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双面活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军出征,熟人不多。  

真的不多,这支三万人的队伍里,赵孝骞认识的人只有种建中和宗泽,其余的都不认识。  

此时此刻,赵孝骞禁不住浮起几分诗意般的人生感慨,比如人生过客来无处,比如红尘喧嚣中的孤独,比如今晚试试烧烤,一只羊腿估摸有点费劲…  

龙卫营三万将士出营,道路两旁皆是围观的百姓。  

赵孝骞没有回头张望,因为赵颢说过,不喜欢送别,人群里多半是没有他的,至于几位妻妾,如果她们在,他也不愿回头。  

和赵颢一样,赵孝骞也喜相逢,讨厌离别。  

如果见面一刹后就要分别,争如不见。  

于是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朝西面进发,很快便远离了汴京城,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人山人海的围观百姓人群里,一辆低调的马车放下了车帘。  

赵颢眼眶泛红,叹了口气。  

他讨厌送别,可他终究还是来了。  

出城未带随从,只有他自己,和一名老迈的车夫,据说跟随赵颢多年了。  

一名三十多岁的壮实汉子悄无声息地靠近赵颢的马车,神奇的是,明明马车的车帘已放下,里外都看不见,偏偏赵颢却好像知道车外有人似的。  

马车内的赵颢不出声,车外的汉子也不出声。  

许久后,赵颢低沉的声音终于传出来。  

“调遣几个精干的,远赴西北,潜入西夏,帮帮我儿,本王要我儿这次立下大功,明白吗?”  

车外的汉子低声应了。  

赵颢又道:“数月前,州桥暗巷刺杀我儿的那批刺客,还没查出眉目?”  

汉子迟疑了一下,道:“殿下恕罪,刺客数十步外暗箭刺杀世子,没留下任何痕迹,实在无从查起…”  

赵颢皱眉,语气渐冷:“负责查刺客的人,全杀了,换一批人再查。”  

汉子一凛,恭声道:“是。”  

马车内,赵颢不出声了,汉子等候半晌,见他没有别的吩咐,于是转身悄然离去,泯然于人海。  

马车内的赵颢突然又露出熟悉的玩世不恭的表情,掀开车帘拍了拍车夫的肩,嘻嘻笑道:“快走快走,今晚本王在周寡妇家过夜。”  

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玉盒,盒子里装着一枚小拇指大小的丹丸,一口吞掉后,赵颢肥胖的脸颊微微泛红,呼吸短暂地急促起来。  

“快马加鞭,加虎鞭,加牛鞭!本王现在强得可怕!哈哈。”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宋夏之战无论胜败,赵孝骞对自己的安全问题倒是没什么担心,毕竟身边里里外外围着八百禁军护卫,这要是出事了,窝囊程度不亚于被一块豆腐撞死。  

就算战败逃命,赵孝骞都有把握自己是逃兵中跑得最快的崽。  

对他来说,最苦的不是打仗,而是行军。  

真的,前世读过那么多边塞诗,总以为诗人笔下的塞外充满了粗犷豪迈的诗意,什么“大漠孤烟直”,什么“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在赵孝骞有个疑问,那些边塞诗人莫非是空投到塞外的?  

他们就不写写行军路上有多难熬吗?  

出了汴京城往西,仅仅只走了十几里地,道路就渐渐变得崎岖泥泞。  

骑马也不是轻松的事儿,骑一会儿还有点趣味,享受驾驭马儿的快感,但骑久了以后,双腿开始麻木,大腿内侧的皮肤被马鞍磨得火辣辣的痛。  

刚出汴京城,赵孝骞就有点后悔了。  

当初在政事堂,赵煦令他随军出征时,他就应该据理力争,政事堂里撒泼打滚鬼哭狼嚎都行,反正只要自己不觉得丢人,那么丢人的就是那群老狐狸。  

相比在王府的舒坦日子,行军路上的各种不方便,令赵孝骞尤觉痛苦。  

“啥时候扎营?我累了。”赵孝骞扭头问旁边的陈守。  

陈守愕然:“世子,咱们出汴京城才十几里,此时天色尚早,还没到中午…”  

赵孝骞想了想,道:“要不让大军先走,我搭个帐篷睡一觉,醒来后追上大部队。”  

陈守脸色有点难看:“世子,这荒郊野外的…”  

赵孝骞顿时醒过味来,对呀,荒郊野外如果落了单,安全可就没法保证了。  

万一遇到梁山好汉,用拙劣的演技卖点酒,曼陀罗搞里头,蒙汗药搞里头,放倒之后将他赚上山落草为寇,这特么可就是人生的大惊喜了。  

“我再坚持坚持。”赵孝骞咬牙道。  

话音刚落,一名禁军护卫策马赶到他身前,禀道:“世子,前方路旁有人等候,说是世子的朋友。”  

“谁?”  

禁军护卫经常跟随赵孝骞,对他的人际圈子也熟悉得很,闻言道:“张小乙。”  

赵孝骞惊愕地睁大了眼。  

许久后,赵孝骞见到了张小乙。  

张小乙一身短衫绑腿打扮,典型的出远门赶长路的架势,但赵孝骞想破头也没想通,这货扔下瞎眼的老娘跑出城干啥。  

三万大军有条不紊地从身前路过,赵孝骞蹲在路边,一脸疑惑地看着张小乙。  

张小乙憨厚地笑,露出一嘴白牙。  

“你要出远门?”赵孝骞问道。  

张小乙点头。  

“身上的伤好了?”  

张小乙使劲拍了拍曾经受伤的大腿,示意自己完好无损,崭新得像刚恢复了出厂设置。  

“好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要去干啥?不重要的话,我派人帮你把事儿办了,你现在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