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八大金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会客厅。  

叶雨时问道:“听令尊的意思,四国对于旧都天才战很是重视,就连军主都会亲自到场。”  

沈钰点点头,道:“天才战对四国意义非凡,如果哪一国的天才能在大战中崭露头角,这个天才所在的国家和武馆道场,就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过来。”  

陈棠恍然。  

天才战对于四国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  

之前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年轻人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陈棠问道:“四国之间,没有限制人口流动的举措吗?”  

不论在北乾,还是南夏,都有通关文牒,路引文书之类的东西,普通人想要离开家乡,困难重重,更别说拖家带口。  

“这怎么可以?”  

沈钰愣了下,道:“四国虽然交战,但毕竟都是天壶人,在天壶洲的土地上自由迁徙,一国军主也不能限制,否则定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和排斥,只会有更多人外逃。”  

“在父亲治下,川西国的人们生活还算富足,压力不大,民风淳朴开放,所以也有一些人选择在川西国生活。”  

“只是,天壶洲有天赋的年轻人,为了修炼更强的武学,还是会选择其他三国。”  

陈棠听沈钰提及过,其他三国都是守护神器的家族建立,与传说中的神明扯上一些关系。  

对于什么海神、太阳神之类的,他不以为然。  

多半就是一些强者修炼到巅峰,使出一些超出常人理解的手段,众人才将其奉若神明。  

至于什么神器,应该就是这些强者留在这個世界的兵器。  

叶雨时问道:“所谓三大神器,真有这么厉害?”  

“厉害的!”  

沈钰很是认真的点点头,道:“三大神器都蕴含着神秘伟力,等到了旧都,每个参赛者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一件神器。”  

“三大家族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他们的武学功法,秘术武技,都源于三大神器。”  

“十年来,每一届天才战的前五名,都是三大家族的人。所以很多有天赋的年轻人,都想加入三大家族,修炼神器传承下来的秘技。”  

“今年,父亲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封兴,有机会打进前五,没想到…”  

提及此事,沈钰轻叹一声。  

叶雨时又问:“除了封兴,没有其他年轻人能打的吗?”  

“没了。”  

沈钰道:“军中也有一些年轻人准备参战,但与封兴差距不小,好像只有一位刚刚修炼出气感,还没有踏入五品。”  

乍一听,不可思议。  

但仔细想想,倒也说得过去。  

十年来,天才战中,其他三国出尽风头,天壶洲有天赋的年轻人都吸引过去了,剩下来的自然差了许多。  

对川西国而言,这便是恶性循环。  

这些在天才战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潜力无限,将来必将成为国家栋梁,武道高手。  

长此以往,三国实力会不断增强。  

而川西国刚好相反。  

恐怕要不到百年,川西国就摇摇欲坠了。  

沈钰道:“父亲对封兴极为看重,曾亲自传授他三年武学,就连散人伯伯都传过他一套伏虎拳,这次他们的背叛,肯定对父亲打击极大,幸好这次有陈大哥帮忙。”  

说话间,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  

三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二十出头的公子哥,身穿纤尘不染的白色锦袍,仰头挺胸,得意洋洋的朝这边走来。  

此人身后还跟着八位年轻护卫,看这些人的步伐,都是有功夫在身,根基不俗。  

“堂兄?”  

沈钰见到来人,却皱了皱眉,眼中掠过一丝厌恶。  

沈钰对陈棠二人低声说道:“他叫沈元杰,我四叔的儿子,比我大八岁。”  

陈棠和叶雨时留意到沈钰眉宇间的变化,相互对视一眼,不动声色。  

“哈哈!”  

来人还未进门,便大笑一声,很是亲热的说道:“钰儿,将近一个月没见,听说你从隐者洲回来,我就过来看你啦。”  

带人来到会客厅,沈元杰看到陈棠、叶雨时二人,不禁眉头一皱,喝道:“哪里钻出来的丑汉村妇?”  

那位紫荆婆婆易容化妆之术,实在厉害。  

陈棠、叶雨时二人不但容貌变了,就连浑身上下的装扮都变化极大。  

像是陈棠下身穿着七分短裤,边缘破破烂烂,还沾着一些泥沙,露出一大截晒得黝黑的脚踝,一看就是常年干苦力的人。  

叶雨时也早就没了玉笛仙子的气质,整个人就像是一个乡野村妇。  

“堂兄,你别胡说!”  

沈钰立即起身,呵斥道:“他们是我认识的朋友。”  

“我艹!”  

沈元杰忍不住骂了一句,满脸嫌弃,撇嘴道:“钰儿,你这都认识的什么货色,也不嫌丢人!”  

嘴里骂骂咧咧,沈元杰找了个靠近门口的座位,尽量离陈棠、叶雨时二人远点。  

“他们人都很好。”  

沈钰也不客气,道:“再说我交什么朋友,关你什么事。”  

沈元杰眼珠一转,看似随意的问道:“对了钰儿,这次隐者洲之行,可还顺利?”  

“挺顺利的啊。”  

沈钰不冷不热的答道。  

沈元杰目光闪烁,摸了下鼻子,又问道:“我听说那边到处都是隐者,每天都有刺杀,你没遇到吧?”  

陈棠心中一动。  

这话看似在关心,但问的却有些奇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