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一石三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夏京口,在京城东北方向,毗邻夏江,乃是大夏重镇,北御乾国,南镇玄天,拱卫京师。  

北伐军,驻扎于此。  

大夏封号将军有不少,但多是杂号将军,能单独开府的只有四个,北伐军统帅,卫将军王孝伯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先帝皇后兄长,外戚身份,很受先帝器重,叶玄退隐后,先帝将北伐军交于王孝伯之手。  

大夏南渡以来,由于门阀势大,割据一方,不受君命,皇族式微,发生过多次危及皇权的内乱。  

直到王孝伯执掌北伐军之后,皇族才真正拥有一支足以震慑六州,各大门阀的军事力量!  

只是后来,先帝突然驾崩,当今圣上继位。  

夏道自以皇叔身份辅政掌权,任用沈国宝等宠臣小人,再加上圣上愚笨,不辨寒暑,导致大权旁落,朝政日渐败坏,皇室内部又出现分崩离析的迹象。  

夜幕低垂,点缀着疏星几点。  

京口将军府内,灯火辉煌,宛如白昼。  

正堂之内,已过花甲之年的王孝伯面容清癯,剑眉入鬓,双目犹如寒星,鼻梁挺直,薄唇紧抿,透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此刻,他身着一袭织金边的墨色战袍,站于案前,身形挺拔,背影显得格外颀长,背在身后的手中,捏着一封密信,眼神深邃,若有所思。  

就在此时,门外一个亲随来报。  

“启禀卫将军,刘将军麾下的一位参军有急事奏报。”  

“哦?”  

王孝伯剑眉微挑。  

刘道坚麾下的参军,跑到他这里来奏报,等于越了一级,这是军中大忌。  

王孝伯心中不悦,不动声色的问道:“此人是谁?”  

“宋武。”  

亲随答道。  

王孝伯心中一动。  

他原本没打算接见此人,但这個宋武,他还是有些印象。  

出身江湖,却没有什么不好的江湖习气,做事踏实,为人机警,精明干练,当初派他去北乾打探消息,事情都做的不错。  

“让他进来吧。”  

王孝伯说道。  

亲随得令之后,迅速退下。  

没过多久,便带着宋武来到正堂。  

王孝伯见宋武面露风霜,脸色潮红,呼吸还没调整好,便知道是轻功赶路,长途跋涉而来。  

“什么事?”  

王孝伯开门见山的问道。  

宋武从怀中摸出几封蜡黄的书信,双手递交上去,沉声道:“属下近日调查铸剑山庄,发现铸剑山庄与玄天教暗中勾结,事关重大,属下不敢怠慢。”  

“这些便是铸剑山庄与玄天教的密信往来,请将军定夺。”  

宋武双臂高举,说完之后,便低垂着头,不敢去看王孝伯的双眼。  

说实话,今日他这个举动,冒着巨大的凶险!  

本身他越过刘道坚找上王孝伯,就违反了军中的规定。  

但他知道,这件事告诉刘道坚,恐怕帮不上陈棠,还会适得其反。  

唯一的机会,就在王孝伯身上!  

但王孝伯会是什么态度,他完全不知道。  

说完这番话,宋武就已经是听天由命。  

可过了半天,王孝伯都没有回应。  

正堂之中,死一般的沉寂。  

宋武额头不禁淌下几滴汗珠,不觉间,已是汗流浃背,一颗心渐渐沉入谷底。  

没有回应,或许就是回应!  

宋武的双臂,几乎快要举得僵硬之时,前方才传来一道幽幽的问话:“你为何不将此事告诉道坚?”  

宋武沉声道:“刘将军不在军营中,我便带着密信,先来禀告将军。”  

这当然只是他的借口。  

但事实上,刘道坚确实已经带兵离开,正前往琅琊阁。  

“铸剑山庄一直与北伐军往来密切,你为何会突然调查铸剑山庄?”  

王孝伯微微眯眼,突然问道:“谁给你的情报?”  

他刚刚得到叶玄的手书,里面说明铸剑山庄与玄天教勾结之事。  

83最新地址紧接着,北伐军中的一个参军,就去调查了铸剑山庄。  

此事太过巧合。  

莫不是此人与叶玄有什么联系?  

如果北伐军中还有叶玄的人,这对他来说,比铸剑山庄的事还要严重!  

宋武本想随便编个借口,但他隐隐察觉到,王孝伯的语气有些不对劲,隐隐透着一丝杀机!  

宋武沉吟片刻,决定如实禀报,道:“属下一位朋友,与铸剑山庄发生了冲突,杀了人…”  

宋武便将陈棠与铸剑山庄之间的事,大概描述一遍。  

“铸剑山庄的反应太过蹊跷,所以我才决定去调查一下。”  

宋武道:“铸剑山庄戒备森严,前些天一直没有机会。直到方才,铸剑山庄聚集高手前往琅琊阁,属下才得到机会,潜入山庄中,取得这些密信。”  

听到这里,王孝伯神色稍缓。  

他接过宋武手中的密信,随手放在桌案上,道:“坐下说吧。”  

“是。”  

宋武如蒙大赦,浑身已经被汗水打透。  

刚刚他感觉自己好像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王孝伯问道:“你说的这个陈棠,就是今天废掉夏元显的那个年轻人吗?”  

“是。”  

宋武点点头。  

王孝伯眼底闪过一抹欣赏,道:“你倒是重情重义,为了这位朋友,不惜以身犯险。”  

“将军谬赞,铸剑山庄今晚正是空虚的时候,不算是什么险地。”  

在王孝伯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