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试探与压力(2/3)
所以如今杨俊的处置,还有杨能的去处,就是新一轮的试探!
杨俊之罪,判流放戍边,自然是毫无问题。
但是,他是杨洪的儿子!
真要是细论起杨俊这些年犯下的罪状,杀了他都够了,但是他直到如今,还能如此嚣张跋扈,原因就在于有杨洪在他背后撑腰。
要流放杨俊,打的是杨洪的脸!
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护不住,他这个昌平侯,在朝中还能有什么地位?
虽然这么说很不公平,但是,事实就是,似杨俊这样的身份,如果杨家没有失势的情况下,哪怕犯下这样的罪行,顶天了就是罢职为民。
这就是一座侯府在朝廷当中的地位!
如果做不到这些,只能说明,这座侯府,已然失势了!
再有便是杨能……
谁都知道,杨信和杨能二人,是杨洪最得意的侄儿,要将杨能调出京城不奇怪,但是,要将他调到人生地不熟的广西,足可以称之为旁置冷落。
这二者双管齐下,一旦朱祁钰准了,那么,便等同于在向朝廷上下释放出明确的政治信号。
这和之前的流言不同,这样的处置结果,但凡是有政治敏感度的人,都不会看不清楚。
所以,要准吗?
朱祁钰沉吟片刻,心中便有了决断,正欲开口,却见侧门急匆匆进来一个小内侍,旋即,成敬便走上前,恭敬道。
“陛下,于少保在外求见,称有军报送达。”
皱了皱眉,朱祁钰止住了话头,摆手道。
“宣。”
于是,金濂等人退至一旁,不多时,一身绯袍的于谦便出现在了殿中。
“臣于谦拜见陛下。”
朱祁钰也不废话,直接问道。
“免礼,何事?”
于谦的神色并无异常,只是从袖中拿出一份军报,呈了上来,道。
“陛下,宣府军报,称瓦剌有使臣奉命前来朝贡,队伍如今暂驻宣府,等候朝廷谕旨。”
“朝贡?”
朱祁钰皱了皱眉,问道。
“朕没记错的话,约定的朝贡时间,还有好几个月吧?”
“身份核实了吗?”
随着太上皇的归朝,大明和瓦剌的关系,总算是勉强恢复了平静。
作为和谈的条件,瓦剌重新向大明称臣,遣使纳贡,送回太上皇,大明则既往不咎,重开茶马互市。
出于种种考虑,也先也没有再执着于贡使的人数问题,应该说,这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谈判。
但是,这也仅仅是使大明和瓦剌的关系,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而已。
草原部族的资源不丰,天然便会觊觎大明的资源。
虽然双方如今已经恢复了羁縻关系,但是,私下里的冲突,是谁都拦不住的。
草原部族依旧时常偷偷越过边境,劫掠大明军民。
不过,在长期的斗争当中,这些虏贼倒是越来越聪明了。
单是这两三个月下来,朝廷接到的假冒使臣更蒙拐骗的就有四五起。
何况,按照约定,每年的八月才是朝贡时间,如今传来消息,自然由不得朱祁钰不感到疑惑。
于谦倒是早有准备,点了点头,道。
“回陛下,这支队伍只有不足百人,为首者是之前曾代表也先出使的纳出哈,副使是也先的亲信皮儿马黑麻。”
“此次前来,携贡马四百匹,并带回此前被不同部族劫掠的军民,共四十二人,这些人的身份都已经核实过,确是我大明百姓。”
“除此之外,使团带来了也先的亲笔信函,说是要送到京师,面呈陛下。”
“种种迹象来看,这支队伍的使团身份,应当确凿无疑。”
闻言,朱祁钰沉吟片刻,便道。
“既然如此,便传旨给陶瑾,让他们派遣一支队伍,护送贡使进京。”
于谦拱手领命,但是却并没有退下,而是踌躇了片刻,继续开口道。
“陛下,关于这次贡使前来的目的尚不清楚。”
“但是,宣府另有禀奏,言及近些时日,边境劫掠之事比寻常时候要多,担心此次贡使前来,所图非凡,故而奏请朝廷继续加强边防,倘一有变,好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早做什么准备?”
朱祁钰端详着手里的军报,眼睛微眯,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问底下的人。
殿中的气压一下子就变得有些低,金尚书三人眨了眨眼睛,默契的低下了头,就当做什么都没有听到。
不过,到底是有不怕事儿的,于谦拱了拱手,坦然答道。
“寻常些的,储备粮草,增加巡视,加派边军,修筑城防,至于不寻常的,自然是……”
于少保抬起头,口气平静,但是神色间,却闪过一抹冷峭。
“稳定边军人心,勿要大动干戈,扰得边境不宁,给虏贼趁虚而入的机会!”
所以说,整饬军屯这么大的事情,必然是阻力重重。
现在只不过是放出了风声,连廷议都还没有通过呢,种种的压力,便已然是扑面而来!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手里捏着于谦递上来的军报,神色倒是还算平静,问道。
“兵部何意?”
于谦这回却是没有犹豫,开口道。
“陛下,边将守关乃是职责所在,如今瓦剌臣服大明,边境并无大队骑兵入侵,如此情况之下,边境仍屡遭劫掠,实乃将领守关不力,巡守不及,理当切责!”
“臣以为,当增派御史巡边,详查屡次边衅之中,是否有玩忽职守,畏惧避战,临阵脱逃,虚功冒领之事,严肃军纪,方能稳定朝局民心。”
话音落下,一旁的透明三人组,顿时感到一阵赞叹。
于石灰,果然不愧是你!
这反手的一招借力打力,真的是够胆魄
杨俊之罪,判流放戍边,自然是毫无问题。
但是,他是杨洪的儿子!
真要是细论起杨俊这些年犯下的罪状,杀了他都够了,但是他直到如今,还能如此嚣张跋扈,原因就在于有杨洪在他背后撑腰。
要流放杨俊,打的是杨洪的脸!
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护不住,他这个昌平侯,在朝中还能有什么地位?
虽然这么说很不公平,但是,事实就是,似杨俊这样的身份,如果杨家没有失势的情况下,哪怕犯下这样的罪行,顶天了就是罢职为民。
这就是一座侯府在朝廷当中的地位!
如果做不到这些,只能说明,这座侯府,已然失势了!
再有便是杨能……
谁都知道,杨信和杨能二人,是杨洪最得意的侄儿,要将杨能调出京城不奇怪,但是,要将他调到人生地不熟的广西,足可以称之为旁置冷落。
这二者双管齐下,一旦朱祁钰准了,那么,便等同于在向朝廷上下释放出明确的政治信号。
这和之前的流言不同,这样的处置结果,但凡是有政治敏感度的人,都不会看不清楚。
所以,要准吗?
朱祁钰沉吟片刻,心中便有了决断,正欲开口,却见侧门急匆匆进来一个小内侍,旋即,成敬便走上前,恭敬道。
“陛下,于少保在外求见,称有军报送达。”
皱了皱眉,朱祁钰止住了话头,摆手道。
“宣。”
于是,金濂等人退至一旁,不多时,一身绯袍的于谦便出现在了殿中。
“臣于谦拜见陛下。”
朱祁钰也不废话,直接问道。
“免礼,何事?”
于谦的神色并无异常,只是从袖中拿出一份军报,呈了上来,道。
“陛下,宣府军报,称瓦剌有使臣奉命前来朝贡,队伍如今暂驻宣府,等候朝廷谕旨。”
“朝贡?”
朱祁钰皱了皱眉,问道。
“朕没记错的话,约定的朝贡时间,还有好几个月吧?”
“身份核实了吗?”
随着太上皇的归朝,大明和瓦剌的关系,总算是勉强恢复了平静。
作为和谈的条件,瓦剌重新向大明称臣,遣使纳贡,送回太上皇,大明则既往不咎,重开茶马互市。
出于种种考虑,也先也没有再执着于贡使的人数问题,应该说,这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谈判。
但是,这也仅仅是使大明和瓦剌的关系,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而已。
草原部族的资源不丰,天然便会觊觎大明的资源。
虽然双方如今已经恢复了羁縻关系,但是,私下里的冲突,是谁都拦不住的。
草原部族依旧时常偷偷越过边境,劫掠大明军民。
不过,在长期的斗争当中,这些虏贼倒是越来越聪明了。
单是这两三个月下来,朝廷接到的假冒使臣更蒙拐骗的就有四五起。
何况,按照约定,每年的八月才是朝贡时间,如今传来消息,自然由不得朱祁钰不感到疑惑。
于谦倒是早有准备,点了点头,道。
“回陛下,这支队伍只有不足百人,为首者是之前曾代表也先出使的纳出哈,副使是也先的亲信皮儿马黑麻。”
“此次前来,携贡马四百匹,并带回此前被不同部族劫掠的军民,共四十二人,这些人的身份都已经核实过,确是我大明百姓。”
“除此之外,使团带来了也先的亲笔信函,说是要送到京师,面呈陛下。”
“种种迹象来看,这支队伍的使团身份,应当确凿无疑。”
闻言,朱祁钰沉吟片刻,便道。
“既然如此,便传旨给陶瑾,让他们派遣一支队伍,护送贡使进京。”
于谦拱手领命,但是却并没有退下,而是踌躇了片刻,继续开口道。
“陛下,关于这次贡使前来的目的尚不清楚。”
“但是,宣府另有禀奏,言及近些时日,边境劫掠之事比寻常时候要多,担心此次贡使前来,所图非凡,故而奏请朝廷继续加强边防,倘一有变,好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早做什么准备?”
朱祁钰端详着手里的军报,眼睛微眯,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问底下的人。
殿中的气压一下子就变得有些低,金尚书三人眨了眨眼睛,默契的低下了头,就当做什么都没有听到。
不过,到底是有不怕事儿的,于谦拱了拱手,坦然答道。
“寻常些的,储备粮草,增加巡视,加派边军,修筑城防,至于不寻常的,自然是……”
于少保抬起头,口气平静,但是神色间,却闪过一抹冷峭。
“稳定边军人心,勿要大动干戈,扰得边境不宁,给虏贼趁虚而入的机会!”
所以说,整饬军屯这么大的事情,必然是阻力重重。
现在只不过是放出了风声,连廷议都还没有通过呢,种种的压力,便已然是扑面而来!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手里捏着于谦递上来的军报,神色倒是还算平静,问道。
“兵部何意?”
于谦这回却是没有犹豫,开口道。
“陛下,边将守关乃是职责所在,如今瓦剌臣服大明,边境并无大队骑兵入侵,如此情况之下,边境仍屡遭劫掠,实乃将领守关不力,巡守不及,理当切责!”
“臣以为,当增派御史巡边,详查屡次边衅之中,是否有玩忽职守,畏惧避战,临阵脱逃,虚功冒领之事,严肃军纪,方能稳定朝局民心。”
话音落下,一旁的透明三人组,顿时感到一阵赞叹。
于石灰,果然不愧是你!
这反手的一招借力打力,真的是够胆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