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名臣苏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人自报名号后,赵孝骞当即一愣,被震得浑身一颤。  

历史名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大名鼎鼎的扶胸魔!  

自打穿越以来,所谓的历史名人见了不少,哲宗皇帝不过也就那样。  

但赵孝骞听到苏辙的名号后,还是忍不住有点小激动,如同前世意外遇到了某位一线明星,不管自己粉不粉他,都有种掏笔让他留个签名的冲动。  

“晚辈赵孝骞,拜见苏侍郎。”  

时下的苏辙,官职正是门下侍郎,赵孝骞称他侍郎倒也没错。  

说完以后,赵孝骞闭上眼,暗暗叹了口气。  

果然,听到赵孝骞的名字后,苏辙脸色当即一变,老脸迅速沉了下来。  

“你是赵孝骞?楚王世子赵孝骞?”  

赵孝骞苦笑道:“正是晚辈。”  

苏辙气坏了,重重一跺脚:“你,你你怎能是赵孝骞!”  

赵孝骞无奈地道:“晚辈的名字笔画太多,我也不想叫赵孝骞,要不您跟我父王聊聊,给我换个名字?”  

苏辙没说话,雅阁内垂头抚琴的绝色女子却突然噗嗤一声,然后女子顿觉失礼,急忙起身赔礼告罪,脸蛋儿臊得通红。  

“废旧复新之议,可是你的主意?”苏辙冷着脸问道。  

“我爹干的,晚辈毫不知情。”赵孝骞半秒都没犹豫,就把亲爹推出来背锅。  

“你,你你!当老夫痴傻不成?朝堂内外皆知之事,你否认有用吗?”苏辙更气了。  

见苏辙气得老脸通红,呼吸愈发急促,赵孝骞也吓到了,急忙柔声安抚:“苏侍郎息怒,您可别气坏了身子…”  

“此地是青楼,您若在青楼里有个三长两短,外面不知会传得多恶心呢。”  

苏辙立马回过神,咬牙深呼吸。  

没错,老夫要坚强,老夫不能死在这里,名声太难听了!  

见苏辙慢慢恢复了平静,气色也没那么难看了,赵孝骞这才松了口气。  

与文化人打交道,还真得拿捏他们的软肋。  

他们的软肋就是“道德”二字,比生死更重要,苏辙这位老人家不就妥妥被拿捏了。  

反观赵孝骞…若是外面有人造他的黄谣,他只会洋洋自得到处炫耀“汝观吾弟颇雄壮否?”  

黄谣,对毫无道德廉耻的人来说,不过是一种个人崇拜式的正面宣传。  

独自抚琴的绝色素衣女子姜妙仙,此刻一双妙目也情不自禁在赵孝骞脸上打量扫视。  

这无耻的登徒子,竟然是楚王世子。  

犹记去年,给她砸了一千贯钱却不得其果,于是怒冲冲拂袖而去的人,似乎…正是楚王。  

这对父子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楚王再粗鄙,至少不会堂而皇之要“骚的”,他儿子耿直多了。  

想到这里,姜妙仙不由狠狠白了赵孝骞一眼,然后垂首继续抚琴。  

悠扬悦耳的琴声,此刻苏辙却一点也欣赏不了,他现在满腹怒火,皆因赵孝骞。  

没错,苏辙是旧党,正在被曾布章惇赵孝骞等团伙组织玩命打击的旧党。  

准确的说,苏轼苏辙兄弟俩都是旧党。  

所以苏辙听到赵孝骞的名字后,才会那么生气。  

“可惜了,可惜了…多好的后生啊,可惜竟与奸佞为伍。”苏辙遗憾地长叹道。  

赵孝骞摸了摸鼻子,老头儿活了大把年纪,散买卖不散交情的道理都不懂吗?  

什么地方碰上,都要先论一下政治站队,赵孝骞真是烦透了。  

对于苏家这对兄弟,赵孝骞还是颇有好感的,这与政治立场无关,他本人其实是个没立场的人,所谓的“站队”,无非是不偏不倚抱住皇帝的大腿而已。  

主要是前世背了不少苏轼的诗词,文豪不愧是文豪,赵孝骞不得不五体投地。  

爱屋及乌之下,对这位一生都在狂捞兄长的苏辙,印象也坏不到哪里去。  

可惜的是,苏辙对赵孝骞似乎印象极坏。  

这就没什么好聊的了,既然不是同路人,没必要非死皮赖脸凑在一起论交情。  

于是赵孝骞朝苏辙行了一礼,正要礼貌地告退。  

苏辙却叫住了他,脸色仍不好看,但语气还是缓和了一些。  

“罢了,此地不是朝堂,你又是个后生小子,老夫犯不上与你争论,世子若不弃,且留下与老夫共饮几杯如何?”  

赵孝骞却不大情愿,迟疑了一会儿,道:“苏侍郎能保证接下来不骂人,并且一直说人话?”  

“噗嗤!”姜妙仙又忍不住笑了。  

俏脸通红地起身,再次赔礼致歉,又狠狠瞪了赵孝骞一眼,坐下,继续抚琴。  

苏辙的性格除了有点顽固外,还算比较豁达,展颜呵呵一笑,捋须道:“老夫保证不骂人,也保证说人话,坐吧,今日老夫心绪不佳,后生陪老夫饮几杯便是。”  

赵孝骞于是只好坐下。  

斟酒,端杯,敬酒,一口闷,一气呵成。  

苏辙满饮一杯,望向赵孝骞笑道:“世子认为,大宋推行新法利于社稷,苍生有救?”  

赵孝骞苦闷地斟酒,叹道:“苏侍郎,不聊政事行吗?晚辈什么都不懂,新旧之争,论不清楚的。”  

“如果您非要与晚辈论个是非对错,朝会上咱们再聊,单挑群殴都行,你我战力三七开,未尝不可一搏。”  

抚琴的姜妙仙拼命抿住唇,这次忍住了。  

苏辙看了看自己枯瘦的身躯,又看了看火力旺盛的十八岁小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