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陈尚书的实力(2/3)
陈尚书徇私举荐廖庭为吉安知府,此事陈尚书已经做出解释,就算不谈举荐的时间,早于廖庭向陈英行贿的时间,单是职位,也并不相符。”
陈循收回目光,移步上前,拱了拱手,道。
这番话说完,不少大臣从原本的怀疑,开始渐渐趋向于相信陈循的清白了。
“刚刚刑部的奏疏当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廖庭早就承认,是他自己想要攀附陈尚书,所以才故意结交陈英,而陈英贪图钱财,假借其父之名骗取钱财,此事从头到尾,都和陈尚书并无关联。”
不过,从这番话出,也可听出,陈循其实是心中不满的,否则的话,他也不会特意强调,这件事情是由金濂亲自调查,还有东厂监审,这么说的原因,无非就是想告诉所有人,这两个人都不是他能影响的,所以调查的结果没有问题。
这段时间以来,这桩案子闹得沸沸扬扬,陈循和他手下的门生,在想着如何逃脱罪责,可朝堂上那些明里暗里的势力,又何尝不是在各方运作,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呢?
要知道,朝堂之上,有强就会有弱,陈循的势力越大,话语权就越高,与之相对的,其他的大臣力量就会越小,话语权就越弱,如今有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可以打击陈循,不管是和他有仇有怨的,还是平时和睦相处的,只怕都不会坐视不理。
换句话说,就算是行贿,那也是廖庭上赶着要行贿,陈循能收他的钱,是瞧得起他,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先提拔,再表示的事情出现呢?
“此案中,王铉曾指控工部尚书陈循,假借其子之名,收受贿赂,干预官员铨选,刑部承陛下旨意,查察此案,经过核查,认定此事并无实据,陈尚书向朝廷举荐时,陈英尚无收受贿赂之举。”
难不成,这个钱澍也想扳倒陈循?
心中虽然疑惑,但是,事情确有其事,周鉴稍一犹豫,也便点了点头,道。
“回陛下,臣确有教子不严之失,以致于酿出此等大祸,不过,陈英所做之事,臣也的确不知,此事由刑部金尚书亲自查察,东厂太监舒良监审,殿中诸臣如有疑问,亦可提出,臣愿证清白。”
随着周鉴出列,科道当中,同样有几个御史,也纷纷提出了质疑,都觉得陈英做下的事,陈循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结果如何?”
“根据提审吉安知府廖庭及陈英二人的结果,二人的供词皆称,此事乃二人私下所谋,陈尚书并不知情,但陈英之罪属实,故,陈尚书仍有教子不严之失。”
片刻之后,勉勉强强的让殿中恢复了安静。
这话问的周鉴更加摸不着头脑,皱眉道。
“陈尚书,你觉得呢?”
柳承刚刚说完,鸿胪寺丞卢钦立刻就站了出来,道。
当然,先出手的,肯定还是和陈循有过节的,果不其然,金濂话音落下之后,吏科给事中周鉴立刻便出列,上前道。
当然,再是心中不满,终究陈循并没有明面上的反对,因此,朱祁钰稍一沉吟,便道。
“陛下,臣以为周大人所言有理,仅凭陈英一人,如何能让身为知府的廖庭俯首帖耳,这背后必然有人指使。”
见此状况,朱祁钰看着陈循,问道。
见此状况,又有一个陈循的同乡后辈,陕西道御史钱澍出列,却是对着周鉴,直接开口道。
“既是如此,那诸卿不妨将心中疑问都说出来,若是误会,也好还陈尚书一个清白。”
当然,刑部的案情调查,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果,案情在朝堂上被披露出来,对陈循的考验只会是开始,而不会是结束。
“陛下,臣以为凡事当讲证据,陈尚书乃朝廷重臣,国之栋梁,岂可臆测定罪?”
“陛下,臣以为此案尚有疑点,工部尚书陈循,绝非仅是教子不严而已。”
一时之间,殿中不少人开始犹豫,见此状况,最前头的几个重臣相互看了一眼,随后,兵部尚书王翱上前道。
“确实如此……”
那个时候,大战方息,百废待兴,朝廷各处都要用人,陈循身在内阁,想要走他门路的人肯定很多,而且,陈循当时还执掌着翰林院,他底下也不缺能够胜任的人才。
随后,金濂再度开口,道。
但是,刑部所呈上的案情本身,其实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至少目前的证据,不能证明陈循牵涉其中,怪不得,这位陈尚书如此能沉得住气。
虽然说,这件案子牵涉到他,但是,亲自下场和这些普通御史辩论……恐怕也就只有某天官有这个爱好。
此言一出,一旁的陈循立刻抬起了头,目光落在王翱的身上,带着几分晦涩难明。
这次的案子,王铉是最显眼的,但是别忘了,和王铉同时行动的,便是周鉴!
正因于此,对于刑部的这个结果,周鉴也是最为不满的,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质疑的。
“此言差矣,且不说廖庭只是和陈英交好,并非对其俯首帖耳,单说柳大人刚刚所言,不还是臆测吗?”
殿中议论纷纷,金濂也停住了话头,与此同时,维持秩序的礼官高声喊道。
当初二人结怨,就是因为周鉴在江西任监察御史时,举告了陈循的小儿子陈容的不法事,陈家当时搬出了陈循,但是周鉴却压根就不予理会,依旧秉公严办,二人也因此结怨。
“周大人,我听说你任江西道巡查御史时,曾在泰和县查得陈尚书幼子有侵田之举,可有此事?”
紧随其后,户部的郎中柳承便出言,道。
周鉴没想到,会突然冲着他来,而且,还是在这个时候提起这桩事
陈循收回目光,移步上前,拱了拱手,道。
这番话说完,不少大臣从原本的怀疑,开始渐渐趋向于相信陈循的清白了。
“刚刚刑部的奏疏当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廖庭早就承认,是他自己想要攀附陈尚书,所以才故意结交陈英,而陈英贪图钱财,假借其父之名骗取钱财,此事从头到尾,都和陈尚书并无关联。”
不过,从这番话出,也可听出,陈循其实是心中不满的,否则的话,他也不会特意强调,这件事情是由金濂亲自调查,还有东厂监审,这么说的原因,无非就是想告诉所有人,这两个人都不是他能影响的,所以调查的结果没有问题。
这段时间以来,这桩案子闹得沸沸扬扬,陈循和他手下的门生,在想着如何逃脱罪责,可朝堂上那些明里暗里的势力,又何尝不是在各方运作,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呢?
要知道,朝堂之上,有强就会有弱,陈循的势力越大,话语权就越高,与之相对的,其他的大臣力量就会越小,话语权就越弱,如今有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可以打击陈循,不管是和他有仇有怨的,还是平时和睦相处的,只怕都不会坐视不理。
换句话说,就算是行贿,那也是廖庭上赶着要行贿,陈循能收他的钱,是瞧得起他,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先提拔,再表示的事情出现呢?
“此案中,王铉曾指控工部尚书陈循,假借其子之名,收受贿赂,干预官员铨选,刑部承陛下旨意,查察此案,经过核查,认定此事并无实据,陈尚书向朝廷举荐时,陈英尚无收受贿赂之举。”
难不成,这个钱澍也想扳倒陈循?
心中虽然疑惑,但是,事情确有其事,周鉴稍一犹豫,也便点了点头,道。
“回陛下,臣确有教子不严之失,以致于酿出此等大祸,不过,陈英所做之事,臣也的确不知,此事由刑部金尚书亲自查察,东厂太监舒良监审,殿中诸臣如有疑问,亦可提出,臣愿证清白。”
随着周鉴出列,科道当中,同样有几个御史,也纷纷提出了质疑,都觉得陈英做下的事,陈循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结果如何?”
“根据提审吉安知府廖庭及陈英二人的结果,二人的供词皆称,此事乃二人私下所谋,陈尚书并不知情,但陈英之罪属实,故,陈尚书仍有教子不严之失。”
片刻之后,勉勉强强的让殿中恢复了安静。
这话问的周鉴更加摸不着头脑,皱眉道。
“陈尚书,你觉得呢?”
柳承刚刚说完,鸿胪寺丞卢钦立刻就站了出来,道。
当然,先出手的,肯定还是和陈循有过节的,果不其然,金濂话音落下之后,吏科给事中周鉴立刻便出列,上前道。
当然,再是心中不满,终究陈循并没有明面上的反对,因此,朱祁钰稍一沉吟,便道。
“陛下,臣以为周大人所言有理,仅凭陈英一人,如何能让身为知府的廖庭俯首帖耳,这背后必然有人指使。”
见此状况,朱祁钰看着陈循,问道。
见此状况,又有一个陈循的同乡后辈,陕西道御史钱澍出列,却是对着周鉴,直接开口道。
“既是如此,那诸卿不妨将心中疑问都说出来,若是误会,也好还陈尚书一个清白。”
当然,刑部的案情调查,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果,案情在朝堂上被披露出来,对陈循的考验只会是开始,而不会是结束。
“陛下,臣以为凡事当讲证据,陈尚书乃朝廷重臣,国之栋梁,岂可臆测定罪?”
“陛下,臣以为此案尚有疑点,工部尚书陈循,绝非仅是教子不严而已。”
一时之间,殿中不少人开始犹豫,见此状况,最前头的几个重臣相互看了一眼,随后,兵部尚书王翱上前道。
“确实如此……”
那个时候,大战方息,百废待兴,朝廷各处都要用人,陈循身在内阁,想要走他门路的人肯定很多,而且,陈循当时还执掌着翰林院,他底下也不缺能够胜任的人才。
随后,金濂再度开口,道。
但是,刑部所呈上的案情本身,其实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至少目前的证据,不能证明陈循牵涉其中,怪不得,这位陈尚书如此能沉得住气。
虽然说,这件案子牵涉到他,但是,亲自下场和这些普通御史辩论……恐怕也就只有某天官有这个爱好。
此言一出,一旁的陈循立刻抬起了头,目光落在王翱的身上,带着几分晦涩难明。
这次的案子,王铉是最显眼的,但是别忘了,和王铉同时行动的,便是周鉴!
正因于此,对于刑部的这个结果,周鉴也是最为不满的,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质疑的。
“此言差矣,且不说廖庭只是和陈英交好,并非对其俯首帖耳,单说柳大人刚刚所言,不还是臆测吗?”
殿中议论纷纷,金濂也停住了话头,与此同时,维持秩序的礼官高声喊道。
当初二人结怨,就是因为周鉴在江西任监察御史时,举告了陈循的小儿子陈容的不法事,陈家当时搬出了陈循,但是周鉴却压根就不予理会,依旧秉公严办,二人也因此结怨。
“周大人,我听说你任江西道巡查御史时,曾在泰和县查得陈尚书幼子有侵田之举,可有此事?”
紧随其后,户部的郎中柳承便出言,道。
周鉴没想到,会突然冲着他来,而且,还是在这个时候提起这桩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