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苏氏兄弟(2/2)
足够的支持,汴京朝堂不能有人掣肘,否则事必败。”
苏轼深吸了口气,道:“老夫虽位卑言轻,唯只民间文人士子心中尚有几分薄面。若子安牧真定府,老夫定竭尽所能,让天下文人士子为子安摇旗呐喊,令朝堂欲掣肘子安的诸公有所忌惮。”
赵孝骞深深地注视苏轼。
在他的印象里,苏轼是个命途多舛的纯粹文人,却没想到苏轼竟如此关心国家大事。
想想也合理,若对国事不关心,他又怎会作出那些经典传世的豪放词。
位卑言轻,热血未凉。
这位一生时光都被内耗所误的老人,他的目光仍然坚定地望向国境之外。
赵孝骞突然明白为何天下文人士子皆以苏轼为偶像。
大宋嘉佑二年科考龙虎榜,一位名叫张载与苏轼是同榜进士,张载说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一言出,惊天下。
后来的读书人,有的人把它当做标榜自己的口号,但也有人真正将这四句当作毕生的目标和事业。
苏轼,无疑是后者。
踏入官场后,大多数时候他都在被贬谪的路上,一生仿佛被命运诅咒,跌落谷底永难翻身。
经历过黑暗的人,却仍然相信光明,心中仍装着家国天下。
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样子。
赵孝骞突然觉得,苏轼这样的人,真的不该被一再打击了,无关新党旧党,至少他纯粹,且正直。
苏轼深吸了口气,道:“老夫虽位卑言轻,唯只民间文人士子心中尚有几分薄面。若子安牧真定府,老夫定竭尽所能,让天下文人士子为子安摇旗呐喊,令朝堂欲掣肘子安的诸公有所忌惮。”
赵孝骞深深地注视苏轼。
在他的印象里,苏轼是个命途多舛的纯粹文人,却没想到苏轼竟如此关心国家大事。
想想也合理,若对国事不关心,他又怎会作出那些经典传世的豪放词。
位卑言轻,热血未凉。
这位一生时光都被内耗所误的老人,他的目光仍然坚定地望向国境之外。
赵孝骞突然明白为何天下文人士子皆以苏轼为偶像。
大宋嘉佑二年科考龙虎榜,一位名叫张载与苏轼是同榜进士,张载说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一言出,惊天下。
后来的读书人,有的人把它当做标榜自己的口号,但也有人真正将这四句当作毕生的目标和事业。
苏轼,无疑是后者。
踏入官场后,大多数时候他都在被贬谪的路上,一生仿佛被命运诅咒,跌落谷底永难翻身。
经历过黑暗的人,却仍然相信光明,心中仍装着家国天下。
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样子。
赵孝骞突然觉得,苏轼这样的人,真的不该被一再打击了,无关新党旧党,至少他纯粹,且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