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探望慰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洁癖是病,得治。  

怎么治?  

当然是以毒攻毒,让他有了肮脏到极致的经历后,洁癖自然不药而愈。  

老中医偏方,绝对靠谱。  

屎里泡过澡的人,世上还有什么恶心的东西有资格让他嫌弃的?  

赵孝骞默默地帮助萧光敬成长,强大,无敌。  

一切都是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然而,钱仲深却非常忧虑,昨夜做的一切,似乎有点过分,萧光敬本来就是个无理还要胡搅蛮缠的人,昨夜遭受如此横祸,若执意要求大宋追查,怕是不好交代。  

“交代啥?谁来交代?”赵孝骞瞥了他一眼,道:“昨夜他从走出院堂宴席,到闹肚子,再到掉进粪坑,从头到尾只有他一人,纯粹是他自己倒霉,他需要谁交代?”  

钱仲深恍然,原来世子早在谋划此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善后。  

没错,从头到尾都是萧光敬自己倒霉,这期间根本没人出现过,萧光敬能怪谁?  

若说天衣无缝,倒也不至于,酒里的巴豆,茅房木板被锯过的痕迹等等,只要有心追查,还是会发现蛛丝马迹。  

然而,这里是大宋汴京,赵孝骞的主场。  

巴豆,木板什么的,早在萧光敬被捞起来后,便迅速被人销毁了痕迹。  

完美无瑕的阴谋。  

“会不会影响宋辽谈判?萧光敬若挟机泄愤,抬高辽国索取的条件,我等未免辜负圣恩…”钱仲深迟疑道。  

赵孝骞笑了:“问你一个问题,当初刚进城时那个嚣张跋扈的辽使,和如今被粪坑泡过的辽使,让你挑其中一个跟他谈判,你选谁?”  

钱仲深想了想,终于也露出了笑容:“老夫明白了,世子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将辽使的气焰打压到最低,那粪坑不仅泡了辽使,也泄了辽使的气势,谈判桌上与我大宋谈条件,他们很难不心虚。”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官家的意思是,今年的岁赐维持往年之数,官家一文钱都不想加,所以咱们大宋跟辽国其实没什么可谈的,现在能做的便是想尽办法让辽使妥协。”  

“官家今年亲政,若答应了辽国涨岁赐,对官家的皇威无疑是个打击,臣民非议四起,也影响官家推行新政。”  

看了看天色,赵孝骞道:“时候不早了,钱侍郎,随我一同去探望辽使。”  

钱仲深惊愕:“为何要探望他?”  

“你这人还有没有良知?辽使昨夜受了那么大的委屈,作为正副使,慰问一下辽使不是礼数吗?”  

钱仲深无语叹息。  

幕后黑手居然主动探望受害人,我大宋礼仪教化天下,怎么会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鸿胪寺馆驿。  

赵孝骞下了马车,迎着刺眼的阳光,打量馆驿的牌匾。  

这座馆驿是隶属鸿胪寺,通常不对外开放,专门用来招待异国使臣。  

大宋为了泱泱上国的面子,馆驿内装饰得无比豪华,奢靡程度甚至比王府还过分。  

与钱仲深并肩迈进门,馆驿内的官员急忙迎了上来,朝二人行礼。  

从这位官员古怪的神色中,赵孝骞能看出来,这货必然是昨夜参与坑害萧光敬的帮凶之一,搞不好酒里的巴豆就是他下的。  

当然,昨晚的事不可言,大家都必须把事儿烂在肚子里。  

赵孝骞浑若无事地朝里面走,官员在前领路,穿行馆驿内的亭台水榭和花园,将二人领到辽使萧光敬的卧房外。  

卧房外已是戒备森严,数十名辽国使团的官员随从站在外面,一个个眼神不善地瞪着赵孝骞。  

赵孝骞可不惯着他们,指了指站在门口的一名辽国官员,道:“再用这种眼神看我,我把你眼珠子挖出来。”  

话音落,身后随侍的陈守等禁军纷纷上前,一言不发地站在赵孝骞身侧,眼神凌厉地盯着辽国使团官员随从。  

钱仲深捋须沉声道:“大宋迎辽正使赵孝骞,副使钱仲深,特意前来探望辽使,闲杂人等让开!”  

辽国官员不忿,但钱仲深这句话是正经的外交辞令,萧光敬不表态,没人敢制造事端,于是咬牙不甘不愿地侧身相让。  

赵孝骞无视辽国官员们的反应,抬步昂然而入。  

走进房内,昏暗的光线下,萧光敬正躺在床榻上,有气无力地呻吟。  

方才一脸厉色的赵孝骞,进了屋便立马换上焦急担忧之色,快步朝床榻走去。  

“辽使如何了?好端端的,怎么会这样?”赵孝骞又急又气地道。  

萧光敬抬眼朝他一瞥,眼神无力且空洞。  

赵孝骞走到床榻前,凑近了仔细打量他,见萧光敬只穿了一身白色的里衣,额头上还搭了一块布,嘴唇干涸,面无人色。  

心中有些奇怪,只是掉了一回粪坑,为何搞得跟大病即将不治了似的?有那么严重么?  

扭头望向钱仲深,赵孝骞沉声道:“可叫了太医为辽使诊治?”  

钱仲深非常配合地道:“太医昨夜已来过了,开了一副祛寒的方子…”  

赵孝骞面孔微微抽了一下。  

神特么“祛寒”,粪坑里那么多肥料,分明是大补,应该开固本培元的方子才是。  

情真意切地看着萧光敬,赵孝骞叹道:“辽使未免太不小心了,所以说醉酒误事,以后还是少饮为是,你若在大宋出了事,教我大宋的官家和臣民如何向辽主交代?”  

萧光敬胸腔中腾地冒出一股怒火,立马坐直了身子想骂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