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瓶(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问题,他的目光完全集中在瓶身绘像上:

“这是朱雀。‘飞朱雀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魂瓶上绘朱雀,可能就是为了导引灵魂。我们穿越的秘密或许在它身上。”

他想把魂瓶拿到手中仔细查看,可壮汉却牢牢握住魂瓶一端,怎麽也不撒手。

“如果魂瓶能让我们穿越,那一定也能带我们穿回去!”中年人声音略微有些颤抖,这可是他回家唯一的希望了,彷佛为了增强信心一般,他说完又问王扬道:“对吧?”

王扬虽然心中没底,不过为了安慰他,还是点了点头。

“让我来看吧,魂瓶的秘密其实藏在瓶身上。”壮汉将魂瓶拉向自己眼前。

“你懂魂瓶?”俊少年奇道。

“当然,我在网上看过一篇帖子,专门讲魂瓶的。你们看,这上面有字!小博士,你撒一下手,让我仔细看看。”

王扬松手,头倾向前,却没看到字迹。俊少年和中年人也凑了过去。

“字在哪啊?”俊少年问。

“这得用水洗,洗了就能看到字了。”壮汉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拿着魂瓶径直向河边走去。

王扬神色一肃,快步跟上:“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不用,你们在这儿等着。我一个人就行。”壮汉语气难得地客气道。

“没关系,反正呆着也是呆着。”王扬脚步加快。

壮汉突然撒腿就跑!

王扬在後面紧追!

俊少年和中年人後知后觉,也跟着跑了过来。

眼看就要跑到河边,壮汉高举魂瓶,却不是扔向河中,而是用力向地上一砸!

只听哗的一声,

魂瓶被砸得粉碎!

所有人都呆住了,中年人发出一声呼号。

壮汉趁众人愣神的当口又出脚一记横扫,将大半碎片踢入河中!

王扬顾不得壮汉,直接奔到河边,只见河水茫茫,水流甚急,哪还有魂瓶碎片的影子?!

中年人疯了似就要跳河,被王扬死死拽住:“许编!冷静!”

“你,你有病啊!”俊少年震惊地看着壮汉。

壮汉道:“你傻啊!让他俩研究出怎麽用魂瓶,把我们带回去怎麽办?”

俊少年愣了愣,声音弱了一些:“那,那也不能......”

“狗杂种!”中年人眼睛一下就红了,向壮汉扑去。

“站住!”王扬突然大喝一声,声色俱厉。中年人下意识停住。却发现王扬略过他,快速跑向草丛中已经站起的瘦子。

几人不明所以,都跟了过去。

“你要去哪?”王扬问道。

瘦子勉强挤出一个微笑:“没......没......”

王扬紧盯瘦子,突然问道:“你最喜欢哪部电影?”

“什麽?”俊少年一头雾水。

“发神经!”壮汉不满地嘟囔了一句。

“你个傻x!”中年人一把揪住壮汉的破麻衣领。

“松手。”壮汉脸一沉。

瘦子在王扬的注视下脸部肌肉颤抖得更厉害了。

“随便说一部也行,只要能说出一部就可以。”王扬逼近瘦子。

另外三人感觉到不对,一起看向瘦子。

瘦子突然推了王扬一把,王扬踉跄一退,正好踩翻了醋碗,大半碗黑醋都结结实实地洒到了他的裤腿上,把一大块布料打湿得透透的。

瘦子转身狂奔,口中歇斯底里地喊着:“鬼啊!鬼啊!恶鬼上身啦!”

王扬顾不得擦拭,叫道:“快追!他不是现代人!”

————————————————

注:①“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一说出自清代学者焦循,後为王国维丶胡适等继承发展,认为文学时移世易,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专擅的文学种类。

②关於中古概念的使用在学界并非绝对,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段的研究者习惯自称中古,而近十年来,宋至明的学者也有用“中古”自称的趋势,这是对标西方汉学界MiddlePeriod的概念,部分学者把它翻译成“中叶”,而非中古。

不过中古概念扩大化确实是个趋势。比如去年在耶鲁召开的第三届MiddlePeriodChina,宋及宋以後的学者居然占了一多半!时间段则定为220-1600年,设置得如此宽泛,虽说能打破壁垒,却丧失了使用中古概念的深层含义。

③把文学局限於诗词小说一类有限的文学体裁的认知其实来源於西方近代literature代表的纯文学观念。我国自古便有广义文学观,章太炎释文学言:“文学者,以有文字着於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按照章氏的说法,则文学两字网罗者甚大。

今日少数古典文学研究之重镇院系仍有秉承传统而并重文献学丶文字训诂学丶史学等科目者,而非仅以纯文学自限。

④中古是世家门阀的时代,截止到唐末,自宋以後门阀消亡,彻底开启平民社会至於今。以黄河为比喻,中古就相当於黄河拐弯处,浪大流急,水情复杂。自此之後,黄河改道,风貌大变。坊间有一句传言“唐之事近於古,宋之事近於今”,倒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中古的分水岭地位。

不过这句话是一则学术谣言,传谣者每每把这句话归於陈寅恪,甚至还被引到论文里去,也算咄咄怪事。陋见所及,陈先生没说这句话。我猜测此则谣言的原型或许是刘伯骥先生在《宋代政教史》中说“唐之治近於古,宋之治近於今”。

总之,中古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其文明与野蛮,壮丽与黑暗,伟大与卑微,交织缠绕,不可分割,泥沙俱下,汇而成流。而观察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