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你曾经只是一只猴子(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唐三藏是集三教义理于一身的完美取经人和驯化世人的典型,既有忠君爱国的儒生情怀,又深谙参禅悟道之法。因此也有人说“三藏”之名既来源于三藏大乘佛法,又来自于儒释道三者藏于一身的谶语。

唐僧前世的反叛不羁与现世的唯唯诺诺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一场转世投胎,他忘记了质疑和反抗,成为一个彻头彻尾顽固迂腐的如来信徒。

去看看原文,在唐僧转世之后,他的佛法思想再没有被提及过。

现在还觉得西游记没有批判,不是悲剧吗?

正如今何在所说:“西游的主题根本就不是打妖怪。妖怪只分两种:一种都是当年跟着孙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像牛魔王之类的,孙悟空必须把当年和他一起战天斗地的结拜兄弟都干掉,就为了成佛,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悲剧;另一种则是神仙安排下来的,不是这个的坐骑就是那个的宠物。这也太恶心了。”

所以才有人说今何在读懂了西游。

此时苏来也在网络上分析着类似的内容,但是言辞更犀利一些。

看完了苏来的分析,有人点点头:“这么说,还真的有点道理啊。”

“我原本还在想,刘金奎怎么会为这样的作品去唱宣传曲,现在看来,内核有一些相似嘛。”

“看似颠覆,实则没有。”

当网络上的热度掀到最高点的时候,很多创作者也已经看完了《悟空传》。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是:“原来还能这么写?”

一时之间,不少人甚至有了灵感。

如果说地球上哪一本书最能刺激西游改编,那么《悟空传》一定榜上有名!

别扯什么尬吹,因为在地球上,即使是被很多人认为经典的《宝莲灯》和《宝莲灯前传》里面都有《悟空传》的影子。

宝莲灯的主题是什么?改天条!

反叛的更厉害!

里面天庭的设定和《悟空传》如出一辙。

最关键的是,里面对于沙僧的处理几乎和《悟空传》一模一样,别人大闹天宫的时候,沙僧为了救玉帝和王母,而打碎了一个琉璃盏,然后被贬下凡。

玉帝对沙僧说的话是:“你也配比朕的琉璃盏?”

在《宝莲灯前传》和《悟空传》中,沙僧的结局都是费尽心力找回了琉璃盏的所有碎片,但是最后还是被贬下凡去。

“我有想法了!”有的创作者眼前一亮,打开word就是干!

“方澈这一波,算是为西游题材改编开了一条路出来!”

……

《悟空传》上架第一天,所引起的热度太大了。

能不大嘛,仅仅第一天救卖出去了70多万册。

而随着苏来等人在网上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单想看看这本离经叛道的悟空传到底是什么书!

90万,

110万,

130万,

仅仅三天的时间,这本书的销量就达到了170万。

这里面,就包括很多中年人。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读这本书,这本书的内核也愈发清晰。

有的中年人甚至读到流泪。

因为这本书对于很多中年人来说,太残忍。

甚至一些成年人在网上还讨论呢。

“谁一开始又不是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呢,就像那个妖王一样,啥也不懂,以为天地之间就我一个,不舒服了就想反抗。”

“但是人们总是生活在某种既存的社会价值规范中的啊。这种既存的社会价值规范,努力把我们纳人其秩序体系,赋予我们一个特定的位置,并事先规定了我们生存的意义。它具有某种外在的强制性。”

“它宣称其存在的合理性不需要进行任何论证。凡是承认这种秩序并遵守它的人,就被赋予正面价值(神),而那些怀疑、不遵从秩序、在秩序之外活动的人就被赋予负面价值(妖),并由此被剥夺存在的权利。”

“很简单,老板告诉你要想有工作,就要996,这就是人家的规则,你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每周歇两天,但是你现在必须接受这就是福报!”

“对对对,这就是很多成年人心里不甘的地方,我们总是不敢按照我们的本性来生存,而必须要外界的一个说法,必须要得到既存秩序的承认,才能实现自我的肯定!”

“都他妈说活出自己,但是活出自己太难了!”

“哎,我们都曾经是孙悟空,但是长大后,变成佛了。”

“哈哈哈,这话说的。是这么个意思。”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没有孙悟空的勇气和反叛能力,但是这不妨碍大家向往。

并为这种情节而感动。

俗话说,墓有重开日,人无在少年。

那些年少时的梦想,破灭了,也就破灭了,只是再提起时,还是会忍不住心情激荡。

有人在网上发布评论:“我觉得这是一本神书!”

“其实吧,里面的孙悟空更多的表现的是本性,这本书的内核我想用一句话来表现,那就是,本性比神明更高贵!”

就在这时,方澈登上微博,发布了一条动态:“电影大圣归来即将上线,大圣很重要,归来二字更重要。”

“西游可望不可忘,请君再做少年郎。”

照例,参考文献:

[1]刘玲玲.论《西游记》的政治悲剧内核[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3):32-34.

[2]杨新敏.本性比所有的神明都高贵——今何在《悟空传》的一种解读[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39-

[3]汪弋力.从《西游记》《悟空传》看“西游”内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