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昔日故交(1/2)
有些事情赵孝骞看得很清楚,不是因为活了两辈子,而是他如今身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看问题的高度和宽度。
朝廷突然将苏轼召回汴京的目的,不是让他招摇过市到处参加各种宴会的,得瑟不死他。
赵孝骞可以肯定的是,苏轼从惠州归京,等待他的必然是更偏远的贬谪。
真实历史上的苏轼,便是从惠州继续贬谪,贬到海南岛儋州住海景房去了。
大宋时期的海南岛,可不是什么风景旅游区,而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要人命的。
别忘了,苏轼当初所站的阵营是旧党,而如今是新党当政,尤其是章惇那小心眼儿,还不得把旧党往死里弄。
苏轼作为旧党官员,又在文坛拥有领袖般的地位,刚回到汴京便如此高调地参加宴会,委实不妥。
这也是赵孝骞不愿参加最近各种宴会的原因。
虽然与章惇私下达成了和解,彼此约定井水不犯河水,但赵孝骞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现在的局面已经形成平衡了,赵孝骞不想打破它。
他与苏轼的性格不同,苏轼更适合当一个典型的文人,才华横溢,率性洒脱,自由散漫,喝咸豆腐脑。
这种人的言行往往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对朝堂官场潜伏的凶险不以为意。
当年的乌台诗案,苏轼便受了教训,他涉及的罪名是“讥讽朝政”,“谤君”。
总结起来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
如今的苏轼经历了宦海沉浮多年,人已学乖了不少,可他这次回到汴京,还是低估了朝堂的凶险程度。
真以为参加几次宴会,文人之间聚一下会没事?
错了,如今是新党旧党斗得最激烈的时候,而作为新党一员的宰相章惇又戾气甚重,苏轼曾经是旧党,本身就已是罪。
赵孝骞敢肯定,此时的汴京城内,不知有多少新党官员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苏轼,看着他在各种宴会上写诗作词,各种得瑟。
赵孝骞没想到的是,蔡攸他爹蔡京也想办个宴会。
这货真是…
你附庸风雅都不看看时机场合的吗?
当然,蔡京为苏轼办宴会的目的,赵孝骞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借着苏轼的名头,邀请一些名士文人,在这个崇尚文章诗词的年代,也算是在仕林中为自己打下一点人脉基础。
作为典型的政治投机者,蔡京的心思就如同网红博流量一样,请个大明星来自己的直播间互动一下,方便自己涨粉,以及以后的…直播带货?
幸好蔡攸也是个聪明人,当他听出赵孝骞话里的含蓄提醒后,蔡攸立马重视起来,显然一经点拨,蔡攸也想到了背后的危机。
“多谢子安兄提醒,此恩愚弟记在心里,容后定报。”蔡攸朝赵孝骞长揖行礼,神色很凝重。
赵孝骞微笑地勾住他的肩:“你我情同兄弟,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恩情,多么庸俗啊!”
蔡攸愈发感动,正要表达一下兄弟情深,谁知赵孝骞话锋一转,道:“如果把恩情折算成银钱,装进箱子送到我府上,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令我眼前一亮了…”
蔡攸一呆,沉思片刻,果断决定忽略赵孝骞的这句话。
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不听之。
子曰得对!
话题转得很生硬,蔡攸望向院子里的烤架,上面的羊肉串滋滋冒油,香味扑鼻。
“子安兄为何突然在皇城司官署里烤羊肉?”
赵孝骞叹道:“因为羊肉有膻味儿…”
蔡攸又呆住,这是啥答案?
赵孝骞接着道:“有个喜欢吃又不懂吃的老家伙,非说羊肉带膻味才好吃,我不服气,今日烤的羊肉便带了膻味儿…”
蔡攸仍有些懵逼:“羊肉带不带膻味又如何?”
赵孝骞正色道:“我告诉他,羊肉带膻味,狗都不吃。…哎,肉熟了,火候正好。”
抓起一把烤好的羊肉递给蔡攸,赵孝骞发出热情的邀请。
“贤弟试试?”
蔡攸:“……”
吃,还是不吃?
吃吧,自己狗都不如。
不吃吧,等于不给他面子,而这里是皇城司,他的地盘…
政事堂。
章惇正埋头处置朝政,一桩桩繁琐且复杂的各地公务,令章惇犹感烦躁。
身为当朝宰相,领受恩禄的同时,也要承担宰相的责任。
尤其是如今这等时节,正是大肆打压旧党的时候。
可元祐年以后,汴京朝堂基本都是旧党一系,如今新党当政,想要把这些旧党清除出朝堂,是一桩非常浩大的工程。
罪名借口什么的不提,汴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多达数千人,如此庞大的旧党派别,想要全部清除出去,可以想象多么困难。
而章惇其实比赵煦更急,他急着继承王安石的遗志,急着让天下人体会到变法带来的好处,也急着让朝堂的党争结束,从此朝堂只有一种声音。
没人愿意无休无止地争斗,章惇坐在这个位置上,无论拜相以来做了多少倒行逆施的事,他的本意是尽快结束争斗,让朝堂和天下恢复正常,进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人性是复杂多样的,章惇不一定是好人,但也不全算坏人。
给事中蔡卞抱着一摞奏疏走来,章惇顿时露出苦笑。
“元度今日是想累死老夫么?这都快傍晚了,今晚又害得老夫归不了家…”
蔡卞歉意地笑
朝廷突然将苏轼召回汴京的目的,不是让他招摇过市到处参加各种宴会的,得瑟不死他。
赵孝骞可以肯定的是,苏轼从惠州归京,等待他的必然是更偏远的贬谪。
真实历史上的苏轼,便是从惠州继续贬谪,贬到海南岛儋州住海景房去了。
大宋时期的海南岛,可不是什么风景旅游区,而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要人命的。
别忘了,苏轼当初所站的阵营是旧党,而如今是新党当政,尤其是章惇那小心眼儿,还不得把旧党往死里弄。
苏轼作为旧党官员,又在文坛拥有领袖般的地位,刚回到汴京便如此高调地参加宴会,委实不妥。
这也是赵孝骞不愿参加最近各种宴会的原因。
虽然与章惇私下达成了和解,彼此约定井水不犯河水,但赵孝骞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现在的局面已经形成平衡了,赵孝骞不想打破它。
他与苏轼的性格不同,苏轼更适合当一个典型的文人,才华横溢,率性洒脱,自由散漫,喝咸豆腐脑。
这种人的言行往往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对朝堂官场潜伏的凶险不以为意。
当年的乌台诗案,苏轼便受了教训,他涉及的罪名是“讥讽朝政”,“谤君”。
总结起来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
如今的苏轼经历了宦海沉浮多年,人已学乖了不少,可他这次回到汴京,还是低估了朝堂的凶险程度。
真以为参加几次宴会,文人之间聚一下会没事?
错了,如今是新党旧党斗得最激烈的时候,而作为新党一员的宰相章惇又戾气甚重,苏轼曾经是旧党,本身就已是罪。
赵孝骞敢肯定,此时的汴京城内,不知有多少新党官员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苏轼,看着他在各种宴会上写诗作词,各种得瑟。
赵孝骞没想到的是,蔡攸他爹蔡京也想办个宴会。
这货真是…
你附庸风雅都不看看时机场合的吗?
当然,蔡京为苏轼办宴会的目的,赵孝骞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借着苏轼的名头,邀请一些名士文人,在这个崇尚文章诗词的年代,也算是在仕林中为自己打下一点人脉基础。
作为典型的政治投机者,蔡京的心思就如同网红博流量一样,请个大明星来自己的直播间互动一下,方便自己涨粉,以及以后的…直播带货?
幸好蔡攸也是个聪明人,当他听出赵孝骞话里的含蓄提醒后,蔡攸立马重视起来,显然一经点拨,蔡攸也想到了背后的危机。
“多谢子安兄提醒,此恩愚弟记在心里,容后定报。”蔡攸朝赵孝骞长揖行礼,神色很凝重。
赵孝骞微笑地勾住他的肩:“你我情同兄弟,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恩情,多么庸俗啊!”
蔡攸愈发感动,正要表达一下兄弟情深,谁知赵孝骞话锋一转,道:“如果把恩情折算成银钱,装进箱子送到我府上,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令我眼前一亮了…”
蔡攸一呆,沉思片刻,果断决定忽略赵孝骞的这句话。
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不听之。
子曰得对!
话题转得很生硬,蔡攸望向院子里的烤架,上面的羊肉串滋滋冒油,香味扑鼻。
“子安兄为何突然在皇城司官署里烤羊肉?”
赵孝骞叹道:“因为羊肉有膻味儿…”
蔡攸又呆住,这是啥答案?
赵孝骞接着道:“有个喜欢吃又不懂吃的老家伙,非说羊肉带膻味才好吃,我不服气,今日烤的羊肉便带了膻味儿…”
蔡攸仍有些懵逼:“羊肉带不带膻味又如何?”
赵孝骞正色道:“我告诉他,羊肉带膻味,狗都不吃。…哎,肉熟了,火候正好。”
抓起一把烤好的羊肉递给蔡攸,赵孝骞发出热情的邀请。
“贤弟试试?”
蔡攸:“……”
吃,还是不吃?
吃吧,自己狗都不如。
不吃吧,等于不给他面子,而这里是皇城司,他的地盘…
政事堂。
章惇正埋头处置朝政,一桩桩繁琐且复杂的各地公务,令章惇犹感烦躁。
身为当朝宰相,领受恩禄的同时,也要承担宰相的责任。
尤其是如今这等时节,正是大肆打压旧党的时候。
可元祐年以后,汴京朝堂基本都是旧党一系,如今新党当政,想要把这些旧党清除出朝堂,是一桩非常浩大的工程。
罪名借口什么的不提,汴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多达数千人,如此庞大的旧党派别,想要全部清除出去,可以想象多么困难。
而章惇其实比赵煦更急,他急着继承王安石的遗志,急着让天下人体会到变法带来的好处,也急着让朝堂的党争结束,从此朝堂只有一种声音。
没人愿意无休无止地争斗,章惇坐在这个位置上,无论拜相以来做了多少倒行逆施的事,他的本意是尽快结束争斗,让朝堂和天下恢复正常,进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人性是复杂多样的,章惇不一定是好人,但也不全算坏人。
给事中蔡卞抱着一摞奏疏走来,章惇顿时露出苦笑。
“元度今日是想累死老夫么?这都快傍晚了,今晚又害得老夫归不了家…”
蔡卞歉意地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