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魔不可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仪咫尺镜闪烁间,周元的罗睺化身率先传送离开。

随后七星五斗剑气如光而至,瞬间清除了血结魔君10%的血量。

但最重要的破魔、破法、五德封绝效果,与五德相克的冰封、灼烧、麻痹、伤残、浊气等负面效果并未出现。

与此同时,身负血结状态的五毒门人与阴司兵将胸腔处,忽有血斑膨胀闪烁。

随后猛然爆裂开来,使他们的血量急速下跌。

强如枉死三判官大致跌落了15%的生命值,弱如五毒控虫使瞬间被清空了100%的生命值。

很显然,血结魔君遭受伤害,受术者将遭受同等伤害的血结同伤效果被触发了。

唯一不同的是,枉死三判官实力强大能够减缓部分血结同伤效果,50级五毒控虫使却无法应对这种特殊伤害。

因此周元一道七星五斗剑气击出,战场上的人员瞬间被清空一片。

唯有五毒圣母与查察司大判官未受影响。

除此之外,那些阴司兵将与五毒迎福使的状态也岌岌可危,很难再接下如此强力的血结同伤术。

但血结魔君并未畏惧脱逃,而是双手结印施展起血结同寿术。

下一刻,被血结同伤反击而死的五毒控虫使皆化血雾,如飘带携百川归流之势向血结魔君急速汇聚。

其血量不仅瞬间回满,还多出一道缓缓消散的虚幻血条。

见此周元立刻引七星剑光斩击那些血雾飘带,成功触发破法破魔效果,使血雾失去引力化作血水垂落地面。

血结魔君是难缠的对手,斗斋七星宫的强大杀伤力虽依然有效,但对方的奇异术法也有对抗之能。

老实说,对抗血结魔君这类控场单位,更适合单对单作战。

若五毒秘境内只有他与周元两人,其除了能多抗几剑较为耐打外,很难在正面争锋中取得优势地位。

但此时五毒秘境内的人还是太多了,使得血结魔君威能大涨。

“那判官,血河将军已去偷袭枉死狱,你等还不快快前去支援。”

血结魔君立场灵活,转头便卖了周元的罗睺化身。

但问题不大,阴司各城未被攻击之时,查察司判官岂会中途退走。

因此没有瞬间脱身之法的血结魔君注定要失约了,周元与查察司判官均不会放他离开。

倒是五毒圣母见血海修罗退走,立刻变更了立场,再次操控毒虫之云攻击阴司兵将。

“大判官,劳烦你去缉拿五毒圣母,此魔交给我便可。”

在周元看来,查察司大判官善于隐形突袭、缺少控制类手段,更适合对战操控毒虫的五毒圣母,而非手段诡异的血结魔君。

并且其等级也比五毒圣母高,应该能将其压制。

“善,道长为助战之客,我当听从道长之言。”

周元的破魔破法之能极为克制血结魔君,虽暂时无法为其叠加破魔破法状态,但能压制其术法施展。

当血结魔君再次化为血雾,企图为敌我双方均叠加血结同伤状态时,便被周元以七星剑光切割封锁,没能完成大范围控场。

又对战片刻,周元发现血结魔君的攻击手段较为匮乏,多是一些以血反伤类的术法。

除血结同伤、血结同寿两术外,还有一法名为血结同心。

即周元对他造成伤害后,其手中便会出现一道对等伤害的血光,可用来对敌或损伤自身。

不想,血结魔君为施展血结同寿术,竟选择了自残。

在其自伤的瞬间,那些被他叠加血结同伤术的人,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一一消亡,并化为血雾向其汇聚而去。

但周元早有防范,遂引七星剑光中断其术法,又激发七星五斗剑气削减其血量。

如此一来,血结魔君逐渐陷入劣势,并被不断压低血量。

在周元思索其会有什么爆发状态时,其竟然再次发起求援,并且还附带了酬劳。

【叮,修罗国外附势力血结魔君发现枉死城三判官,呼吁修罗国残兵趁机围剿,可触发截杀枉死三判官事件。

注:血结魔君以血结魔甲为出兵酬劳,修罗国残兵有一定几率参战。】

修罗国残军要来抢生意,周元自然不会同意。

为此他操控罗睺化身立刻接下委托,但在获取血结魔甲的瞬间,也被传送回了五毒秘境。

“魔君可是要失约,为何还不动身前往枉死狱。

难道你与五毒圣母情比金坚定要助其脱困,可她对我却颇为敌视,令我难以助战。”

说话间,周元的罗睺化身不给阴司兵将与五毒教再次联合的机会,立刻激活两仪咫尺镜传送离开。

【叮,血结魔君对你恶感大涨,脱战后将对你进行追杀。

注:提交三份血结魔甲或价值对等的灵物,可平息血结魔君的愤怒。】

事实证明,血结魔君比血河将军可靠的多。

血河将军不仅更为贪婪,就算提交灵物也只能暂时平息嫉恨之心,唯有独自击败他才能清除恶感。

而血结魔君就不同了,只需三倍赔偿便能友好如初。

“不为人子,恶修罗果然不讲信用,我若脱身必杀你凝聚血结。”

罗睺化身取物脱身的举动,使血结魔君异常愤恨。

可在周元的纠缠下他又无法轻易脱身,为此只能放出狠话继续战斗。

不过其并未因此进入爆发状态,看来只是厌恶不讲信用的恶修罗,并不能化愤怒为爆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其血量跌至60%以下时,终于被叠加了破魔破法状态。

虽然这两种状态在他身上仅能持续片刻,但足以打断其连续施术,并降低他的反伤几率。

至此血结魔君已彻底失去脱身机会,即将步蜃魂迷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