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以身入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寅闻言,朝着郑老太监拱了拱手。

“老郑,影子既然是无辜的,还请你向陛下美言几句,放她一马!”

郑老太监摆了摆手。

“此事你无需操心,老夫自有安排!”

唐寅却是再次说道。

“我希望,事情落定之前,她能一直在我身边当我的护卫!”

郑老太监闻言,扯了扯嘴角。

“此事,老夫做主答应你......!”

说完,郑老太监一个闪身,便消失在车厢内。

唐寅看着微微晃动的车帘,眼眸闪了闪,半晌后,吐槽一声。

“真他么的累啊!”

郑老太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远处,影子看着马车的方向,美眸中浮现纠结之色,最终咬了咬牙,找了个借口,转进一条小巷。

很快便有一只信鸽飞出,在京城上空盘旋半个时辰后,便落在一座幽静的院子。

一名黑衣男子,看到信鸽落下,一个闪身,便抓住信鸽,取下绑在腿上的竹筒。

看了一眼竹筒上的印记之后,便匆匆往右边的屋子走去。

推开屋门,里面一名年轻俊俏男子,抬眼看到黑衣人,不由皱了皱眉。

黑衣人顾不得行礼,快步走了过去,双手呈上竹筒,躬身道。

“公子,影子来信!”

俊俏公子闻言,也是一惊,连忙接过竹筒,打开后,匆匆看了一眼,俊俏的脸上带着一丝讶异之色。

来不及细想,俊俏公子朝着黑衣人吩咐一句。

“尔等在此候命,切勿随意出门!”

黑衣人连忙立正躬身。

“哈依!”

俊俏公子见状,点了点头,快步走出屋子,绕到后门,出了院子,坐上一辆马车,兜兜转转一圈之后,便来到一座府门前。

府门上匾额赫然写着“楚府”二字。

一名管事看到俊俏公子,连忙迎上来见礼。

“公子,您回来了!”

俊俏公子一边朝着府门内走去,一边问道。

“爷爷可回来了?”

管事闻言,连忙说道。

“老爷刚回,正准备午休呢!”

俊俏公子摆了摆手。

“你别跟着了,守好府门,我去见爷爷!”

管事闻言,立马停下了脚步,目送俊俏公子。

俊俏公子一路来到一座小院,顿了顿这才推门而入。

小院内,一名老者负着手,站在一片花圃前,怔怔出神。

俊俏公子见状,快步上前,轻声道。

“爷爷,影子来消息了,天佑帝的阴谋,便是要考验太子和三位皇子,”

“看来陛下想要稳住朝局,他.......着急了!”

老者闻言,缓缓转身,露出熟悉的面容,正是大明内阁首辅楚继业。

此时的楚首辅,完全没有平日里的和善,老脸上尽是阴鸷之色,看着俊俏公子,缓声说道。

“玉儿,成大事者,当有自己的判断,”

“你认为这道消息,真否?”

楚玉闻言,俊俏的脸上顿时一愣,抬起头不可思议的看着楚首辅。

“依爷爷之意,这消息是假的?”

“司马樱背叛了爷爷?”

楚首辅晃了晃脑袋,上前两步,到石桌旁坐下,轻声道。

“消息出自她口,入得汝耳,真假当需结合事情得出!”

说到这里,楚首辅朝着楚玉招了招手,示意他坐下。

楚玉见状,连忙躬着身子,在他对面坐下。

楚首辅见状,轻轻摇了摇头,这才再次开口。

“你呀,还是不懂人心,”

“老夫从小便教导你,万事切不可局限眼前,”

“陛下能从一个不被看好的皇子,成功登基为帝,是因为他雄才大略,眼光长远,”

“若只是想要定立储君,稳住朝局,只要一封圣旨便可,”

“何须如此麻烦?”

楚玉闻言,顿时讶异的问道。

“如此说来,影子真的背叛了爷爷?”

楚首辅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声音略微低沉。

“影子本就是老夫下的一招闲棋,她是否背叛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消息传出来,便能看出许多问题!”

楚玉听到这话,微微皱眉,俊俏的脸上却尽是迷惑之色。

楚首辅看着楚玉的神情,叹了口气轻声道。

“这个消息明显与陛下的手段不符,”

“然而,影子还是将消息传了出来,便只有两个可能,”

“其一,陛下已经知道全部真相,”

“其二,唐寅也只是陛下的一颗棋子,影子传出的消息,不过是陛下放的烟雾罢了!”

楚玉闻言,快速开动大脑,缓缓说道。

“若是陛下知道了全部真相,不可能放任爷爷,早就派内卫来抓人了,”

“如今内卫未动,便只能是第二个可能,陛下将唐寅也骗了!”

楚首辅闻言,老脸上这才露出欣慰之色,点了点头道。

“孺子可教也,大体便是如此!”

楚玉见状,俊俏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随后又问道。

“那陛下此举是何意?”

楚首辅轻笑一声,淡淡道。

“自然是为了引我入局!”

楚玉听到这话,顿时一惊,忍不住颤抖着身子问道。

“天佑帝.......他看出来了?”

楚首辅看着楚玉脸上惊惧的表情,不由微微皱眉,声音微沉道。

“玉儿,老夫说过多次,遇事当冷静,若是被人看出你心中所想,便是满盘皆输的结局!”

楚玉闻言,不由低下头,低声道。

“爷爷,玉儿错了!”

楚首辅见状,淡淡道。

“陛下知道朝中有人与北绒人有联络,却不知道那个人,是老夫,”

“是以,陛下利用唐寅,挑起太子和三位皇子之间的矛盾,让朝廷出现夺嫡的假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