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不愧是我唐兄!(1/2)
唐寅一说完,众人便齐齐皱起了眉头。
魏王和秦王更是脸色一黑。
“草,差点忘记这一茬了!”
天佑皇帝口谕,其实并非正式的圣旨,只要当事人自己不受,便可向皇帝请辞,估计皇帝也不会坚持。
想到这里,钱侍郎不由说道。
“唐大人,你年纪尚轻,这次阅卷,可是关系到恩科会试同考官的甄选,”
“就如秦王所言,德不配位,怕是受人诟病啊!”
钱侍郎谆谆语气看似温和,实则暗含威胁,想要给唐寅压力。
唐寅闻言,笑眯眯的说道。
“侍郎大人,下官年纪尚轻,魏王、秦王和汉王殿下,年纪也不大呀!”
钱侍郎闻言,顿时气急。
你特么的,你个五品官,能和魏王相比?
然而,钱侍郎用的借口是唐寅年纪尚轻,魏王和秦王,也比唐寅大不了几岁,这个借口就有些站不住脚了。
他总不能让魏王和秦王也主动请辞吧?
钱侍郎被怼的哑口无言,就在场面僵持之际,胡御史上前两步站出来,高声说道。
“若是你参与阅卷的话,你让那些落选的同僚如何看你?”
钱侍郎的话,顿时让魏王和秦王眼睛一亮,连连朝着人群中的官员们,使眼色。
很快便有官员站出来说道。
“就是,唐寅黄口小儿,让他阅卷,岂非有失公允?”
“是极是极,本官主持乡试,从万千新晋举子中选出的好文章,他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能看得出文章的好坏?”
魏王秦王和钱侍郎等人,身份高贵,不好直接撕破脸,下面的官员,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就差唐寅没资格评判他们带回来的好卷子了。
就算唐寅阅卷,他们也不会服气。
一场关于谁阅卷的风波,到了现在,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按理说,楚首辅应当要说两句。
然而,楚首辅却是一直面色平静,饶有兴趣的看着一众官员,冒头对准唐寅。
直到一众官员,说完。
秦王也站起身,呵呵笑道。
“是啊,唐少卿,你是父皇钦点的同考官,若是参与阅卷,难免让落选的同僚心里有怨气,”
“本王以为,你还是不要掺和的好!”
庄墨寒闻言,不着痕迹的看了唐寅一眼,正准备起身说话。
就见唐寅前先一步,朝着众人拱手一礼,微笑道。
“殿下,诸位大人,下官虽然才疏学浅,然......这是陛下旨意啊!”
众人闻言,顿时无语。
尼玛,又是这个借口?
胡御史见状,抬起头来,朝着唐寅沉声道。
“即便是陛下口谕,若是你还要些脸面,便该自行请辞,如此方为君子所为!”
这话,顿时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秦王更是赞赏的看了胡御史一眼。
胡御史立马一脸的得意的看着唐寅。
汉王见状,也是将目光转向唐寅,想看看他会如何抉择。
在场的大多都是读书人,读书人最好的便是面子,一个不好,传扬出去,清誉便会受到影响。
即便唐寅再想参与阅卷,也会顾及影响,陷入左右为难。
唐寅见状,则是无语的撇了撇嘴,内心吐槽不已。
“这是威胁不成,改道德绑架了?”
“可惜啊,本公子最不怕的就是道德绑架!”
看着一脸得意的胡御史,唐寅轻咳一声,微笑道。
“胡御史,本官也不想参与阅卷,”
“然......这是陛下旨意啊!”
此言一出,胡御史脸上得意的表情,顿时僵在了脸上。
“草,还有完没完了?”
人群中,江宴却是捂着嘴,差点笑出声。
“不愧是我唐兄!”
人至贱则无敌,只要唐寅不要脸,拿天佑皇帝口谕当借口,谁也拿他没办法,因为即便是口谕,那也是皇帝的意思。
在唐寅贱兮兮的笑容中,众人脸上表情僵硬。
魏王和秦王脸色难看至极,汉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几位大佬面色依旧平静。
楚首辅见状,终于不再沉默,沉声道。
“唐寅说的对,这是陛下口谕,便等同圣旨......!”
魏王见状,站起身,想要再说,却见楚首辅摆了摆手。
“殿下,此事便如此定下,时辰不早了,陛下还等着结果,开始阅卷吧!”
魏王闻言,顿时悻悻的又坐了回去。
楚首辅发话,一众官员也不再出言,毕竟首辅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只不过,规划好的分配方案,出现了变故,不少人都警惕的盯着唐寅。
董尚书见此,也不再装傻,呵呵一笑。
“既然如此,那便开始阅卷吧!”
随后,站起身,首先拿起一份乡试考卷,看过之后,点了点头,提笔在答卷上面画了个圈。
看到董尚书的动作,魏王脸色不由一喜。
画圈便表示认可此卷,高荐的意思,看魏王的脸色,这份答卷是他看好的人。
董尚书评分过后,便递给庄墨寒。
庄墨寒看过后,提笔也在答卷上画了个圈,随后递给魏王,之后便是秦王,再是汉王,最后是唐寅。
唐寅从汉王手上接过考卷,便是眼前一亮,能够夺得乡试头名的答卷,水平还是有一些的。
不过,唐寅却没有在意,而是朝着左上角看去,只见答卷的左上角,留下了一排五个标识,其中四个圈,一个圈中带点。
圈便代表高荐,圈中带点,便表示文章很好,但是有瑕疵,最差的标识,是一个叉,表示落卷的意思。
用白话来代表的话,圈是优秀,圈中带叉是合格,叉是不合格。
唐寅不由抬眼朝着汉王看去。
只见汉王殿下挤了挤
魏王和秦王更是脸色一黑。
“草,差点忘记这一茬了!”
天佑皇帝口谕,其实并非正式的圣旨,只要当事人自己不受,便可向皇帝请辞,估计皇帝也不会坚持。
想到这里,钱侍郎不由说道。
“唐大人,你年纪尚轻,这次阅卷,可是关系到恩科会试同考官的甄选,”
“就如秦王所言,德不配位,怕是受人诟病啊!”
钱侍郎谆谆语气看似温和,实则暗含威胁,想要给唐寅压力。
唐寅闻言,笑眯眯的说道。
“侍郎大人,下官年纪尚轻,魏王、秦王和汉王殿下,年纪也不大呀!”
钱侍郎闻言,顿时气急。
你特么的,你个五品官,能和魏王相比?
然而,钱侍郎用的借口是唐寅年纪尚轻,魏王和秦王,也比唐寅大不了几岁,这个借口就有些站不住脚了。
他总不能让魏王和秦王也主动请辞吧?
钱侍郎被怼的哑口无言,就在场面僵持之际,胡御史上前两步站出来,高声说道。
“若是你参与阅卷的话,你让那些落选的同僚如何看你?”
钱侍郎的话,顿时让魏王和秦王眼睛一亮,连连朝着人群中的官员们,使眼色。
很快便有官员站出来说道。
“就是,唐寅黄口小儿,让他阅卷,岂非有失公允?”
“是极是极,本官主持乡试,从万千新晋举子中选出的好文章,他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能看得出文章的好坏?”
魏王秦王和钱侍郎等人,身份高贵,不好直接撕破脸,下面的官员,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就差唐寅没资格评判他们带回来的好卷子了。
就算唐寅阅卷,他们也不会服气。
一场关于谁阅卷的风波,到了现在,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按理说,楚首辅应当要说两句。
然而,楚首辅却是一直面色平静,饶有兴趣的看着一众官员,冒头对准唐寅。
直到一众官员,说完。
秦王也站起身,呵呵笑道。
“是啊,唐少卿,你是父皇钦点的同考官,若是参与阅卷,难免让落选的同僚心里有怨气,”
“本王以为,你还是不要掺和的好!”
庄墨寒闻言,不着痕迹的看了唐寅一眼,正准备起身说话。
就见唐寅前先一步,朝着众人拱手一礼,微笑道。
“殿下,诸位大人,下官虽然才疏学浅,然......这是陛下旨意啊!”
众人闻言,顿时无语。
尼玛,又是这个借口?
胡御史见状,抬起头来,朝着唐寅沉声道。
“即便是陛下口谕,若是你还要些脸面,便该自行请辞,如此方为君子所为!”
这话,顿时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秦王更是赞赏的看了胡御史一眼。
胡御史立马一脸的得意的看着唐寅。
汉王见状,也是将目光转向唐寅,想看看他会如何抉择。
在场的大多都是读书人,读书人最好的便是面子,一个不好,传扬出去,清誉便会受到影响。
即便唐寅再想参与阅卷,也会顾及影响,陷入左右为难。
唐寅见状,则是无语的撇了撇嘴,内心吐槽不已。
“这是威胁不成,改道德绑架了?”
“可惜啊,本公子最不怕的就是道德绑架!”
看着一脸得意的胡御史,唐寅轻咳一声,微笑道。
“胡御史,本官也不想参与阅卷,”
“然......这是陛下旨意啊!”
此言一出,胡御史脸上得意的表情,顿时僵在了脸上。
“草,还有完没完了?”
人群中,江宴却是捂着嘴,差点笑出声。
“不愧是我唐兄!”
人至贱则无敌,只要唐寅不要脸,拿天佑皇帝口谕当借口,谁也拿他没办法,因为即便是口谕,那也是皇帝的意思。
在唐寅贱兮兮的笑容中,众人脸上表情僵硬。
魏王和秦王脸色难看至极,汉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几位大佬面色依旧平静。
楚首辅见状,终于不再沉默,沉声道。
“唐寅说的对,这是陛下口谕,便等同圣旨......!”
魏王见状,站起身,想要再说,却见楚首辅摆了摆手。
“殿下,此事便如此定下,时辰不早了,陛下还等着结果,开始阅卷吧!”
魏王闻言,顿时悻悻的又坐了回去。
楚首辅发话,一众官员也不再出言,毕竟首辅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只不过,规划好的分配方案,出现了变故,不少人都警惕的盯着唐寅。
董尚书见此,也不再装傻,呵呵一笑。
“既然如此,那便开始阅卷吧!”
随后,站起身,首先拿起一份乡试考卷,看过之后,点了点头,提笔在答卷上面画了个圈。
看到董尚书的动作,魏王脸色不由一喜。
画圈便表示认可此卷,高荐的意思,看魏王的脸色,这份答卷是他看好的人。
董尚书评分过后,便递给庄墨寒。
庄墨寒看过后,提笔也在答卷上画了个圈,随后递给魏王,之后便是秦王,再是汉王,最后是唐寅。
唐寅从汉王手上接过考卷,便是眼前一亮,能够夺得乡试头名的答卷,水平还是有一些的。
不过,唐寅却没有在意,而是朝着左上角看去,只见答卷的左上角,留下了一排五个标识,其中四个圈,一个圈中带点。
圈便代表高荐,圈中带点,便表示文章很好,但是有瑕疵,最差的标识,是一个叉,表示落卷的意思。
用白话来代表的话,圈是优秀,圈中带叉是合格,叉是不合格。
唐寅不由抬眼朝着汉王看去。
只见汉王殿下挤了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