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辖下所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灌汤包发源于汴京,但它发明出来却更早,在唐玄宗时期,便有一位姓孙的厨子做出了灌汤包。  

唐玄宗甚喜此物,亲自将它命名为“灌汤馒头”,唐朝时的“馒头”便是包子的意思。  

后来到了大宋,这家第一楼便在汴京开了起来,据说还是唐朝时的秘方,不过厨子不姓孙了。  

赵孝骞和魏节走进第一楼,四下打量环境。  

说是“第一楼”,但其实地方并不大,一楼大约能摆五六张桌子,上面还有二三楼。  

楼内的装潢很简陋,人们来这里也不是冲着装潢来的,在汴京潘楼街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这样一间店铺委实不错了。  

楼内的桌椅颇为陈旧,门口挂着厚厚的布帘。  

神奇的是,这里也有怀抱琵琶的歌妓,在楼上楼下游走,央求客人点个曲子,或是陪客人饮几杯。  

陪饮几杯酒不会那么单纯,算是默许了被客人摸摸抓抓,属于底层阶级的皮肉生意。  

还有市井闲汉们在桌子之间穿梭,客人需要买什么东西,或是别的需要引介的人和物,闲汉们便收取客人的赏钱,喜滋滋地帮忙跑腿。  

后厨的小门紧闭,大约是掌柜怕灌汤包的秘方被人偷去,防得很严,客人若起身打算去后厨看看制作过程,掌柜和伙计会拦在门口,笑吟吟但态度坚决地请客人回去。  

赵孝骞和魏节点了两屉包子,还点了几样小菜和一壶酒。  

热腾腾的包子很快端上来,揭开屉布,赵孝骞发现跟前世的灌汤包有些不一样,个头很大,一只大约有拳头大小,面皮很薄,简直能透过面皮看到里面晃荡荡的汤汁。  

挟起一只放凉后,赵孝骞迫不及待一口咬下,不忙松口,先从缺口处使劲吸里面的汤汁,再咬里面的馅儿。  

这一口下去,赵孝骞差点流出泪来。  

前世的味道!  

一种美食传了千年,味道居然一点没变,幸福感爆棚。  

魏节坐在他对面,一脸呆滞地看着他。  

吃个包子都能流泪,这位楚王世子的精神状态…  

难怪敢揍前任宰相,这人疯起来怕是连自己都不放过。  

“好吃!”赵孝骞擦了擦眼眶:“多谢立衍兄引介此地,以后我定常来。”  

这都不是吃包子了,而是吃情怀,来自前世的乡愁。  

魏节扯了扯嘴角,不习惯笑的人,再怎么努力,笑起来都充斥着一股大反派皮笑肉不笑的阴森味道。  

“世子喜欢就好,此地亦常来下官。”  

吃完一个又一个,赵孝骞吃了大半屉,委实吃撑了,这才端杯敬魏节。  

节奏放缓,魏节说起了正事。  

“世子今日上任,下官给您说说皇城司的情况,皇城司辖下有两司,一曰‘探事司’,一曰‘冰井务’,二司皆受皇城司节制。”  

赵孝骞不解,“探事司”能理解,顾名思义,打探情报的,皇城司的本质就是个特务机构,探事司自不可少。  

冰井务是个啥?  

魏节不慌不忙地解释:“所谓‘冰井务’,所司主要是宫闱之内,皇宫里的官家太后和贵人们,夏天要用冰降暑,宫中便设冰井务,所谓‘冰井’,指的是宫中藏冰之所,给贵人们提供冰块。”  

“太宗以后,冰井务就变了,它成了历任官家在宫中布下的眼线,专职监察宫禁宿卫之言行,不仅如此,冰井务还兼羁押之责。”  

“举凡皇城司拿问之人犯,在交给刑部或大理寺审问之前,皆由冰井务暂时羁押,当然,若是重大刑案,冰井务也会私下刑讯审问,再交给刑部或大理寺问罪。”  

赵孝骞恍然大明白。  

简单的说,皇城司下面有两个部门,一个是探事司,一个是冰井务。  

探事司负责打探和抓人,冰井务负责关押和审问。  

而且冰井务还是皇宫中重要的防线,它的密探潜伏在皇宫里,专门监察那些宫禁宿卫的言行,保证官家的安全。  

“咱俩是勾当公事,能节制探事司和冰井务?”赵孝骞又问道。  

魏节道:“当然,探事司和冰井务隶属皇城司,世子和下官是皇城司最高的官,辖下两司皆听命于你我…”  

顿了顿,魏节补充道:“…以后主要是听命于世子。”  

赵孝骞立马对魏节心生好感。  

这货很会做人,不需要沾毛,已经比猴儿还精了。  

“皇城司不是有三位勾当公事吗?除了你我,还有一位呢?”赵孝骞没忘记漏网的那个勾当。  

如果不服,照例打爆他的狗头。  

魏节道:“还有一位勾当公事常驻宋辽边境的真定府,他专司打探辽国敌情和兵马调动布置,‘皇城司’设立之初,本就是为打探敌情而存在的。”  

赵孝骞不由暗暗吃惊。  

如此神秘隐蔽的特务机构,能量果真不小,由内而外都顾及到了。  

真定府太远,暂时没法对他立威。  

了解到皇城司的大概情况后,赵孝骞这才说起了正事。  

“有件事烦请立衍兄辛苦一下…”赵孝骞道。  

魏节急忙道:“尽管吩咐世子。”  

“是‘世子尽管吩咐’…唉,算了,你高兴就好。”  

赵孝骞顿了顿,低声道:“汴京城和各地官员里,关于旧党一方的名单,你整理一份给我。”  

魏节道:“新旧两党所属朝臣,皇城司早有名录,世子随时可查阅。”  

赵孝骞点头,并不感到意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