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防身利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煦对赵孝骞是很欣赏的,这种欣赏与亲情无关,纯粹是帝王对臣子的欣赏。  

最初赵孝骞逼着赵颢上疏,生生将赵颢的立场掉了个头,从旧党摇身一变成为新党,赵煦当时就被赵孝骞的决断感到惊讶。  

后来打爆刘挚的狗头,双方御前对峙时,赵孝骞不慌不忙将新旧两党之争,巧妙转化成忠孝之争,瞬间站上了道德高地,扭转了不利的局势,赵煦更对赵孝骞另眼相看。  

直到今日的君臣奏对,赵孝骞直指大宋军队的弊病,委婉劝谏赵煦改变文贵武贱的局面,赵煦再次刷新了对赵孝骞的认识。  

抛开宗亲兄弟的关系不论,如此聪慧又果决的臣子,哪个帝王不喜欢?  

赵煦脑海中此刻忍不住冒出一个念头,此人若非宗亲,当有宰相之才。  

前日打破祖宗成法,将他任为实权官职,赵煦愈发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如此大才,值得破例。  

今日赵孝骞的进谏,赵煦每个字都记在心里了。  

正如赵孝骞所预料的,他在赵煦的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  

历史上的哲宗赵煦不是昏君,后人对他评价多有褒扬,如果赵煦不是太短命的话,应是大宋中兴之主。  

可见赵煦本人是不昏庸的,他只是寿命跟不上…  

对于臣子正确的言论,赵煦当然是能够接受的,一如赵孝骞今日所言。  

“子安今年十八岁了,朕记得…尚未成婚吧?”赵煦忽然笑道。  

赵孝骞一惊,目光警惕地看着他。  

你想干啥?  

“臣年少无知,尚无娶妻之念。”赵孝骞急忙回道。  

赵煦不悦皱眉:“十八岁了,怎能不娶妻?年少无知也叫理由么?”  

“好吧,臣说实话…没玩够。”赵孝骞心里憋屈。  

这句其实不是实话,我特么根本没玩过啊!  

赵煦一愣:“你…好真诚啊。”  

“本色如此,官家谬赞了。”赵孝骞不好意思地道。  

“朕没夸你。”赵煦没好气地道:“十八岁未成婚,你父王不着急么?”  

“父王十几房侍妾,没空着急…”  

赵煦瞠目结舌,这对父子真是…  

聊天气氛不对,赵孝骞发现继续聊下去,赵煦说不定要给自己赐婚了。  

我可以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但你最好不好对我的终生幸福指手画脚。  

于是赵孝骞赶紧提出告辞。  

赵煦意犹未尽地咂咂嘴,满肚子话被堵在心口,很不爽。  

临退出福宁殿前,赵煦叫住了他。  

“子安,你今日所言之事颇有道理,朕会认真考虑的。”  

赵孝骞停顿片刻,转身长揖:“大宋之福,江山甚幸。”  

回到王府已是天亮,从昨夜遇刺开始到现在,赵孝骞根本没休息。  

总之就是见各种人,回答各种问题,顺便稀里糊涂搞了个君臣奏对。  

回到王府后,赵孝骞谁都不搭理,径自回到院子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得久,醒来已是黄昏时分。  

丫鬟侍候洗漱,端来膳食,赵孝骞用过后,独自坐在院子里,看着渐渐西沉的夕阳。  

或许是神经太粗,或许是后知后觉,直到此刻闲下来,昨夜遇刺的一幕才在脑海中闪现画面,然后,赵孝骞一阵庆幸后怕。  

活了两辈子,昨夜是自己第一次在生死关前转了一圈。  

当时不觉得害怕,后来被召进宫奏对,也没时间害怕,现在赵孝骞才赫然发觉…我特么差点被杀了啊!  

没人告诉我古代这么危险啊!  

“来人,送壶酒来,本世子要压压惊!”赵孝骞擦了擦额头道。  

刚醒来就喝酒,赵孝骞一通猛灌,一壶又一壶。  

一个多时辰后,赵孝骞再次倒头就睡。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生物钟居然正常了,神奇不神奇。  

大醉之后,人生境界升华了,赵孝骞做了一个决定。  

在这个危险的古代,首先要做的不是什么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而是做好保命的准备。  

不然下一次遇刺,自己还有这么好的运气吗?  

于是赵孝骞当即命人找来两名铁匠,手艺最厉害的那种。  

王府后院找了块空地,就地开炉。  

工业基本等于原始社会的古代,很多现代的大杀器只能靠手搓。  

幸好赵孝骞是世子,不必亲自搓,找人帮他搓。  

两名铁匠已就位,一脸懵懂地等着世子的吩咐。  

炉子烧得很旺,两名铁匠站在炉子边敲敲打打,赵孝骞则命人在旁边支了个小茶几,上面摆满了瓜果点心,一边吃一边悠闲地指指点点。  

首先,需要一大块精铁,百炼精铁,然后,最重要的是做出一根笔直的铁管,焊接是不行的,只能套模。  

铁管的制作过程很艰难,两名铁匠试着制作了好几次,每次都在套模时失败。  

没关系,赵孝骞还年轻,他才十八岁,他有耐心等到天荒地老,总之,这玩意儿不造出来,赵孝骞不打算出王府了。  

外面太危险,男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铁管造了多次,成品率等于零,两名手艺精湛的铁匠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直到下午时分,满头大汗的铁匠才递来一根铁管,一脸的忐忑不安。  

赵孝骞接过铁管比划了一下,又测试了一下笔直程度。  

不算优秀,但…差强人意,勉强可用。  

接下来打磨铁管内壁,用砂纸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