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利器面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孝骞很笃定,只要是道观,一定有火药。  

世人只知火药是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火药其实就是道士发明的,而且早在隋朝时就有明确的记载了。  

道士为何发明火药?  

自然是跟炼丹有关了,啊不然咧?难道他们打算用来生火做饭?  

众所周知,道士炼丹讲究天人合一,所以炼丹时的精神状态很不好说,胆子也特别大,啥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敢搞里头。  

黄铜,朱砂,水银,硫磺等等,总之,天地万物皆是炼丹材料,吃完不是成仙就是变鬼。  

更牛逼的是,乱七八糟的材料炼出来的丹,道士不仅自己嗑,还敢送给皇帝嗑,是真不怕被诛九族啊。  

所以赵孝骞不假思索便来了玉清宫,各种威逼利诱后,青阳老道以异常乖巧之姿飞奔入内,取火药去了。  

赵颢与狄莹这时也尬聊差不多了,狄莹神情忸怩地走过来,赵颢则看着二人,一脸诡异的姨母笑。  

“每次见你都在道观外,你是想出家么?所以提前来踩点?”赵孝骞好奇问道。  

狄莹白了他一眼,道:“凑巧罢了,过几日是家母寿诞,我来玉清宫为母亲祈福。”  

“倒是世子来此作甚?”  

赵孝骞道:“弄了个新玩意儿,还差一样材料,青阳真人帮我取去了。”  

狄莹杏眼睁大:“新玩意儿是什么?”  

赵孝骞反手从腰后掏出新造的物件,旁边的赵颢欲言又止,想想这闺女或许是他日后的儿媳,应该也算自己人了,于是不再言语。  

狄莹的表情跟赵颢一样,一脸的茫然困惑。  

赵孝骞手里的物件样式很古怪,至少狄莹从未见过。  

此物体积不大,一根铁管连接一些机括机件,手握处是一个木制的托儿,下方还有一个圆形的弯钩状的东西,恰好够一根手指塞进去扳动。  

“此为何物?”  

赵孝骞瞥了赵颢一眼,道:“它叫‘滑膛燧发枪’,防身用的。”  

“滑…滑什么…”狄莹愈发困惑,连名字都念不明白。  

赵孝骞没法解释,如今的大宋军队其实已出现了比较原始的火器,但火器的威力很不够,在战场上都没有刀枪好使,所以火器并未能列装军队。  

而赵孝骞造出的火枪,叫“滑膛燧发枪”,眼下的工业水平太原始,没办法划膛线,所以叫“滑膛”。  

这种枪算不得多先进,但至少比如今大宋的火器先进几百年。  

晚晴鸦片战争时,英军就是用这种燧发枪打进了华夏,西方各国也是靠这种燧发枪,逼着辫子签下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  

如今的工业条件下,赵孝骞能纯靠手搓出这种燧发枪,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凡涉及到个人的安危,总是会激发神奇的灵感和能力。  

青阳老道很快取了火药来,赵孝骞接过,手指拈了一块揉捏了一下,却渐渐皱眉。  

这个时代的火药,里面的杂质太多,道士用来炼丹的工具,里面掺杂了朱砂,泥土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火药的最佳配比没被发现。  

显然赵孝骞需要的最后一样材料,还要费一些周折。  

于是赵孝骞便向青阳老道要了一个院子,又让青阳找来硫磺,木炭,硝石,蛋清,石墨等材料。  

过滤乱七八糟的杂质还不如自己造,赵孝骞索性就在玉清宫开工了。  

赵颢和狄莹一直好奇地观察,看着忙得满头大汗的赵孝骞,狄莹的杏眼里光芒闪动。  

她的眼里倒映着赵孝骞的影子,但要说到喜欢,倒也不至于,更多的是满满的好奇。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表情认真的少年,与当初逼着纨绔们排队交钱的无耻恶霸,竟是同一个人。  

两者形象截然不同,狄莹脑海里的画面很难将这两个形象重合。  

不像小家碧玉那般羞怯畏缩,狄莹是大家闺秀,气质落落大方,此刻她很直接地盯着赵孝骞,眼神里满是探究,似乎在思考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赵孝骞浑然不知自己被人直勾勾地盯着,他已将各种材料研磨成粉,然后配出了最佳比例,掺入蛋清和石墨,使火药形成颗粒状。  

长舒一口气,赵孝骞满意地点头:“总算做完了。”  

赵颢精神一振:“做好了?”  

赵孝骞手里揉搓着颗粒状的火药,眼神闪过一丝犹豫。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发明,数百年以后,因为这个东西,世界彻底进入了热武器时代,它的面世,对人类文明说不清是进步还是后退。  

如今这个本该在数百年后才出现的东西,却在赵孝骞的手中提前面世,他的心里也委实有些发憷。  

这对蝴蝶翅膀扇出来的风,不知有几级…  

赵颢和狄莹在一旁傻傻地看着,他们直到现在也没搞清楚,赵孝骞到底发明了个什么东西出来。  

一个样式古怪的铁疙瘩,一堆黑乎乎颗粒状的东西,它们组合起来能防身,能击敌?  

赵孝骞端详新配出来的火药许久后,终于展颜一笑。  

“找个偏僻的地方试试。”  

“如何试?”赵颢兴奋起来了,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兴奋个啥。  

“请青阳真人过来配合一下,头上顶一个葡萄,能不能打中看他的造化,父王以为如何?”  

赵颢脸色变了,虽然不知为何头上要顶个葡萄,但儿子此刻的表情怎么看都像不怀好意的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