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来钱门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子没法过了,赵孝骞差点原地去世。  

晴天霹雳也不过如此了吧。  

“为何没钱了?”赵孝骞神情变得很焦虑。  

当初王府陷入破家危机的时候,赵孝骞都没如此失态过。  

家没了可以再置办,可…钱若没了,那是真没了啊!  

“堂堂王府,名下田产商铺不少吧?怎会没钱了?”赵孝骞震惊地问道。  

赵颢叹了口气,道:“吾儿上次被蹴鞠砸晕,一夜昏迷不醒,性命危在旦夕,老夫急坏了,在道君像前许下愿,若吾儿能平安无恙,老夫愿倾尽家财,一文不留,全献给玉清宫,为道君塑金身。”  

然后赵颢又道:“许是道君听到老夫的许愿,吾儿所幸无恙。今日一早,家中库房里的钱财异宝终于被搬空,送进了玉清宫,老夫此愿已还,对道君也算有个交代了。”  

说着赵颢一脸虔诚,面朝玉清宫方向遥遥拱手,向道君表示自己刚刚远距离发送了一条感激短信。  

赵孝骞无声惨笑,身躯摇摇欲坠。  

那个该死的青阳牛鼻子,上次那一记神之掏蛋手,冥冥中已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无限悲凉涌上赵孝骞心头。  

穷了,我赵公子还没全场买单,家里已经破产了…  

赵孝骞开始思考,如果现在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这么干会不会有点不要脸?  

毕竟十八岁了,脸皮越来越薄,太超出年龄范围的事儿,干起来有几分羞涩…  

“吾儿脸色不对,难道病了?”赵颢探手,试了试他的额头,关怀之色溢于言表。  

赵孝骞叹了口气,算了,自己的亲爹,含泪也要过下去。  

“父王还愿,把家财都送给玉清宫,孩儿无话可说,但您…至少给自己留点儿吧?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赵孝骞无奈地道。  

这个活爹,真是让自己操碎了心。  

赵颢却正色摇了摇头:“吾儿此言差矣。做人做事,可欺人,可欺己,但不可欺天。”  

“举头三尺有神明,说好了倾尽家财,既然吾儿无恙,那便是道君显灵,出了大力,为父许的愿便要作数,家财一文都不能留,否则必有恶报。”  

“岂不闻李太白曰,千金散尽还复来,咱家有田产商铺无数,无非少了点现钱,暂时过得紧巴一点,很快就能赚回来。”  

赵孝骞目光悲凉,无语望天。  

全场买单的美好愿望,大约要缓一缓了…  

然而赵颢却突然精神一振,低声道:“王府虽然没钱了,但眼下有一条来钱的门道,此事尚需吾儿出把力气。”  

“什么门道?”赵孝骞终于恢复了一点精神。  

赵颢认真地问道:“吾儿方才制那雪盐的手段…是你独自想出来的,还是前人已有成例?”  

赵孝骞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叹道:“是孩儿自己想的,其实只是多了一道蒸馏提纯的过程…”  

大宋以前,制盐大多用的是刮泥淋卤法,或是晒盐法,赵孝骞依稀记得蒸馏制盐法是从明清时期才有的。  

在如今这个年代,蒸馏制盐应该只有他会。  

赵颢当然不懂这些,闻言使劲一拍大腿,惊喜道:“如此甚好!骞儿,这买卖能做!摊子铺开了,日进斗金都不是问题!”  

赵孝骞没那么惊喜,今日他制盐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吃饭。  

毕竟他觉得王府产业众多,收入不菲,没必要劳动自己这个世子去想赚钱的法子。  

人算不如天算,富贵世子终究还是为钱所困了。  

“父王,制盐容易,但孩儿记得朝廷有盐铁司的,咱们这算是私盐吧?售贩私盐可是大罪,父王本就在风口浪尖,难道不怕落人话柄?”  

谁知赵颢却哂然一笑:“老夫这楚王是白当的?放心,为父有办法让咱家制的盐合理合法,没人敢挑错处。”  

赵孝骞终于有了些许期待,死去的心活过来了。  

不管怎么说,有钱进账便好,他离青楼勾栏的距离其实并不远,大约只差…几百斤盐?  

以后大摇大摆进青楼,知客朝楼上大吼一声“楚王世子兼盐贩子赵公子驾到”…  

嗯,似乎不怎么好听。  

赵颢却很严肃地把制盐当成了一桩正事来办,拽着赵孝骞便往外走。  

“把你制盐的机关图纸画下来,写好方法,秘方老夫亲自收藏,用具老夫派心腹之人去打造,先制几百斤试试!”  

脚步一顿,赵颢突然仰天大吼:“余财方去,又添新财,老夫好快乐啊——!”  

赵孝骞满头黑线,下意识离他远了点。  

路过的王府下人惊愕地看着父子二人,赵孝骞急忙解释:“我与他不怎么熟,真的。”  

禁宫,福宁殿。  

桌上燃着沉香,官家赵煦坐在蒲团上阖目养神,年轻的面庞透着几分疲惫。  

自从亲政后,赵煦几乎没轻松过,每天不仅要批阅海量的奏疏,还要召见一批又一批朝臣商议朝政。  

做人太累,做皇帝更累,可他没有选择,甚至甘之如饴。  

掌握权力的滋味,妙不可言。  

一名中年宦官匆匆走进殿内,宦官名叫郑春和,侍候赵煦已多年,是天子潜邸之心腹。  

郑春和入殿,见赵煦正阖目假寐,于是迟疑了一下,站在桌案前不敢惊扰。  

赵煦仍闭着眼,却悠悠地道:“欲奏何事?说吧。”  

郑春和躬着身子,低声道:“官家恕罪,您日前吩咐奴婢办的事,奴婢已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