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王府进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煦要削弱朝堂旧党,赵孝骞愿意配合。  

反正在赵孝骞的心里,新党旧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对君臣什么的概念并不是太接受。  

赵孝骞选择配合赵煦,更多的是一种积攒个人资本的过程。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  

没有足够的实力改变世界的游戏规则以前,最好保持低调,紧紧抱住最粗壮的那条大腿。  

那种刚穿越就大喊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傻缺,在这个世界上大抵是活不了太久的。  

赵孝骞不是傻缺,他只不过是随遇而安的性格。  

给我官儿,我就当,让我混吃等死,我也不拒绝,像徐霞客那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已是人生至幸。  

从魏节那里拿到了几名旧党官员的罪证,赵孝骞随意看了看。  

罪证很充实,几乎可以说板上钉钉了。  

但罪名不是很大,大多跟贪墨受贿有关,还有个盖房子逾制的,一个从三品官儿,府宅正堂的高度比制度规定的高了二尺左右,已经是王侯府邸的规格了。  

贪污受贿那几个还好说,毕竟钱落了袋,该享受的也享受了。  

府邸逾制那个,赵孝骞就不太理解了,这货图个啥?  

好好盖个房子,摊上天大的麻烦,自古帝王最忌讳的就是“逾越”,非要往枪口上撞。  

当然,新党其实也没那么干净,只是如今朝廷的大势,枪口一律瞄准了旧党,皇城司对新党的所为或许清楚,但仍保持不闻不问的态度。  

罪证拿到手,赵孝骞查阅几遍后,立马派人送进皇宫。  

两个时辰后,皇宫来人,将罪证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赵孝骞,宫人还转达了赵煦的一句话。  

“便宜处置”。  

赵孝骞顿时心里有底了,派人召来魏节,下令皇城司按图索骥拿人。  

一名左司郎中,一名承宣使,两名给事中,还有一名天章阁直学士,半天之内全部被拿下,送入冰井务关押,司内自有专人审问。  

一石惊起千层浪。  

汴京城又炸了。  

炸点很多。  

首先是官家对赵孝骞的实权任命,大宋的律法对宗亲向来极为严厉,宗亲不得任实职已是祖宗成法,早在太祖皇帝在位时已定下。  

百余年过去,官家竟打破成法,将赵孝骞任了实职,尤其是皇城司这种神秘又强权的部门。  

这…成何体统!祖宗的话都不听了,官家这是要翻天了吗?  

没等朝臣们缓过神来,便又传来了坏消息。  

赵孝骞令皇城司拿问了五名朝臣,最高是从三品的天章阁直学士。  

果然,宗亲掌权的结果,必然是祸国殃民,倒行逆施,这能忍?  

不出所料的,无数朝臣疯了似的上疏参劾赵孝骞,也有一些忠直之臣索性对着赵煦开骂。  

鹅毛大雪般飞进皇宫的奏疏,赵煦看都懒得看,一律留中,对此事不表态。  

朝臣们不甘心,跑到宫门外跪地抗议。  

又是一哭二闹的把戏,听着都腻了,赵煦自然也不理会,不仅如此,还好心地派宫人送来热水干粮。  

你们有种在宫门外跪到天荒地老,朕养你们。  

赵煦不在乎,赵孝骞自然更不在乎。  

几名旧党朝臣被拿进了冰井务,接下来便走流程了。  

审问,用刑,亮罪证,认罪,取供,送交大理寺,最后大理寺判案。  

皇城司该做的已经做完,剩下的便是大理寺的活儿,以及朝堂上新党与旧党互相扯皮,赵煦最终做决定。  

于是,赵孝骞又轻松下来了。  

封了实权官儿,世子也是要休息的,赵孝骞可没有打工人的觉悟。  

上辈子当牛做马,这辈子又当牛做马,我特么不白穿越了吗。  

今日王府有喜事。  

雪盐的买卖终于见到盈利了。  

一大早便有马车停在王府门口,一箱箱铜钱银子被搬下来。  

赵颢和赵孝骞站在门口,两眼放光,一脸喜意。  

父子俩见到钱财,一如既往地没出息。  

雪盐面世不过半月,楚王府名下的田庄建了不少黑作坊,专门用来提纯官盐。  

几位大股东共同发力之下,中原地区的渠道尚未铺开,但汴京城的权贵和富贾家中,已悄然多了雪盐这种东西。  

雪盐定价不高也不低,如今的官盐卖四十七钱每斤,私盐便宜多了,卖十七钱。  

经过几位大股东商议后,决定雪盐只走高端奢侈路线,于是定价二百文每斤。  

据说这价格还是皇族的老族长赵宗晟定下的。  

老头儿看着慈眉善目的,下手一点也不善良,黑得很。  

半月过去,股东们终于等到了盈利的时刻。  

“儿啊,咱们发财了!”赵颢站在门口,看着下人们一箱一箱地往王府内搬钱,兴奋得像一只站在粪堆上的苍蝇,不停搓手手。  

赵孝骞也很兴奋,穿越至今,哪怕抢了纨绔不少钱,赵孝骞仍然觉得手头太紧。  

多少日子了,一直心心念念的青楼还是没敢去,怕露怯。  

亲爹砸一千贯都没睡到花魁娘子,这件事成了衡量青楼消费的标杆。  

今日赵孝骞终于可以挺胸抬头,像个大冤种一样昂然走进青楼了!  

男人可以不当大冤种,但必须具备大冤种的实力。  

“这次分润,算上你的一成利,咱王府总共分到三千贯,发了!”赵颢两眼闪闪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