丝不踏实的感觉终于渐渐消失,脸上重新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他感觉他又行了。
“快马告之耶律淳,把真定府发生的事据实以报,告诉他,兵贵神速,在赵孝骞没有处置完真定府内部的事以前,马上发起进攻,一个月之内,占领真定城。”
“若战事顺利,朕会再拨兵马,直到占领真定九县,再挥师代州,剑指宋国太原府。”
耶律洪基脸上的微笑越来越深,刚才那一阵不踏实的感觉,此刻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身为辽国皇帝,怎么会如此高看宋国那个年轻人?
就算他再厉害,终究只是一个人,太渺小了。
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国运气数的,这一次辽国要用刀剑告诉宋国,就算他们造出了什么火器,但这天下终究还是辽国说了算,老老实实继续给辽国纳岁贡吧。
“臣领旨。”耶律斡特剌恭声道。
耶律洪基突然想起一件事,道:“宋使苏轼还在上京么?”
“是的,他还在上京,仍住在馆驿里。”
耶律洪基皱眉:“朕已发兵宋国,两国已没有什么可谈的,他为何还不走?”
“臣也不知,但听同僚说,苏轼在馆驿里每日纵酒声色,而且…咱们辽国有许多官员和读书人登门拜见,人人皆以得苏轼一句点拨为荣,上京的权贵和美女对他竟趋之若鹜,追捧不已。”
耶律洪基眉头皱得更深了,有一种活吞了苍蝇的感觉,很不适,犯恶心。
“他赖在上京到底想作甚?”耶律洪基有些怒意了。
耶律斡特剌也有点犯恶心,道:“这些日子,上京几家青楼有名的花魁,还有几位权贵家的千金,据说都与苏轼有了一夕之欢…这老匹夫,欺人太甚!”
接着耶律斡特剌露出恶狠狠的表情,沉声道:“陛下,苏轼赖着不走,不如一把火烧了馆驿,陛下再修书一封,告诉宋国皇帝,就说宋使死于意外,寥寥说几句抱歉便是。”
耶律洪基摇头:“不可,苏轼终归是使臣,杀使臣后果太严重,此例不可开,朕正式递一份国书给他,请他早早归去吧。”
见耶律斡特剌仍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耶律洪基不由好奇道:“你为何对苏轼如此痛恨?你家千金也被他…”
耶律斡特剌急忙道:“臣并无女儿,臣只是…”
说着耶律斡特剌不知为何虎目含泪,猛男啜泣:“臣中意的一位青楼花魁,数日前的夜晚,也偷偷溜进了馆驿求欢…”
耶律洪基惊愕地看着他,视线穿过他的头顶,他看到了魂萦梦牵的一片青青大草原…
“你…受委屈了。”耶律洪基同情地叹息道。
“臣不委屈,因为苏轼根本没睡她。”
耶律洪基再次惊愕:“为何?”
耶律斡特剌悲愤地道:“因为苏轼看不上她,碰都没碰她,就把她打发走了,臣心心念念的美人儿,他竟弃如敝履,根本不屑碰她,简直是奇耻大辱!…老匹夫不得好死!”
耶律洪基呆怔地看着他,半晌没说话。
怎么说呢?
绿了,又没完全绿,但比被绿了更耻辱。
看着眼前猛男啜泣的耶律斡特剌,耶律洪基心中一阵嫌弃。
我大辽的知枢密使事,竟是这么个撸瑟儿,抢个娘们儿都不如宋国一个文弱的老头,丢死人了!
“没用的废物,滚!”
北方的天气干燥且寒冷,大雪过后,地上的雪松松软软的,但迎面的寒风却如钢刀刮面,刺得肌肤生疼。
赵孝骞和陈守贾实等人骑着马,在去往北郊横岭堡的路上踟躇前行。
膝盖高的雪地,马儿也走得很艰难,几乎是一步一步地挪着,每迈出一步,都要使劲抬高马蹄,骑队行走的姿势看起来怪怪的,像一群刚做完团购节育手术的牲畜。
赵孝骞浑身包得严实,脸上也蒙着厚厚的布巾,只露出一双眼睛,睫毛上也挂满了霜花儿。
抬头看了看这该死的天气,又看了看遥远的目的地,赵孝骞叹了口气。
明日就是除夕了,又是一年过去,想想自己穿越至今,两年的除夕都是在外度过,无法与家人团聚。
去年是因为宋夏之战,他领着龙卫营,在西夏国境内与将士们过年。
今年又是如此。
而今日,眼看要过年了,他却还要辛苦跋涉,去找一个该死的女人。
养尊处优的楚王世子,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命苦了?
正在悲怨自己的命运,贾实却突然抬手指着远处一片模糊的民居,语气欢欣地道:“世子,前方便是横岭堡了。”
一个时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