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凶多吉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月色如水,洒落在滚滚东流的夏江之上,泛着皎洁的光华。  

京口重镇,将军府。  

内堂之中,灯火通明。  

北伐军统帅王孝伯、辅国将军刘道坚,还有几位将军,各路参军围站在一张吴州的地图前,正在议事。  

宋武作为参军,跟随刘道坚前来,站在门口守卫,这种会议他还没资格参加。  

但他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  

吴州境内出现玄天教踪迹,几天前屠杀了梅香县,伤亡惨重。  

随后,这支玄天教便不知所踪。  

王孝伯大为震怒,多个探子四处寻访这支玄天军的踪迹,已经返回,正在汇总消息,商议对策。  

就在此时,一个守卫快步朝这边走来。  

看到门口的宋武,连忙上前说道:“宋参军,府外有一人求见,名为梅枕玉,来自梅花剑派,说是宋参军的朋友,有重要军情上报。”  

“嗯?”  

宋武眉头一皱。  

他对这个梅枕玉有点印象。  

当初在琅琊阁,有过一面之缘。  

但若说是朋友,却实在谈不上。  

这些年来,有一些江湖中人想要攀亲带故,与他拉近关系,混入北伐军,都被他一口回绝。  

至于什么重要情报,多半只是托辞。  

他此刻守在内堂外,随时听候,不好随便离开。  

宋武沉吟片刻,又问道:“他还说什么了?”  

“也没说什么。”  

那守卫想了想,道:“这人看上去风尘仆仆,气喘吁吁,许是有些急,说话语无伦次,还说什么陈棠,性命攸关之类的。”  

宋武脸色一变,立即说道:“带我过去。”  

不多时,宋武神色凝重,将梅枕玉带了过来,让他在外面静候,自己走了进去。  

“诸位将军,属下有要事禀告。”  

宋武进来,打断了王孝伯等人的议事。  

“何事?”  

刘道坚问道。  

宋武当即将梅枕玉那边听来的消息,原封不动的讲述一遍。  

“京城附近的苍山?”  

在场众位将军暗自皱眉。  

一人道:“我们这边打探到的消息,这支玄天军在吴兴郡附近,怎会跑到京城来了?”  

刘道坚摇了摇头,道:“若按照此人所言,这支玄天军有三千余人,如此大的阵仗,从吴兴郡抵达京城苍山,就算在荒郊野岭行军,也不可能没有踪迹,悄无声息。”  

宋武默然。  

这一点,确实很难解释。  

他是出于对陈棠的信任,更是出于对陈棠的担心,才将此事禀告上来。  

“倒也并非不可能。”  

王孝伯突然说道:“据我所知,玄师踏入元婴境之后,便能驾驭一种大型法器,御空而行,装载三千人不在话下。”  

众位将军心中一惊。  

刘道坚道:“玄天教中这样的人物寥寥无几,除了雷公风师之外,恐怕就只有他们二人的弟子,能有驾驭这种法器。”  

王孝伯补充了一句:“还有四位大祭酒。”  

刘道坚道:“传言玄天教在二十四位祭酒之上,还有四位大祭酒,但这四人身份极为隐秘,谁都没见过,四人是否真的存在,恐怕都是未知。”  

“有。”  

王孝伯语气笃定,缓缓道:“我曾见到过其中一位,此人带着刻有玄妙符文的面具,遮住容貌,并非是玄师,而是宗师。只是,当时没能留下他。”  

83最新地址众人一时沉默下来。  

能从王孝伯手中脱身,实力可见一斑!  

王孝伯目光一动,看向宋武,问道:“宋参军,你出身斥候,对此事怎么看?”  

宋武沉声道:“依属下所想,这支玄天军屠戮梅香县,包括放出一些所在据点的消息,或许是想要调虎离山,真正目的可能是京城。”  

一位将军冷哼一声:“一支三千人的玄天教,成得了什么气候,还敢进犯京城?”  

“玄天教行事向来疯狂,不合情理,干出什么石破惊天的事都有可能。”另一人说道。  

王孝伯沉默片刻,又问道:“你刚刚说,那個陈棠独自一人前往苍山了?”  

“是。”  

宋武点点头。  

王孝伯道:“孙无终,何谦,你们镇守京口。道坚,你挑选一万精兵,即刻动身,随我前往苍山。”  

“得令!”  

随后,刘道坚迟疑了下,又道:“将军,就算这个消息准确,那陈棠前往苍山,肯定已经打草惊蛇,恐怕玄天教早就逃了。”  

“去看看吧。”  

王孝伯当先走出大厅。  

回想起当初在琅琊阁外,初见那位不卑不亢、锋芒毕露的年轻人,王孝伯的眼中,不禁掠过一丝惋惜。  

他当初曾提醒过陈棠,想要在大夏立足,像陈棠这种性子,必须要找一个足够强大的靠山。  

否则,便是处处危机!  

可他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那个年轻人就已葬身苍山。  

为梅香县复仇,选择孤身一人挑战整支玄天教,固然值得敬佩,也足够壮烈,但以这种方式落幕,未免太过可惜。  

那些江湖上所谓的英雄豪杰,与他相比,却是差得远了——  

琅琊阁。  

听到竹凌雪的消息,琅琊阁众人心神大震。  

一人挑战一支玄天军,哪还有命能活下来?  

知微闻言,更是心乱如麻。  

她听说,最近她的师兄长生真君已经抵达吴州,似乎是入京去见什么人,应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