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跨维互动的三大规律!红楼开篇诗与王阳明的惊天联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行行清浅的文字,如似游鱼在眼前浮动。

众人盯着那几行此前就看过很多遍的诗句,突然之间,竟觉得陌生至极。

天穹之上,光影冷稀。

解读至此,所有的质疑都已消散殆尽,始终拿捏着观众情绪的,唯有隐藏于这四句诗中的深彻答案。

极有可能倾覆他们认知的全新答案!

“这四句诗,就刻在《红楼梦》的那座石碑之上,被空空道人所发现。”

流转的光影中,齐洛声音又起。

“在当下对红楼的普世认知里,它是偈诗。可在我看来,它就是被女娲后人一僧一道撰写出来,帮助贾宝玉与高维文明沟通的钥匙!如同清角乐调一般,传递着极为丰富的信息!”

“这首诗,共四句!用通灵宝玉独白的方式进行撰写,看上去.......像不像两人之间惯有的对话格式?”

话音落下,观众们频频点头。

的确,这几句诗看上去就是很像倾诉与对话。

“那这首诗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在我看来.......有两重!”

齐洛淡淡的笑着,目光朝那几行诗句上扫过去。

“第一重,是抱怨和委屈!”

啥玩意儿??

抱怨?委屈?

观众们一脸懵逼,一时有些难以消化刚刚接收到的讯息。

“为什么我要说这首诗的第一重含义是委屈与抱怨呢?因为语境!”

“大家要注意,这可是补天顽石与女娲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换句话说,这块补天顽石与女娲之间关系匪浅,它是有资格也有立场去表达这种态度的!”

“所以它说【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许多年】!意思就是:我是您手下一颗没什么能力去补天的石头,所以被您给遗弃到了大荒山。后来又因为各种因缘际会在凡间尝够了酸甜苦辣。”

“您觉得我惨不惨?会不会生出一些恻隐之心呢?”

“我.......我去啊!”

当齐洛话音落下的那一刻,助理小刘没忍住爆了一个小小的粗口,那双灵动的眼眸中,早已被讶然填满。

“怎么了,小刘?”

陈之明闻声朝他投去询问的目光。

“我......我有点失态了陈所,实在抱歉。刚刚真的很意外,万万没想到《红楼梦》开篇里的这首诗还能这样解读的,属实有些三观崩碎。”

“那你觉得,这样解读离谱吗?有错吗?”

“呃.......”

小刘从喉间费力挤压出一道声响,尔后便开始陷入沉默。

他被陈之明给问住了。

因为在惊叹过后他突然发现,齐洛这个解读虽然听起来多多少少有些出离,可若是站在由他所创设的逻辑与理论中去看的话,是完全能够说的过去的!

彻底失语的年轻人,就那样怔怔站在地上,目色复杂的朝屏幕投去。

也是这一刻,那道略带几丝调侃的声音,再度出现了!

“刚刚我们讲的是第一重,那现在,我们来看第二重!”

“关于这一重意思呢,我还是用两个词语来概括——”

“询问和祈求!”

???

再一次,观众齐齐懵在原地。

他们感觉脖颈上的脑袋好像突然不属于自己了,否则的话,为何连如此简单的语言都听不懂了呢?

茫然之间,声音流转。

急切躁动的心绪,也在紧随而至的一字一句中,渐渐趋于平缓。

“前面我们讲,那块补天顽石对女娲进行了好一通的委屈抱怨,那它如此表达情绪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我刚刚提到的第二重意思——询问和祈求!”

“它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那您能不能看在我这般惨淡的份上,让它们流于世间,或可成就一段佳话呢?’”

“而事实证明,这场互动,最终以补天顽石的心愿达成而告终。女娲氏族的后人,同样也是活动在泰沂山系的空空道人,负责将拓印在石碑上的故事传扬了出去。”

“如此......才有了那本名垂青史的《红楼梦》!”

厚重的声音,与苍穹之上的寥落星辰在此刻达成了完美的共振,于众人心间留下深刻的印痕。

安静的时空之中,齐洛最后往那几行诗上投去目光,长舒一口气后,方才重新看向了镜头。

“呐,这段以【诗词礼乐】为载体的神秘钥匙帮助补天顽石沟通高维文明的故事,至此讲完!如果刚刚诸位仔细听了的话,一定会发现这其中暗藏着几个极具特色的规律!”

咦?

听闻此言,观众们眼眸亮了亮。

规律?

主播这是又准备祭出什么惊世之言了?

“大家觉得,女娲后人利用氏族钥匙协助沟通高维文明这件事,是谁都可以尝试的么?”

就在众人好奇期待之时,齐洛突然问出了一个问题。

直播间,先是滞了一滞,尔后便是条条跃出的回应弹幕。

【好家伙,我老家就是鲁东半岛的,如果谁都可以尝试的话,明天俺就去找座山试试,看能不能跨维互动!】

【那指定不能是谁都尝试啊,我猜女娲后人肯定是有一套选人机制对吧?】

“没错,刚刚这位观众说的很有道理!”

齐洛无比敏锐的捕捉到了一条回答,笑着给予对方肯定。

“女娲后人协助开展跨维互动,一定是有先决条件的,而这就是我刚刚提到过的规律之一!”

“要想在风姓氏族的协助下,开展一场跨维互动,那个互动的主体,必须与女娲产生极强的关联!譬如补天顽石,它本身就是女娲补天诸石中的一块,算是符合这个规律!”

“第二个规律,这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