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舌尖上的华夏》(11k,求月票)(4/7)
副导演的脸色都变了。
这是疯了吧这个?
只有谢纹柯,还在那大大咧咧地扣手呢。
方澈什么时候亏过呀。
林代表扣着手指头算,纪录片,就没见过收视率过的,就算是央视,还有方澈的加成,能到,拿1000万也不亏啊。
你这玩意再牛逼,总不能破3吧。
这买卖,能干啊!
林代表的瘾头上来了:“我觉得可以!”
松泊尔的赵经理想了想,然后一咬牙:“赌了!”
这个时候一直坐在后面的美团的刘总说话了:“方导,我们这边怎么算?也是联合赞助?”
方澈笑道:“咱们软件产品,就按照转换量来嘛,这个二位不用承担风险,有一个注册量咱就算一个的价钱。”
两位经理点点头。
这个可以有。
这个亏不了。
“方导,15块钱一个注册。”饿了吗的陈总最先说话,他知道方澈和王晨比较熟悉,所以给王晨什么价,他就给方澈什么价了。
还别说,这价真就不高。
互联网软件的推广,涉及到一个叫获客成本的概念。
既每获得一个新用户,要花多少钱。
在地球上,2008年,驴妈妈在黄山做宣传,只要扫码下载他们的app,原价50块钱的门票,就可以买到。这么算下来获客成本是40块钱。
就这,他们还美滋滋的。
2014年,携程在高校做推广,一个下载量9-13元。
支付宝是15。
百度钱包是20元一个下载量,还送小礼品。(上面这三个软件,我上大学拉外联的时候都做过,携程一个月可以赚两万不到)。
2018年,淘宝的获客成本是元/人。京东是元/人。
拼多多牛逼,拼多多凭借着社交属性,在2017年的时候获客成本是元每人。
但是到了2018年,随着用户量的饱和,也已经到了了。
方澈估计,像美团和饿了吗在15年的烧钱大战,获客成本不低于40元。
要不然两家公司咋烧30亿美元啊!
饿了吗的陈总提出15元一个的价钱,刘总没说话。
方澈摇了摇头:“陈总,互联网我也是懂一些的,您这个价低了点。”
“!”刘总出价了。
饿了吗的陈总想了想,然后一咬牙:“17!而且每一个通过《舌尖上的华夏》引流过来的用户,附赠5块钱的外卖红包。”
美团的刘总眉头皱起来。
这可不算低了。
陈总也是面露难色:“方导,这可真不低了,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你这节目下载我们软件的所有人都会转化成我们的用户,这里面肯定有流失。而且最近饿了吗的补贴挺充分的,基本上每个新用户都有20元的礼包,这么算下来,我们一个新用户的价格在40块钱以上了这个。”
方澈笑了笑:“好,那就依着陈总的意思,但是还有一个事情,那就是老用户,如果可以的话,老用户扫描我们给出的二维码,每次能获得1张1块的外卖红包,最多五次,只要在节目播出期间,这些老用户把5张红包用完了,那么一位用户我们抽3块钱。”
好家伙,方澈是一点钱都不放过啊。
因为他缺钱啊。
特效公司有多烧钱,那真不是开玩笑的。
《阿凡达》光制作经费就3个亿美金,方澈如果真的要进军国际的话,手里这点钱够吗?
手里现在还剩下的这8个亿,喂给特效公司,顶多能撑两年。
但是方澈的要求不算过分。
既然是美团和饿了吗在打仗。
那么方澈的节目如果能帮助饿了吗拉拢住老用户,那也是大功一件。
陈总咬咬牙:“我豁出去了!”
你一个美食节目,能带动多大的下载量?
几十万都撑死了。
刘总那边直接不跟了。
“我们下次再合作。”
“好嘞。”
这一天,方澈终于是谈下来了赞助商。
等送走了四位老总之后,方澈一回到会议室就对上了许复利无奈的眼神:“小澈,你这玩的也太大了吧这个。”
方澈笑了笑:“没事,咱们应该亏不了。”
然后他话锋一转:“不过台长,我可能需要跟您打个商量。”
许复利一抬手:“你说。”
方澈笑道:“刚才那个饿了吗的外卖软件,您也看到了,所以我们的播出时间我想跟您商量一下。”
“以前定的是一天一集,但是这个周期太短了,咱们一共就7集,所以我的建议是隔一天一集,然后如果可以的话,在晚上十点半之后重播。”
在地球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一天一集,火了之后,第二季就是周更了。
收视率还从第一季第一期的到了第二季的。
许复利都要发火了,就这玩意还要重播?
虽然十点半之后不是啥黄金时段吧,播的也是一般的电视剧。
“这个……我看没这个必要吧。”
方澈叹了口气,这央视确实不如齐鲁好说话。
如果是林厚朴的话,几乎是无条件相信方澈。
搞呗,随便搞,半夜三点我都给你放你信不信?
“这样吧,《舌尖上的华夏》播出的这半个月期间的广告损失,我来承担。”方澈正色道。
许复利一听这话,直接摆手了:“算了算了,这叫什么事啊,就按你的意思来。9月7号播出怎么样?我这边排出档期来了。”
许复利也不想和方澈闹得太不愉快。
“谢谢许老师!”
“嗐,说这话就客套了,对了,我听单公子说你有一部叫《山海情》的戏要出了?他说本子很好,要不然在央视播?”
得,是在
这是疯了吧这个?
只有谢纹柯,还在那大大咧咧地扣手呢。
方澈什么时候亏过呀。
林代表扣着手指头算,纪录片,就没见过收视率过的,就算是央视,还有方澈的加成,能到,拿1000万也不亏啊。
你这玩意再牛逼,总不能破3吧。
这买卖,能干啊!
林代表的瘾头上来了:“我觉得可以!”
松泊尔的赵经理想了想,然后一咬牙:“赌了!”
这个时候一直坐在后面的美团的刘总说话了:“方导,我们这边怎么算?也是联合赞助?”
方澈笑道:“咱们软件产品,就按照转换量来嘛,这个二位不用承担风险,有一个注册量咱就算一个的价钱。”
两位经理点点头。
这个可以有。
这个亏不了。
“方导,15块钱一个注册。”饿了吗的陈总最先说话,他知道方澈和王晨比较熟悉,所以给王晨什么价,他就给方澈什么价了。
还别说,这价真就不高。
互联网软件的推广,涉及到一个叫获客成本的概念。
既每获得一个新用户,要花多少钱。
在地球上,2008年,驴妈妈在黄山做宣传,只要扫码下载他们的app,原价50块钱的门票,就可以买到。这么算下来获客成本是40块钱。
就这,他们还美滋滋的。
2014年,携程在高校做推广,一个下载量9-13元。
支付宝是15。
百度钱包是20元一个下载量,还送小礼品。(上面这三个软件,我上大学拉外联的时候都做过,携程一个月可以赚两万不到)。
2018年,淘宝的获客成本是元/人。京东是元/人。
拼多多牛逼,拼多多凭借着社交属性,在2017年的时候获客成本是元每人。
但是到了2018年,随着用户量的饱和,也已经到了了。
方澈估计,像美团和饿了吗在15年的烧钱大战,获客成本不低于40元。
要不然两家公司咋烧30亿美元啊!
饿了吗的陈总提出15元一个的价钱,刘总没说话。
方澈摇了摇头:“陈总,互联网我也是懂一些的,您这个价低了点。”
“!”刘总出价了。
饿了吗的陈总想了想,然后一咬牙:“17!而且每一个通过《舌尖上的华夏》引流过来的用户,附赠5块钱的外卖红包。”
美团的刘总眉头皱起来。
这可不算低了。
陈总也是面露难色:“方导,这可真不低了,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你这节目下载我们软件的所有人都会转化成我们的用户,这里面肯定有流失。而且最近饿了吗的补贴挺充分的,基本上每个新用户都有20元的礼包,这么算下来,我们一个新用户的价格在40块钱以上了这个。”
方澈笑了笑:“好,那就依着陈总的意思,但是还有一个事情,那就是老用户,如果可以的话,老用户扫描我们给出的二维码,每次能获得1张1块的外卖红包,最多五次,只要在节目播出期间,这些老用户把5张红包用完了,那么一位用户我们抽3块钱。”
好家伙,方澈是一点钱都不放过啊。
因为他缺钱啊。
特效公司有多烧钱,那真不是开玩笑的。
《阿凡达》光制作经费就3个亿美金,方澈如果真的要进军国际的话,手里这点钱够吗?
手里现在还剩下的这8个亿,喂给特效公司,顶多能撑两年。
但是方澈的要求不算过分。
既然是美团和饿了吗在打仗。
那么方澈的节目如果能帮助饿了吗拉拢住老用户,那也是大功一件。
陈总咬咬牙:“我豁出去了!”
你一个美食节目,能带动多大的下载量?
几十万都撑死了。
刘总那边直接不跟了。
“我们下次再合作。”
“好嘞。”
这一天,方澈终于是谈下来了赞助商。
等送走了四位老总之后,方澈一回到会议室就对上了许复利无奈的眼神:“小澈,你这玩的也太大了吧这个。”
方澈笑了笑:“没事,咱们应该亏不了。”
然后他话锋一转:“不过台长,我可能需要跟您打个商量。”
许复利一抬手:“你说。”
方澈笑道:“刚才那个饿了吗的外卖软件,您也看到了,所以我们的播出时间我想跟您商量一下。”
“以前定的是一天一集,但是这个周期太短了,咱们一共就7集,所以我的建议是隔一天一集,然后如果可以的话,在晚上十点半之后重播。”
在地球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一天一集,火了之后,第二季就是周更了。
收视率还从第一季第一期的到了第二季的。
许复利都要发火了,就这玩意还要重播?
虽然十点半之后不是啥黄金时段吧,播的也是一般的电视剧。
“这个……我看没这个必要吧。”
方澈叹了口气,这央视确实不如齐鲁好说话。
如果是林厚朴的话,几乎是无条件相信方澈。
搞呗,随便搞,半夜三点我都给你放你信不信?
“这样吧,《舌尖上的华夏》播出的这半个月期间的广告损失,我来承担。”方澈正色道。
许复利一听这话,直接摆手了:“算了算了,这叫什么事啊,就按你的意思来。9月7号播出怎么样?我这边排出档期来了。”
许复利也不想和方澈闹得太不愉快。
“谢谢许老师!”
“嗐,说这话就客套了,对了,我听单公子说你有一部叫《山海情》的戏要出了?他说本子很好,要不然在央视播?”
得,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