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从天堂到地狱,只差一个唐寅(1/2)
天佑皇帝闻言,脸上露出笑容。
“这个唐寅,果然是个人才!”
郑老太监也是笑道。
“可惜啊,就是儿女情长了些!”
天佑皇帝摇了摇头。
“是人就有弱点,他若太过完美无缺,那便是圣人了,朕还不放心呢!”
郑老太监点头附和道。
“太子殿下可算是捡到宝了!”
天佑皇帝嘿嘿一笑。
“是啊,太子虽然平庸了些,福气倒是不小,就是皇后爱折腾了些!”
郑老太监拢着手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皇后也是爱子心切!”
天佑皇帝晃了晃脑袋,没有回应。
郑老太监见状,又问道。
“三位皇子还有几位主考,都在殿外候着,陛下可要召见他们?”
天佑皇帝揉了揉额头,摆手道。
“不必了,你去传朕的旨意,”
“恩科会试出现舞弊,一应官员,责无旁贷,三位皇子回府壁思过,”
“主考副主考回去给朕写一份请罪折子,那些考生便放他们出去,告诉他们,恩科会试择机重考,”
“至于唐寅......,暂时看押在宫里,一切待朕查明后再说!”
郑老太监闻言,不由诧异的问道。
“陛下,放那些考生出去,不会出乱子吧?”
天佑皇帝呵呵一笑。
“朕要的就是出乱子,越乱越好!”
郑老太监先是一怔,随后咧嘴笑了起来。
“是,老奴明白,这就去传旨!”
恩科会试,本就受人关注,贡院内的异常,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尤其是大批暗卫的出现,更是令人疑惑。
很快,消息便传了出来,恩科会试出现舞弊案,陛下下令封锁贡院。
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向四面八方。
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朝中官员,则是满脸的不可置信,无论谁,突然听到这个,都被震惊的无以复加。
整个京城,顿时人心惶惶起来,都在等着皇宫的处置结果。
直到下午,陛下的旨意终于下来。
恩科会试主考副主考,以及负责监察的三位皇子,被一顿训斥,被看押起来,数万考生全都给放了出来。
这样的处置,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主考副主考以及三位皇子被训斥,在情理之中。
对于唐寅的处置,却在预料之外。
作为恩科会试舞弊案的主要嫌疑人,竟然只是暂时看押?
尼玛,陛下这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呀!
一时间,朝野上下都炸了锅。
有史以来,但凡涉及到科举舞弊的,都是人头滚滚。
好嘛,这次这么明显的舞弊案,竟然只是待查明后再处置?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耐心等待查明结果,只不过,一连三天过去,竟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个时候,终于有人坐不住了,首先发动的是督察院的御史们,纷纷上奏陛下,请严惩舞弊要犯唐寅。
弹劾的折子,如同雪片一样飘进宫里。
然而,弹劾的折子进了宫里,却是仿佛消失了一半般,全部留中给压了下来。
弹劾唐寅无果,更是激发了朝臣们的怒火。
陛下器重臣子,无可厚非,然,包庇恩科舞弊要犯,那就性质就变了。
很快,六部官员也都纷纷加入进来,弹劾唐寅的奏折,每日以成百上千的数量,抬进宫中。
弹劾唐寅的措辞也愈发激烈,在朝臣眼中,唐寅已成了佞臣。
然而,即便弹劾折子,成倍数的送往宫里,依旧是留中的结果。
偏偏这个时候,陛下停了朝会,待在宫中不露面。
陛下的行为,无异于向世人宣告,他想要保下唐寅。
有些事情,越压反弹的越是厉害,不少中立的理中客,也加入讨伐大军中,整个朝堂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人心惶惶。
朝堂上,文武百官闹腾的厉害,那些考生们,也终于不安生起来。
数万考生,本来准备大展身手,刚入贡院就被舞弊案给弄的满肚子怨气。
重考的消息,又迟迟没有传来,很快就有人按耐不住了,将矛头对准了唐寅。
最先倒霉的,是鸿胪寺郭少卿,那日授课,唐寅的一番话,让郭大人置于众矢之地。
虽然陛下没有将他看押,但是在众人眼里试贴诗,他也有份。
于是乎,鸿胪寺里的考生们,纷纷找上郭少卿。
好在这货聪明,得知试贴诗竟与那日唐寅授课诗词一样之后,就察觉到了不对劲,立马夺回了府里。
然而,渐渐上头的考生们,哪里会善罢甘休,立马将他的宅邸围了起来,任凭他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
不知道谁起了个头,开始冲击府门。
诡异的是,京城里的捕快以及五城兵马司,对此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小的郭宅,哪里拦得住怒火中烧的考生们,很快就被愤怒的考生们,闯了进来。
郭少卿被家人藏在地窖里,才躲过一劫。
从天堂到地狱,只差一个唐寅,郭大人心里那个苦哇,瑟瑟发抖的躲在地窖中,不停的咒骂唐寅。
势起,便没那么容易停下来,在郭宅“大获全胜”的考生们,意犹未尽,又纷纷跑去靖国公府,将府门围了起来。
然而,靖国公府毕竟不是郭宅,院墙高大,府里的老兵在徐凤的带领下,严阵以待。
一众考生们,只敢在府门外叫骂,却是不敢冲击府门。
虽如此,事情也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
一场恩科会试舞弊案,将朝野上下都搅了个天翻地覆。
楚府,书房。
楚首辅看着手中的密信燃尽,眼神中浮现出一丝冷笑。
楚玉见状,激动的上前
“这个唐寅,果然是个人才!”
郑老太监也是笑道。
“可惜啊,就是儿女情长了些!”
天佑皇帝摇了摇头。
“是人就有弱点,他若太过完美无缺,那便是圣人了,朕还不放心呢!”
郑老太监点头附和道。
“太子殿下可算是捡到宝了!”
天佑皇帝嘿嘿一笑。
“是啊,太子虽然平庸了些,福气倒是不小,就是皇后爱折腾了些!”
郑老太监拢着手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皇后也是爱子心切!”
天佑皇帝晃了晃脑袋,没有回应。
郑老太监见状,又问道。
“三位皇子还有几位主考,都在殿外候着,陛下可要召见他们?”
天佑皇帝揉了揉额头,摆手道。
“不必了,你去传朕的旨意,”
“恩科会试出现舞弊,一应官员,责无旁贷,三位皇子回府壁思过,”
“主考副主考回去给朕写一份请罪折子,那些考生便放他们出去,告诉他们,恩科会试择机重考,”
“至于唐寅......,暂时看押在宫里,一切待朕查明后再说!”
郑老太监闻言,不由诧异的问道。
“陛下,放那些考生出去,不会出乱子吧?”
天佑皇帝呵呵一笑。
“朕要的就是出乱子,越乱越好!”
郑老太监先是一怔,随后咧嘴笑了起来。
“是,老奴明白,这就去传旨!”
恩科会试,本就受人关注,贡院内的异常,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尤其是大批暗卫的出现,更是令人疑惑。
很快,消息便传了出来,恩科会试出现舞弊案,陛下下令封锁贡院。
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向四面八方。
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朝中官员,则是满脸的不可置信,无论谁,突然听到这个,都被震惊的无以复加。
整个京城,顿时人心惶惶起来,都在等着皇宫的处置结果。
直到下午,陛下的旨意终于下来。
恩科会试主考副主考,以及负责监察的三位皇子,被一顿训斥,被看押起来,数万考生全都给放了出来。
这样的处置,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主考副主考以及三位皇子被训斥,在情理之中。
对于唐寅的处置,却在预料之外。
作为恩科会试舞弊案的主要嫌疑人,竟然只是暂时看押?
尼玛,陛下这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呀!
一时间,朝野上下都炸了锅。
有史以来,但凡涉及到科举舞弊的,都是人头滚滚。
好嘛,这次这么明显的舞弊案,竟然只是待查明后再处置?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耐心等待查明结果,只不过,一连三天过去,竟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个时候,终于有人坐不住了,首先发动的是督察院的御史们,纷纷上奏陛下,请严惩舞弊要犯唐寅。
弹劾的折子,如同雪片一样飘进宫里。
然而,弹劾的折子进了宫里,却是仿佛消失了一半般,全部留中给压了下来。
弹劾唐寅无果,更是激发了朝臣们的怒火。
陛下器重臣子,无可厚非,然,包庇恩科舞弊要犯,那就性质就变了。
很快,六部官员也都纷纷加入进来,弹劾唐寅的奏折,每日以成百上千的数量,抬进宫中。
弹劾唐寅的措辞也愈发激烈,在朝臣眼中,唐寅已成了佞臣。
然而,即便弹劾折子,成倍数的送往宫里,依旧是留中的结果。
偏偏这个时候,陛下停了朝会,待在宫中不露面。
陛下的行为,无异于向世人宣告,他想要保下唐寅。
有些事情,越压反弹的越是厉害,不少中立的理中客,也加入讨伐大军中,整个朝堂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人心惶惶。
朝堂上,文武百官闹腾的厉害,那些考生们,也终于不安生起来。
数万考生,本来准备大展身手,刚入贡院就被舞弊案给弄的满肚子怨气。
重考的消息,又迟迟没有传来,很快就有人按耐不住了,将矛头对准了唐寅。
最先倒霉的,是鸿胪寺郭少卿,那日授课,唐寅的一番话,让郭大人置于众矢之地。
虽然陛下没有将他看押,但是在众人眼里试贴诗,他也有份。
于是乎,鸿胪寺里的考生们,纷纷找上郭少卿。
好在这货聪明,得知试贴诗竟与那日唐寅授课诗词一样之后,就察觉到了不对劲,立马夺回了府里。
然而,渐渐上头的考生们,哪里会善罢甘休,立马将他的宅邸围了起来,任凭他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
不知道谁起了个头,开始冲击府门。
诡异的是,京城里的捕快以及五城兵马司,对此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小的郭宅,哪里拦得住怒火中烧的考生们,很快就被愤怒的考生们,闯了进来。
郭少卿被家人藏在地窖里,才躲过一劫。
从天堂到地狱,只差一个唐寅,郭大人心里那个苦哇,瑟瑟发抖的躲在地窖中,不停的咒骂唐寅。
势起,便没那么容易停下来,在郭宅“大获全胜”的考生们,意犹未尽,又纷纷跑去靖国公府,将府门围了起来。
然而,靖国公府毕竟不是郭宅,院墙高大,府里的老兵在徐凤的带领下,严阵以待。
一众考生们,只敢在府门外叫骂,却是不敢冲击府门。
虽如此,事情也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
一场恩科会试舞弊案,将朝野上下都搅了个天翻地覆。
楚府,书房。
楚首辅看着手中的密信燃尽,眼神中浮现出一丝冷笑。
楚玉见状,激动的上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