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舌尖杀疯,华唯来人(4/5)
吃遍了外面的美食,有一天回到家中,奶奶拿出一块你早就不爱吃的桃酥,宝贝似的拿到你面前:“吃啊,我给你留的,你小的时候最爱吃这个……”
那一刻,有些恍惚吧?
老人们固守着过去的记忆,记着你小的时候爱吃的一切。
或许是也曾经想过,希望能回到你小的时候,天天黏在他身边的时光吧。
……
京城,一个小小地出租屋里。
电脑前,有人看着视频里打年糕的老人,不由得响起了自己儿时。
那时候自己也是天天缠着奶奶给自己做这个吃。
但是现在……
好几年没回家了,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大。
“哎……”这人眼眶湿润了起来。
这才是舌尖的魅力。
绝不仅仅是一个高清摄像机能够概括的,也不仅仅是描述了美食的精彩。
如果是那样,舌尖没资格获得那么高的评价。
舌尖的本意是通过美食,通过食物,唤起人们的乡愁,唤起人们对家的记忆。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月无情人有情。
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个家,家中都有一种深深的牵挂。
终于,第二集结束了。
第二集看完之后,大家还是馋,还是饿。
还是会点外卖。
但是这一次,吃的是自己儿时的记忆。
有人看完之后,抽了抽鼻子。
然后登上豆瓣网,修改了自己对《舌尖》的评分。
原本这人给的分数是8分。
现在他给了十分。
“很好的一部片子,最难忘的味道是小时候的味道,最深的思念叫乡愁……”
有人冲到了微博上。
“舌尖第二集比第一集好看多了!”
“牛逼!”
“这文案,神了!”
辽宁大学的几位硕士研究生,终于感受到了老师所说的《舌尖》的牛逼之处。
结构上,巧妙穿插故事,设置悬念,甚至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
内容上,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文案。
“绝了,真是绝!”
晚上十点半。
舌尖第二集重播,收视率!
好家伙,看来很多人,是真的爱在晚上找虐啊!
结果这一集看完之后,有人含着泪给家里的老人发了一条信息:“妈,想吃你做的黄馍馍了。”
他老妈还没睡。
看了之后,先是惊异:“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好多年不做了。”
过了几秒钟,妈妈又回到:“妈明天就去买材料,什么时候回家?”
屏幕这边的儿子,哭的稀里哗啦。
这天晚上,“看完舌尖想家了”,这个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
第二集播出之后,饿了吗的下载量新增241万!
关于《舌尖》的讨论已经不再是一个纪录片的讨论了。
《舌尖》变成了一个全民性的事情。
“妈,你看那个舌尖,可好看了。”
“不仅仅是下饭哦。”
卖鱼头泡饼的旺顺阁连夜制作了一个招牌:“舌尖上的华夏推荐美食!”
舌尖,到处都在谈舌尖。
8月10号,全民日报那里直接把电话打到了许复利那里:“能否提前看一下后面几集的内容?”
他们想看完之后写稿。
8月11号,全民日报头条发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这一天,舌尖第三期播出,收视率是!
这个时段没有任何的王牌综艺,也没有任何的剧王。
《舌尖》居然以一个美食纪录片的身份,登顶了收视率第一!
许复利见到方澈恨不得亲他一口。
“小澈!以后一定要和咱们多合作啊!”
娱乐圈的人都麻了。
“纪录片能有这种收视率?”
“这到底是什么怪胎啊这人!”
而自从舌尖开播以来,热搜从未断过。
《青春有你在》各种炒作,生生没拿过一个第一。
星宇那边的人都疯了。
“怎么什么东西都能让他玩出花来!”
“难道这个方澈就压不住吗?”
压不住,因为11号这天。方澈这边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方导,还能加广告位吗?”
“方导,您这边能否给加个赞助?”
只有正宗好凉茶的林代表心惊胆战:“这才第三集啊,收视率就破2了,难道我又要输一个亿?”
是不是一个亿不知道。
只是舌尖第三期播完的第二天,林代表接到了总部的电话。
“赞助舌尖这事,干的漂亮!”
然后人升宣传部总经理了!
据说是正宗好凉茶的销量涨了12%。
林代表都傻了。
难道这就是赌狗的胜利?
8月12号,陇右出版社联系了方澈:“方导,有没有可能出一本舌尖相关的书呢?”
方澈人都傻了:“出书?”
“对!文案+菜谱都行啊!”
方澈想了想:“知道了,等我消息啊。”
在地球上,《舌尖》第一季播出之后,还真的出过一本叫《舌尖上的中国》的书,上线之后卖了80万册。
方澈立即招呼谢纹柯:“谢导,我这几天忙着,《山海情》的拍摄就剩最后一点内容了,我必须得去盯,你处理一下这个《舌尖上的华夏》出书的事情啊。”
“知道了。”
完事方澈就回宁夏了。
9月13日,舌尖第四集。收视率!
9月15日,第五集,收视率!
全民讨论!
百度外卖,宣传部总经理人都傻了。
他听说在过去的十天里,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