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市井大哥(1/2)
随机推荐:
咔嚓一声霹雳,震得赵孝骞耳朵嗡嗡响,后背瞬间冒出一层白毛冷汗。
心念电转之后,赵孝骞突然镇定下来,然后开始反省。
自己究竟震惊个啥?
曹家父女之死,赵煦知道不是很正常吗?
皇城司这个机构,本身就直属赵煦统领,有什么能瞒过他的?
幸好赵孝骞没干过亏心事,根本无所畏惧。
坦然直视赵煦,赵孝骞道:“官家恕罪,臣确实对曹家父女动了杀心,至于原因,官家想必知道。但臣发誓,曹家父女的死,不是臣干的,也不是皇城司干的。”
“臣确实打算动手的,但在皇城司动手之前,曹家父女却莫名其妙死了,死得天衣无缝,根本无从查起。”
赵煦的眼睛仍盯着棋盘,仿佛棋盘上的棋子比赵孝骞更有吸引力。
“朕知道不是你干的,皇城司的一举一动朕比你更清楚。所以朕才会与你当面坦然说出来。”
眼神终于从棋盘上挪开,赵煦看着他,笑道:“皇城司做事向来隐秘,而且做的事情委实不足为外人道,子安既是勾当公事,有些私怨借公器处之,只要不是太过分,朕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官家恕罪,臣以后自会公私分明。”
赵煦摇头:“朕没别的意思,子安,今日殿内只有你我兄弟,朕既然把话说开了,就说明朕没往心里去,你不要胡乱揣测。”
顿了顿,赵煦又道:“朕与你说起此事,是因为有些奇怪,曹家父女本该死在皇城司手里的,究竟是什么人能制造这场意外,让这父女俩死得不明不白?”
“子安,朕不知为何,总觉得汴京城内外有一股朕不知道的势力,在暗中窥视朕,窥视朝堂…”
“上次子安被刺,刺客至今没查到,会不会也与这股势力有关,朕曾密令魏节暗中查缉,却多日无果,朕着实有些不安。”
赵孝骞吃了一惊:“官家的意思是…这股势力有谋逆之心?”
赵煦冷笑:“鬼鬼祟祟不见首尾,谁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思,兴许是谋逆,也兴许与新旧党争有关,呵呵,有意思得很。”
赵孝骞抿唇无语。
内忧外患的大宋还嫌不够乱,莫名其妙搞出一股见不得人的黑暗势力出来…
而且这股势力确实有几分本事,做事真的不留痕迹,让人查都无从查起,皇城司很被动。
赵孝骞思索良久,叹道:“眼下没更好的法子,只能等他们下次出手,出手次数越多,越容易留下破绽,那时皇城司便可顺藤摸瓜挖出他们。”
赵煦点头:“也只好如此了。…嗯?子安,过分了啊,棋盘上又少了两枚棋子,你到底能不能玩了?”
赵孝骞顿觉讪然,赧赧地从指缝里漏出两枚棋子。
赵煦淡然地落下一枚黑子:“五子连珠,朕又赢了。”
目光鄙夷地望向赵孝骞,赵煦冷哼道:“作弊都赢不了朕,这五子棋还是你教朕玩的,呵呵,子安,你也有不如朕的地方。”
“官家天纵之才,古今第一,臣下棋不如官家很合理。”
赵孝骞顺手一记马屁送上。
跟领导打牌也好,下棋也好,该输该赢自己心里难道没数吗?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职场都混不下去,何况是官场。
收拾棋盘,再战一局。
赵煦兴致高昂,手里的棋子不停敲击。
“对了,过些日子有辽使来朝,子安可代朕接待,鸿胪寺卿辅之。”赵煦执子淡淡地道。
赵孝骞愕然:“臣接待外使?这…臣没经验呀。”
“辽使入朝,向来张狂,以往我大宋只能忍气吞声,但如今我大宋禁军已有了燧发枪,朕倒是想对辽使强硬一点,试探一下能否打破如今宋辽的局面。”
“所以接待辽使的最佳人选,舍子安其谁?”
赵孝骞本来满心不乐意,毕竟弱国无外交,他也不想无端去受气。
然而赵煦却说对辽使强硬一点,说到这个赵孝骞可就不困了。
“不知可对辽使强硬到何等地步,官家还请示下,臣也好拿捏分寸。”
赵煦翻了个白眼:“朕如何知道?总之,试探一番便是,莫闯出大祸了,其中分寸子安自己拿捏。”
“是,臣会教他们做人的。”
赵孝骞走出宫时天色已暗,正是掌灯时分。
汴京城经历了一场洪灾,城中淤泥虽然清理了,但街道上仍然处处散发着腥臭味,味道弥久不散。
洪水过后,有些痕迹是永远消除不了的。
城内官员百姓商贾的生活似乎恢复了,然而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汴京城外,无数因洪灾而家园尽毁的灾民,他们无所依靠地蜷缩在野外,靠着开封府每日两顿的施粥维持生命。
这场洪灾淹死的人数不少,户部粗略统计已有数千人溺亡,更要命的是,受灾的京畿地区百姓无家可归,正成群结队地朝汴京城聚集。
赵孝骞无法做什么,他只能下令皇城司在灾民聚集地日夜巡逻,查处抢掠欺凌等不法。
有一个越来越严重的事实是,当灾民聚集越来越多,汴京城的粮食压力便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治安疫病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渐渐冒出来,当朝廷扛不住粮食压力时,暴乱民变便会应运而生。
有时候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天时人和皆俱的条件下,一句“王侯将相,宁有
咔嚓一声霹雳,震得赵孝骞耳朵嗡嗡响,后背瞬间冒出一层白毛冷汗。
心念电转之后,赵孝骞突然镇定下来,然后开始反省。
自己究竟震惊个啥?
曹家父女之死,赵煦知道不是很正常吗?
皇城司这个机构,本身就直属赵煦统领,有什么能瞒过他的?
幸好赵孝骞没干过亏心事,根本无所畏惧。
坦然直视赵煦,赵孝骞道:“官家恕罪,臣确实对曹家父女动了杀心,至于原因,官家想必知道。但臣发誓,曹家父女的死,不是臣干的,也不是皇城司干的。”
“臣确实打算动手的,但在皇城司动手之前,曹家父女却莫名其妙死了,死得天衣无缝,根本无从查起。”
赵煦的眼睛仍盯着棋盘,仿佛棋盘上的棋子比赵孝骞更有吸引力。
“朕知道不是你干的,皇城司的一举一动朕比你更清楚。所以朕才会与你当面坦然说出来。”
眼神终于从棋盘上挪开,赵煦看着他,笑道:“皇城司做事向来隐秘,而且做的事情委实不足为外人道,子安既是勾当公事,有些私怨借公器处之,只要不是太过分,朕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官家恕罪,臣以后自会公私分明。”
赵煦摇头:“朕没别的意思,子安,今日殿内只有你我兄弟,朕既然把话说开了,就说明朕没往心里去,你不要胡乱揣测。”
顿了顿,赵煦又道:“朕与你说起此事,是因为有些奇怪,曹家父女本该死在皇城司手里的,究竟是什么人能制造这场意外,让这父女俩死得不明不白?”
“子安,朕不知为何,总觉得汴京城内外有一股朕不知道的势力,在暗中窥视朕,窥视朝堂…”
“上次子安被刺,刺客至今没查到,会不会也与这股势力有关,朕曾密令魏节暗中查缉,却多日无果,朕着实有些不安。”
赵孝骞吃了一惊:“官家的意思是…这股势力有谋逆之心?”
赵煦冷笑:“鬼鬼祟祟不见首尾,谁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思,兴许是谋逆,也兴许与新旧党争有关,呵呵,有意思得很。”
赵孝骞抿唇无语。
内忧外患的大宋还嫌不够乱,莫名其妙搞出一股见不得人的黑暗势力出来…
而且这股势力确实有几分本事,做事真的不留痕迹,让人查都无从查起,皇城司很被动。
赵孝骞思索良久,叹道:“眼下没更好的法子,只能等他们下次出手,出手次数越多,越容易留下破绽,那时皇城司便可顺藤摸瓜挖出他们。”
赵煦点头:“也只好如此了。…嗯?子安,过分了啊,棋盘上又少了两枚棋子,你到底能不能玩了?”
赵孝骞顿觉讪然,赧赧地从指缝里漏出两枚棋子。
赵煦淡然地落下一枚黑子:“五子连珠,朕又赢了。”
目光鄙夷地望向赵孝骞,赵煦冷哼道:“作弊都赢不了朕,这五子棋还是你教朕玩的,呵呵,子安,你也有不如朕的地方。”
“官家天纵之才,古今第一,臣下棋不如官家很合理。”
赵孝骞顺手一记马屁送上。
跟领导打牌也好,下棋也好,该输该赢自己心里难道没数吗?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职场都混不下去,何况是官场。
收拾棋盘,再战一局。
赵煦兴致高昂,手里的棋子不停敲击。
“对了,过些日子有辽使来朝,子安可代朕接待,鸿胪寺卿辅之。”赵煦执子淡淡地道。
赵孝骞愕然:“臣接待外使?这…臣没经验呀。”
“辽使入朝,向来张狂,以往我大宋只能忍气吞声,但如今我大宋禁军已有了燧发枪,朕倒是想对辽使强硬一点,试探一下能否打破如今宋辽的局面。”
“所以接待辽使的最佳人选,舍子安其谁?”
赵孝骞本来满心不乐意,毕竟弱国无外交,他也不想无端去受气。
然而赵煦却说对辽使强硬一点,说到这个赵孝骞可就不困了。
“不知可对辽使强硬到何等地步,官家还请示下,臣也好拿捏分寸。”
赵煦翻了个白眼:“朕如何知道?总之,试探一番便是,莫闯出大祸了,其中分寸子安自己拿捏。”
“是,臣会教他们做人的。”
赵孝骞走出宫时天色已暗,正是掌灯时分。
汴京城经历了一场洪灾,城中淤泥虽然清理了,但街道上仍然处处散发着腥臭味,味道弥久不散。
洪水过后,有些痕迹是永远消除不了的。
城内官员百姓商贾的生活似乎恢复了,然而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汴京城外,无数因洪灾而家园尽毁的灾民,他们无所依靠地蜷缩在野外,靠着开封府每日两顿的施粥维持生命。
这场洪灾淹死的人数不少,户部粗略统计已有数千人溺亡,更要命的是,受灾的京畿地区百姓无家可归,正成群结队地朝汴京城聚集。
赵孝骞无法做什么,他只能下令皇城司在灾民聚集地日夜巡逻,查处抢掠欺凌等不法。
有一个越来越严重的事实是,当灾民聚集越来越多,汴京城的粮食压力便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治安疫病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渐渐冒出来,当朝廷扛不住粮食压力时,暴乱民变便会应运而生。
有时候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天时人和皆俱的条件下,一句“王侯将相,宁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