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1/2)
太馋了!
没想到来了这,还吃上煎饼了,美得很啊。
刚出锅的煎饼拿在手里实在烫手,寒枝只好随手揪了两张树叶包在外面隔热。
树叶不干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一口咬下去,韭菜的特殊香气和鸡蛋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再加上香浓的牛油。
泰好吃辣!
因为烫,所以周边一片斯哈斯哈声,但一点不影响把煎饼往嘴里塞的速度。
“真的比烤肉还要好吃,有牛肉的香气。”祝葵吃过牛肉,这么评价道。
“你说牛在很远的地方,你去的话要多久啊?”寒枝之前问祝葵牛在哪,祝葵只说在北方很远的地方。
祝葵想了想,不是很确定的回答,“四个月?”一路看过四次圆月,所以应该是四个月。
她现在知道了一年有十二个月,结合她以前看到过的月亮,发现十二这个数字是十分准确的。
明天还要学二十四节气。
祝葵深觉自己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还有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有种白活了的感觉。
认识风氏不到一个月,却学到了比自己前面几十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的知识,好像又不算白活。
祝葵知道,无论是白陶、白盐、织布机、水井和现在这种用麦子做成的面食,任意一种拿去其他地方,都可以为自己赚来比现在还要多的粮食。
明明每年祝葵都很期待可以随着象群一起迁徙到处做生意。但今年她却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这样她和风氏,就可以更多的相处在一起。
但这只是一种小小的奢望,只要象群还愿意带着她迁徙,为她运送货物,她就不会停止自己的生意。
她现在突然觉得这生意做得还是太小了点。
应该再做大一些,这样,就可以把她见到的所有好东西,传到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
小麦的食用方法,经过这次非常实用的宣传,算是被众人牢牢记在了心里。
“冬小麦和油菜的种植时间差不多,你们如果真的想种,明天过来听栗跟你们讲一下种植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吃了一顿面食之后,已经有人主动提出想要种植小麦了。
这结果当然是喜闻乐见的,不过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种植麦子,最好听听课再行动。
“第一次种,我建议你们不要种太多,每家种上两三亩就行,这样管理起来可以更精细些。”
众人听着纷纷点头,是了,虽然麦面好吃,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新作物,即使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也不免心慌。
因为跟着游商做生意,包吃包住,所以祝葵的这些侍从们大多都不会种田。
但他们很多都是有家人的,家里也都有农田要种。
明天听得时候可要好好记住,回去时才能和家里人说清楚。
还有这个石磨的做法,也要学一学,没有石磨,麦子就还是麦饭,而不是面粉呀。
“艾蒿艾蒿。”寒枝在选定的井址边转悠,看着满地的艾蒿丛,满意的点头。
当初就是因为这一块的艾蒿长得格外茂盛,所以才选定了地点。
刚才过来的时候,还看到艾蒿丛里有丝丝雾气飘散出来,这也是地下水充沛的表象之一。
如果是冬天下雪,这一块的雪也会化得格外快些。
“小巫医,大早上的来这荒地做什么呢。”不远处有人招手和寒枝打招呼。
是给游商送菜的人,里面还有个专门种菜的阿婆。
寒枝很喜欢和那个阿婆打交道。
据说她是祝葵年轻时候在奴隶集市上遇到的,当时病的已经站不住。
祝葵却刚好知道这病怎么治,又看她十分年轻,治好了还有不少年能活呢,就把她换了回去。
治好病之后,祝葵一开始让她跟在自己身边,帮着洗衣做饭,干些屋子里的活。
但她却告诉祝葵,自己从前就是帮着奴隶主种菜的,而且还种的很好。如果不是生了病,也不会被奴隶主给换去集市上。
祝葵就试着给她弄了几亩菜地。
事实也确实是她说的那样,她一个人就能种好几亩的菜地,而且地里的葵薤韮也比之前的人种的更肥壮。
祝葵自己现在身边跟着的几十人,再加上寒枝和几十个雇工,加起来几百人的菜,都是她一个人种植的。
每天天没亮就起来摘菜,然后跟着那些帮忙运菜的人一起送过来。
寒枝见过她几次之后,两人慢慢就熟络起来。
聊着聊着,寒枝发现她对于园中各种菜的习性都非常了解,包括什么时候种什么菜,到了什么阶段就可以追肥,如数家珍。
“这地里前面要是种了葱蒜,之后可就不能种韭,长不好。”阿婆这么说。
寒枝很惊奇,这都能自己摸索出来,观察力不一般啊。
葱蒜韭不能连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是同属科的植物,很容易被同一种病虫害侵袭。葱蒜类本身根部残留的病菌就能在土壤中存活很久,要是再继续种同属,后面的菜只会病的更重。
“这藿呢,水要看好喽,多了少了都不行咧。”阿婆又说,藿就是豆子。
因着阿婆擅长种菜,寒枝对种菜也有些心得,两人最近越来越投机。
“不是要在这里打水井吗?我在这看看地方选的行不行。”寒枝大声回应种菜阿婆的招呼。
阿婆腿脚利索的往寒枝这边走。她常年种菜,总是提着水罐子在地里来回的走给菜浇水,所以虽然年纪不小,身体却一直很好。
送菜的人多的很,她不跟着也没影响。倒是小巫医,难得早上看到她,抓紧聊聊啊。
上次小巫医提了一嘴菜地堆肥的事,她一直记在心里,就等有空好好听她说
没想到来了这,还吃上煎饼了,美得很啊。
刚出锅的煎饼拿在手里实在烫手,寒枝只好随手揪了两张树叶包在外面隔热。
树叶不干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一口咬下去,韭菜的特殊香气和鸡蛋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再加上香浓的牛油。
泰好吃辣!
因为烫,所以周边一片斯哈斯哈声,但一点不影响把煎饼往嘴里塞的速度。
“真的比烤肉还要好吃,有牛肉的香气。”祝葵吃过牛肉,这么评价道。
“你说牛在很远的地方,你去的话要多久啊?”寒枝之前问祝葵牛在哪,祝葵只说在北方很远的地方。
祝葵想了想,不是很确定的回答,“四个月?”一路看过四次圆月,所以应该是四个月。
她现在知道了一年有十二个月,结合她以前看到过的月亮,发现十二这个数字是十分准确的。
明天还要学二十四节气。
祝葵深觉自己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还有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有种白活了的感觉。
认识风氏不到一个月,却学到了比自己前面几十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的知识,好像又不算白活。
祝葵知道,无论是白陶、白盐、织布机、水井和现在这种用麦子做成的面食,任意一种拿去其他地方,都可以为自己赚来比现在还要多的粮食。
明明每年祝葵都很期待可以随着象群一起迁徙到处做生意。但今年她却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这样她和风氏,就可以更多的相处在一起。
但这只是一种小小的奢望,只要象群还愿意带着她迁徙,为她运送货物,她就不会停止自己的生意。
她现在突然觉得这生意做得还是太小了点。
应该再做大一些,这样,就可以把她见到的所有好东西,传到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
小麦的食用方法,经过这次非常实用的宣传,算是被众人牢牢记在了心里。
“冬小麦和油菜的种植时间差不多,你们如果真的想种,明天过来听栗跟你们讲一下种植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吃了一顿面食之后,已经有人主动提出想要种植小麦了。
这结果当然是喜闻乐见的,不过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种植麦子,最好听听课再行动。
“第一次种,我建议你们不要种太多,每家种上两三亩就行,这样管理起来可以更精细些。”
众人听着纷纷点头,是了,虽然麦面好吃,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新作物,即使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也不免心慌。
因为跟着游商做生意,包吃包住,所以祝葵的这些侍从们大多都不会种田。
但他们很多都是有家人的,家里也都有农田要种。
明天听得时候可要好好记住,回去时才能和家里人说清楚。
还有这个石磨的做法,也要学一学,没有石磨,麦子就还是麦饭,而不是面粉呀。
“艾蒿艾蒿。”寒枝在选定的井址边转悠,看着满地的艾蒿丛,满意的点头。
当初就是因为这一块的艾蒿长得格外茂盛,所以才选定了地点。
刚才过来的时候,还看到艾蒿丛里有丝丝雾气飘散出来,这也是地下水充沛的表象之一。
如果是冬天下雪,这一块的雪也会化得格外快些。
“小巫医,大早上的来这荒地做什么呢。”不远处有人招手和寒枝打招呼。
是给游商送菜的人,里面还有个专门种菜的阿婆。
寒枝很喜欢和那个阿婆打交道。
据说她是祝葵年轻时候在奴隶集市上遇到的,当时病的已经站不住。
祝葵却刚好知道这病怎么治,又看她十分年轻,治好了还有不少年能活呢,就把她换了回去。
治好病之后,祝葵一开始让她跟在自己身边,帮着洗衣做饭,干些屋子里的活。
但她却告诉祝葵,自己从前就是帮着奴隶主种菜的,而且还种的很好。如果不是生了病,也不会被奴隶主给换去集市上。
祝葵就试着给她弄了几亩菜地。
事实也确实是她说的那样,她一个人就能种好几亩的菜地,而且地里的葵薤韮也比之前的人种的更肥壮。
祝葵自己现在身边跟着的几十人,再加上寒枝和几十个雇工,加起来几百人的菜,都是她一个人种植的。
每天天没亮就起来摘菜,然后跟着那些帮忙运菜的人一起送过来。
寒枝见过她几次之后,两人慢慢就熟络起来。
聊着聊着,寒枝发现她对于园中各种菜的习性都非常了解,包括什么时候种什么菜,到了什么阶段就可以追肥,如数家珍。
“这地里前面要是种了葱蒜,之后可就不能种韭,长不好。”阿婆这么说。
寒枝很惊奇,这都能自己摸索出来,观察力不一般啊。
葱蒜韭不能连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是同属科的植物,很容易被同一种病虫害侵袭。葱蒜类本身根部残留的病菌就能在土壤中存活很久,要是再继续种同属,后面的菜只会病的更重。
“这藿呢,水要看好喽,多了少了都不行咧。”阿婆又说,藿就是豆子。
因着阿婆擅长种菜,寒枝对种菜也有些心得,两人最近越来越投机。
“不是要在这里打水井吗?我在这看看地方选的行不行。”寒枝大声回应种菜阿婆的招呼。
阿婆腿脚利索的往寒枝这边走。她常年种菜,总是提着水罐子在地里来回的走给菜浇水,所以虽然年纪不小,身体却一直很好。
送菜的人多的很,她不跟着也没影响。倒是小巫医,难得早上看到她,抓紧聊聊啊。
上次小巫医提了一嘴菜地堆肥的事,她一直记在心里,就等有空好好听她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