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到底图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陛下自登基以来,英睿明鉴,先改京营,再固边军,以莫大之胆魄,清查天下军屯,实为武臣官军之幸也。”

但是,也仅仅只是让天子耐下性子来,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并没有让天子改变主意。

真正做主力在朝堂上出面的,要么是宁阳侯陈懋,要么是宁远侯任礼,当然,最近这段时间,成国公朱仪也出了不少风头。

见天子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帮老大人们一阵无奈,眼神交流了片刻,最终,王文不得不在众人的注视下,上前道。

这个时候,让杨杰去宣府,而且,还是让他协助金濂和这些部族交涉,这……真的不会当场打起来吗?

相互对视了一眼,最终,俞士悦上前道。

要知道,在此之前,天子的种种举动,就很难让人不怀疑,他老人家有想要开战的想法。

他们想先召杨杰回京,就是为了问清楚具体的情况细节,好对应做出判断和布置。

眼下,他劝也劝了,天子也给面子说了这么多,他又不是于谦那个犟驴,傻兮兮的就知道跟天子顶嘴,自然是不再继续上前,而是默默地拱手道。

要知道,刚刚张輗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他的口气当中就可以听出,他上呈给天子的那份奏疏当中,一定有所谓的‘不法行径’。

对于一众大臣们来说,他们所求的,是尽可能的避免开战,因为一旦开战,局势就会变得不可控制。

甚至于,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点是,从当初太上皇南归,到后来的太子出阁备府,这背后,都有英国公府的影子,至于始作俑者,既然张輗是英国公府如今做主的人,自然也就归到了他的身上。

真要是等一切都结束了,还问这些有什么用?

可是,就算不提这么做的巨大风险,现如今,也没有合适的机会。

在场的一众重臣面面相觑,都感到有些无语。

到了现在,于少保亲自出面上奏,反而被降旨警告,王文作为百官之首,试图劝谏,但是,也无功而返。

如今对杨杰的安排,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仅此状况,底下的一众大臣一阵无奈,心中的忧虑又多了几层。

随着内侍将奏本递到御案上,张輗亦随之开口道。

“至于诸卿所担心之事,朕倒觉得不必,宣府乃是我大明重镇,杨杰只要在宣府城内,安全总还是能保证的。”

一时之间,不少平素作风不端的武臣,都不由有些心虚。

作为老牌公府,英国公府在军中的人脉和影响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现如今他们能用的手段,基本上都已经用尽了。

就算很多事情,大家都清楚和英国公府脱不了干系,但是,明面上,张輗却实实在在的,就是作壁上观,有限的几次发言,也不过是敲敲边鼓而已。

借着英国公府的势力,张輗在朝中,不能算是举足轻重,但是,至少也算是一号人物。

“启奏陛下,五军都督府掌军旅之事,为天下都司,卫所首领之衙门,亦为国之要害,然则,近年以来,军府之中弊病丛生,不少武臣贪渎庸弱,跋扈无状,欺压迫害官军,欺上瞒下,胡作非为,实为国之大患。”

一众大臣不由皱起了眉头,要知道,从勋贵的角度来说,只要打仗,那么,他们必然会受到重用。

如今,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的关系,几乎是人尽皆知,先有张輗上奏,紧接着朱仪便出面附和,要说他们之前没有商量过,鬼都不信。

看天子现在的意思,明显就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老人家虽然暗中做着诸多准备,但是明面上却并不表态。

但是,可惜的是,即便是王文出面,天子也只是沉吟了片刻,便道。

所以说,张輗本身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影响力却不小,但是,也正因为他的官职不高,再加上为了不当出头鸟,张輗在朝堂上,一般情况下都很少自己出面。

如若放任局势发展,尤其是杨杰出面去了宣府,一旦导致双方有严重的摩擦,那不打也要打了……

“然则,军府为首领衙门,若不能革除弊病,则终为治标不治本之策也,臣受陛下信重,转调军府以来,已察得数名军府官员不法之行径,今具本上奏,请陛下命有司详加察查,以正朝堂风纪。”

但是,现如今,天子硬要装不知道,那么,也就只能把话给挑明了。

但是,紧接着下一刻,他们就明白了。

…………

但是没奈何人家出身好,运气又好,随着张辅,张軏接连去世,新任的英国公张懋年纪又小,英国公府的大权,自然也就落入了他的手里。

“陛下,此次鞑靼各部齐聚宣府,便是为杨杰而来,如今若贸然让杨杰前去宣府,恐令其情绪激化,生出乱事,故而,不妨先召杨杰回京,一是为询问草原状况,二也是借此消息,看看鞑靼各部的反应,毕竟,双方没有见面,总还是有缓冲的余地,请陛下三思。”

和之前都是一些御史出面不同,这次说话的,是真正有分量的重臣,而且,又是天子一向宠信的天官王文。

上回就有不少大臣劝谏,抬出了于谦,总算是把天子拦了下来,但是,从这些日子,天子让兵部和户部准备军械粮草的举动来看,也仅仅只是表面上熄了心思而已。

“何况,昌平侯声镇边军,有他在宣府城中,这些虏贼轻易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是他们真的动兵进攻,以宣府如今的兵力,也不会有失。”

“故此,臣以为,应当即刻命兵部协同五军都督府,共同对军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